羊肚爲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胃。性味甘溫,可補虛健胃,治虛勞不足、手足煩熱、尿頻多汗等症。而羊肚特別適合冬天喫,不僅僅帶來的是美味的享受同時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因爲它富含各種蛋白質以及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那麼下面就跟小編往下看看羊肚的做法大全以及羊雜羊肚怎麼清洗

一、羊肚的營養價值

羊肚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

每一百克羊肚可產生87千卡的熱量,其中含水分81.7克,蛋白質12.2克,脂肪3.4克,碳水化合物1.8克,視黃醇當量2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7毫克,鈣38毫克,鐵1.4毫克,鋅2.61毫克,尼克酸1.8毫克。

羊肚的性味甘溫,所以體虛體寒的人是最適合喫的,例如想要補虛健胃的朋友,喫哪補哪,呵呵,此外,虛勞不足、手足煩熱、體質羸弱、胃氣虛弱以及盜汗、尿頻的朋友多可以適當的多喫一點。

從離乳前仔羊(綿羊)第四胃黏膜製取的消食素(gastropylore),內含有胃蛋白酶、凝乳酶、胃黏膜素等。本品有蛋白水解作用,凝乳作用,對制止乳幼兒吐奶和促進食慾有明顯作用,並能改善胃分泌功能低下所致的維生素B12。羊胃尚可用於製取胃祕素(gastrin)和胃蛋白酶

二、羊肚的功效與作用

(一)羊肚功能主治

補虛,健脾胃。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

《千金•食治》:主胃反。治虛羸,小便數,止虛汗。

《本草蒙筌》:補虛怯,健脾。

《食療本草》:“主補胃病虛損。”

《隨息居飲食譜》:“補胃,益氣,生肌,解揭,耐飢,行水,止汗。”

(二)羊肚性味歸經

甘,溫。

《本草圖經》:溫,平。

《綱目》:甘,溫,無毒。

(三)羊肚的食療價值

羊肚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功效。

健脾: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慾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補血益氣: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羣

和胃:中和胃酸,緩解胃痛。

發表解汗:以發散風熱爲主,適用於發熱重,微惡寒,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的風熱表證。以發散風寒爲主,適用於惡寒重,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

羊肚附方

泊久病贏瘦,不生肌肉,永氣在脅下,不能食:四肢煩熱羊胃一枚(切),白木一丹(切)。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九升。服一升,日三。三日盡,更作兩劑乃瘞。忌櫳、李、雀肉等。(《外臺》引《張文仲方》羊胃湯)

治胃虛,消渴:羊肚爛煮,空腹食之。(《綱目》引《古今錄驗方》)

治諸中風:羊肚一枚(洗淨),粳米二合,蔥白敦莖,豉半合,蜀椒(去目,閉口者,炒出汗)三十粒,生薑二錢半(細切)。上六味拌勻,入羊肚內,爛煮熟,五味調和,空心食之。(《飲膳正要》羊肚羹)

治尿牀:取羊肚,盛水令滿,線縛兩頭,熟煮,即開。取中水頓服之。(《千金方》)

治項下瘰癧:羊膍胵,燒灰,香油調敷。(《綱目》)

治蛇傷手腫:新剝羊肚一個(帶糞),割一口,將手入授,即時癰止腫消。(《本草備要》)

驗方參考與藥膳:

羊肚一個,煮熟後空腹食用。可治胃虛消渴。

黨蔘、淮山各25克,白朮20克,與羊肚一個同煮湯,煮熟後撈去白朮藥渣,其餘的肉、湯、藥皆可食用,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減少,形體消瘦。

羊肚一個,洗淨,黑豆50克,黃芪30克,同煮湯,熟後撈去黃芪藥渣,加適量油鹽調味食用,可治體虛多汗。

羊肚粥:羊肚一個,洗淨切片,大米100克,生薑三片,同煮粥,加適量油鹽、香蔥、豆豉調味食用,可治中風虛弱症。

山藥羊肚湯:羊肚500-1000克用開水燙後刮淨黑色粘膜,切塊,與淮山50-100克(鮮者200-40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調味空腹食用。有滋陰養胃,補益肺腎作用,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三、羊肚的做法大全

炒羊肚

材料:

辣椒,蒜薹,羊肚。

做法:

(1)羊肚洗淨,蒜薹切成段,辣椒切絲。

(2)鍋裏倒入花生油,油熱後放羊肚翻炒,加入蒜薹辣椒,放生抽調味,出鍋前加一點鹽。

羊雜粥

材料:

羊肚50克,羊肺50克,羊腰子50克,羊肥腸(大腸)50克,稻米350克,羊肝50克,荸薺50克,陳皮6克,圓白菜10克,香菜15克,胡椒粉5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

(1)大米淘洗淨,加適量鹽拌勻,水沸後同放入鍋煮。

(2)羊雜洗淨,焯水備用。馬蹄(荸薺)去皮切粒,連同陳皮、羊肚、大腸等入鍋煮粥。

(3)羊肝、腎、肺切成小片,待粥將好時放入,再沸後起鍋。

(4)食用時加入衝菜、胡椒粉、芫荽(切末)、鹽、蔥(切末)等調味。

山藥羊肚湯

原料:

