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石坊前一张老照片

父亲有张黑白老照片,身后是座徽州牌坊,上书苍劲大字“大学士”。

那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那年他刚大学毕业,来黄山援建丰乐水库。

今年春天带他去德懋堂,车行山路,他突然指着山坳里一排房子说:“我在这里住过三个月,做水电站并网发电。”

他说,三十多年前,从合肥到黄山,要坐整整一天车。那是他第一次来皖南,惊叹徽州文化的深厚,还在歙县许国石坊前留了影。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

牌坊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所立。

古牌坊是徽州“古建三绝”之一。许国牌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全国仅此一例,又被称为“徽州第一坊”。

明清时期徽商发达,徽州富裕,并十分重视教育,“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立牌坊,不仅为“光宗耀祖”,更为“晓谕后人”。

许国石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合二为一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淮南子》有述:“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中国人的家风家训里,藏着莫大的智慧与力量。

虽然今天我们早已不立牌坊,但敦礼明伦的家训民风,依然滋养一代代国人。

敦礼明伦,徽州风骨

对徽州民风的清晰感受,源于上周参加歙县大野自驾游风景道活动。

大野风景道

大野风景道在溪头镇,又被称为歙县东乡,是重要的徽商故里。一路经过万亩茶山,看了汪满田鱼灯表演,还去了歙县名茶“滴水香”的核心产区竹岭。

有两个细节印象深刻。

汪满田鱼灯

一是在汪满田村的祠堂,一群孩子扛着鱼灯,席地而坐,等待表演的开始。我逗弄小朋友:“周末打工给不给你零花钱?”奶奶笑眯眯地帮答:“为村里发展做贡献,是每个人都该做的,我们不要钱。”

深山人家的楹联

还有个细节,从汪满田上竹岭,要翻两三座大山,道路坎坷又艰险。有些山头只有孤零零两三家,让我震惊的是,深山人家的楹联,字体娟秀,超过很多书法家。我们车要过弯,右边是90度角民宅,左边是悬崖,老乡热情指挥,还询问后面是否有车,他可以等着帮忙。

敦礼明伦,徽州风骨,藏在一个陌生人的温暖中。

古城老街,徽州井观

很多外地游客知道黄山,却并不了解歙县。

歙县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歙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徽文化发祥地之一,是文房四宝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更是新安医学及徽剧的发源地。

漫步在徽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我有点庆幸她还没那么商业化,城内居住的大多是原住民,徽文化气脉依旧醇正。

“薛鳖”

在打箍井街上,看到一家客栈门口挂着牌子,“今日有房,来薛鳖”。

“薛鳖啥意思?”

朋友答:“歙县土话,唠家常。”

这家名为“徽州井观”的客栈,老板叫李梅,自称“歙县乡下人”。之前做平面设计,因为太喜欢古徽州,本想在老城开家花店。租房过程中碰上这间“探花府”,很合适做民宿,一不做二不休,2017年和哥哥一起创业,民宿开了三年半。

徽州井观客栈

去之前,朋友介绍说:“老板不一定在,她总东奔西跑,在各乡拍抖音。”结果一进宅子,发现她正和客人在薛鳖。

李梅性格开朗,爱笑,能说,很多客人就是冲着抖音里的她来的。她太喜欢向人介绍徽州文化了,今天去石潭拍云海,明天去侠坑看舞龙,这几天又赶上姬公尖摘柿子……

好多外地客人,不仅住店,还预约李梅做向导,领着大家吃吃喝喝拍美照。“给客人拍抖音,拍汉服,也是我现在的收入之一呢。”

徽州井观客栈

“徽州井观”是典型徽州民宅,有天井,中堂,东西厢房,阁楼。客栈不大,共6间房,每间都配备独立卫生间。

徽州井观二楼阳台

整个客栈的风格是修旧如旧,李梅最满意二楼阳台,种了花草,有两个秋千架,靠东的马头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旧时风月静,江湖到此停。”

做民宿不易。李梅说,这三年半积攒下来的最大财富其实是客人。

徽州井观客栈

曾接待过一对62岁的德国老夫妻。先生公司在苏州,办理退休后,他们决定从苏州骑一年单车回慕尼黑。“当时被惊呆了,心想,生活有什么不可能呢。”有个北京客人来过四次,一住半个月,也不去什么景点,就是每天看看书喝喝茶去老街遛弯,“人生需要虚度时光”。还有山东的客人,每年都给她快递大樱桃吃。

今年春天,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生意停摆了很久,“我把歙县的油菜花都拍遍了”。夏天又碰上50年一遇的洪灾,“说实话,不是没崩溃过,收到很多客人的信息,询问我怎么样,客栈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特别感动,就觉得一定要坚持住,害怕万一有天他们想回来,找不到我怎么办?”

听她这么说真挺感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西街一号,安若之所

到歙县前朋友神神秘秘地说:“你一定会喜欢这次的住处,西街一号,在古城旁。”

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既然在古城旁,为什么不住进城?有点好奇。

到了才发现,它离古城实在太近,步行穿过一条小巷,至多五分钟,就能进古城。但西街一号有自己的风情。

这里本是徽州大姓汪氏私家宅院,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县委大院,院中有典型苏式风格的“共和国建筑群”,一进院子我就想到了《父母爱情》,苏式建筑的红砖墙和不远处古城的粉墙黛瓦,成了有趣的呼应。

建于1956年的县委大礼堂,被改造成徽州大讲堂,设有大会议厅、图书馆、文创中心、咖啡吧、艺术家流动工作室等。

芳华酒店

原县委办公大楼改建成“芳华酒店”,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办公场景,暖水壶、旧办公桌、半导体留声机……一切的一切,都像温煦的旧时光一样美好。

安若酒店

安若酒店在芳华酒店后面,由三幢俄式二层小楼改造而成,小院巨木参天,阿姨养了一只巨大的秋田犬,在院子里穿来蹿去,很活泼。

徽商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有“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美誉,徽商有钱后最重视家乡教育。据说这个院曾供奉孔子文庙,建设过程中出土过一块“文宗”碑。

安若酒店请来9位国内新锐设计师团队联袂设计,就是想让现代生活美学在这座老院里发出新芽。

云物

那晚住的房间叫“云物”,来自郭坤仲的设计。和朋友坐在小院聊天,夜凉如水,见到了许久没看见的星斗,累了,回房间,把自己狠狠摔在床上,真像栽进了一朵云里,一夜无梦到徽州。

本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部分由作者摄影授权发布

总策划 / 赵媚

编 审 / We领读·悦读组排 版 / C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