山藥200克,熟羊肚100克,油菜心50克,蔥末、薑末各5克,料酒10克,醋1克,精鹽3克,味精2克,胡椒粉0.5克,植物油15克。

做法:

(1)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片。羊肚抹刀切成片。油菜心治淨,切成段。

(2)鍋內放入清水燒開,下入羊肚片,滴入醋燒開,氽透撈出瀝淨水。另將鍋內放入植物油燒熱,下入蔥末、薑末熗香,下入羊肚片略炒,烹入料酒炒勻,加入清水700克燒開。

(3)下入山藥片燒開,煮透,下入油菜段、精鹽燒開,煮至斷生,加味精、胡椒粉,出鍋裝碗即成。#羊肚#羊雜#蛋白質收藏

二、羊肚的功效與作用

(一)羊肚功能主治

補虛,健脾胃。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

《千金•食治》:主胃反。治虛羸,小便數,止虛汗。

《本草蒙筌》:補虛怯,健脾。

《食療本草》:“主補胃病虛損。”

《隨息居飲食譜》:“補胃,益氣,生肌,解揭,耐飢,行水,止汗。”

(二)羊肚性味歸經

甘,溫。

《本草圖經》:溫,平。

《綱目》:甘,溫,無毒。

(三)羊肚的食療價值

羊肚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功效。

健脾: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慾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補血益氣: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羣

和胃:中和胃酸,緩解胃痛。

發表解汗:以發散風熱爲主,適用於發熱重,微惡寒,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的風熱表證。以發散風寒爲主,適用於惡寒重,發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

羊肚附方

泊久病贏瘦,不生肌肉,永氣在脅下,不能食:四肢煩熱羊胃一枚(切),白木一丹(切)。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九升。服一升,日三。三日盡,更作兩劑乃瘞。忌櫳、李、雀肉等。(《外臺》引《張文仲方》羊胃湯)

治胃虛,消渴:羊肚爛煮,空腹食之。(《綱目》引《古今錄驗方》)

治諸中風:羊肚一枚(洗淨),粳米二合,蔥白敦莖,豉半合,蜀椒(去目,閉口者,炒出汗)三十粒,生薑二錢半(細切)。上六味拌勻,入羊肚內,爛煮熟,五味調和,空心食之。(《飲膳正要》羊肚羹)

治尿牀:取羊肚,盛水令滿,線縛兩頭,熟煮,即開。取中水頓服之。(《千金方》)

治項下瘰癧:羊膍胵,燒灰,香油調敷。(《綱目》)

治蛇傷手腫:新剝羊肚一個(帶糞),割一口,將手入授,即時癰止腫消。(《本草備要》)

驗方參考與藥膳:

羊肚一個,煮熟後空腹食用。可治胃虛消渴。

黨蔘、淮山各25克,白朮20克,與羊肚一個同煮湯,煮熟後撈去白朮藥渣,其餘的肉、湯、藥皆可食用,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減少,形體消瘦。

羊肚一個,洗淨,黑豆50克,黃芪30克,同煮湯,熟後撈去黃芪藥渣,加適量油鹽調味食用,可治體虛多汗。

羊肚粥:羊肚一個,洗淨切片,大米100克,生薑三片,同煮粥,加適量油鹽、香蔥、豆豉調味食用,可治中風虛弱症。

山藥羊肚湯:羊肚500-1000克用開水燙後刮淨黑色粘膜,切塊,與淮山50-100克(鮮者200-40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調味空腹食用。有滋陰養胃,補益肺腎作用,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三、羊肚的做法大全

炒羊肚

材料:

辣椒,蒜薹,羊肚。

做法:

(1)羊肚洗淨,蒜薹切成段,辣椒切絲。

(2)鍋裏倒入花生油,油熱後放羊肚翻炒,加入蒜薹辣椒,放生抽調味,出鍋前加一點鹽。

羊雜粥

材料:

羊肚50克,羊肺50克,羊腰子50克,羊肥腸(大腸)50克,稻米350克,羊肝50克,荸薺50克,陳皮6克,圓白菜10克,香菜15克,胡椒粉5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

(1)大米淘洗淨,加適量鹽拌勻,水沸後同放入鍋煮。

(2)羊雜洗淨,焯水備用。馬蹄(荸薺)去皮切粒,連同陳皮、羊肚、大腸等入鍋煮粥。

(3)羊肝、腎、肺切成小片,待粥將好時放入,再沸後起鍋。

(4)食用時加入衝菜、胡椒粉、芫荽(切末)、鹽、蔥(切末)等調味。

山藥羊肚湯

原料:

山藥200克,熟羊肚100克,油菜心50克,蔥末、薑末各5克,料酒10克,醋1克,精鹽3克,味精2克,胡椒粉0.5克,植物油15克。

做法:

(1)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片。羊肚抹刀切成片。油菜心治淨,切成段。

(2)鍋內放入清水燒開,下入羊肚片,滴入醋燒開,氽透撈出瀝淨水。另將鍋內放入植物油燒熱,下入蔥末、薑末熗香,下入羊肚片略炒,烹入料酒炒勻,加入清水700克燒開。

(3)下入山藥片燒開,煮透,下入油菜段、精鹽燒開,煮至斷生,加味精、胡椒粉,出鍋裝碗即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