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石坊前一張老照片

父親有張黑白老照片,身後是座徽州牌坊,上書蒼勁大字“大學士”。

那張照片拍攝於1983年,那年他剛大學畢業,來黃山援建豐樂水庫。

今年春天帶他去德懋堂,車行山路,他突然指着山坳裏一排房子說:“我在這裏住過三個月,做水電站併網發電。”

他說,三十多年前,從合肥到黃山,要坐整整一天車。那是他第一次來皖南,驚歎徽州文化的深厚,還在歙縣許國石坊前留了影。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於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

牌坊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所立。

古牌坊是徽州“古建三絕”之一。許國牌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全國僅此一例,又被稱爲“徽州第一坊”。

明清時期徽商發達,徽州富裕,並十分重視教育,“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師有學”。立牌坊,不僅爲“光宗耀祖”,更爲“曉諭後人”。

許國石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合二爲一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淮南子》有述:“遍知萬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謂智;遍愛羣生而不愛人類,不可謂仁。”中國人的家風家訓裏,藏着莫大的智慧與力量。

雖然今天我們早已不立牌坊,但敦禮明倫的家訓民風,依然滋養一代代國人。

敦禮明倫,徽州風骨

對徽州民風的清晰感受,源於上週參加歙縣大野自駕遊風景道活動。

大野風景道

大野風景道在溪頭鎮,又被稱爲歙縣東鄉,是重要的徽商故里。一路經過萬畝茶山,看了汪滿田魚燈表演,還去了歙縣名茶“滴水香”的核心產區竹嶺。

有兩個細節印象深刻。

汪滿田魚燈

一是在汪滿田村的祠堂,一羣孩子扛着魚燈,席地而坐,等待表演的開始。我逗弄小朋友:“週末打工給不給你零花錢?”奶奶笑眯眯地幫答:“爲村裏發展做貢獻,是每個人都該做的,我們不要錢。”

深山人家的楹聯

還有個細節,從汪滿田上竹嶺,要翻兩三座大山,道路坎坷又艱險。有些山頭只有孤零零兩三家,讓我震驚的是,深山人家的楹聯,字體娟秀,超過很多書法家。我們車要過彎,右邊是90度角民宅,左邊是懸崖,老鄉熱情指揮,還詢問後面是否有車,他可以等着幫忙。

敦禮明倫,徽州風骨,藏在一個陌生人的溫暖中。

古城老街,徽州井觀

很多外地遊客知道黃山,卻並不瞭解歙縣。

歙縣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6年,歙縣被國務院命名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裏是徽文化發祥地之一,是文房四寶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更是新安醫學及徽劇的發源地。

漫步在徽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我有點慶幸她還沒那麼商業化,城內居住的大多是原住民,徽文化氣脈依舊醇正。

“薛鱉”

在打箍井街上,看到一家客棧門口掛着牌子,“今日有房,來薛鱉”。

“薛鱉啥意思?”

朋友答:“歙縣土話,嘮家常。”

這家名爲“徽州井觀”的客棧,老闆叫李梅,自稱“歙縣鄉下人”。之前做平面設計,因爲太喜歡古徽州,本想在老城開家花店。租房過程中碰上這間“探花府”,很合適做民宿,一不做二不休,2017年和哥哥一起創業,民宿開了三年半。

徽州井觀客棧

去之前,朋友介紹說:“老闆不一定在,她總東奔西跑,在各鄉拍抖音。”結果一進宅子,發現她正和客人在薛鱉。

李梅性格開朗,愛笑,能說,很多客人就是衝着抖音裏的她來的。她太喜歡向人介紹徽州文化了,今天去石潭拍雲海,明天去俠坑看舞龍,這幾天又趕上姬公尖摘柿子……

好多外地客人,不僅住店,還預約李梅做嚮導,領着大家喫喫喝喝拍美照。“給客人拍抖音,拍漢服,也是我現在的收入之一呢。”

徽州井觀客棧

“徽州井觀”是典型徽州民宅,有天井,中堂,東西廂房,閣樓。客棧不大,共6間房,每間都配備獨立衛生間。

徽州井觀二樓陽臺

整個客棧的風格是修舊如舊,李梅最滿意二樓陽臺,種了花草,有兩個鞦韆架,靠東的馬頭牆上掛着一塊小黑板,上面寫着:“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舊時風月靜,江湖到此停。”

做民宿不易。李梅說,這三年半積攢下來的最大財富其實是客人。

徽州井觀客棧

曾接待過一對62歲的德國老夫妻。先生公司在蘇州,辦理退休後,他們決定從蘇州騎一年單車回慕尼黑。“當時被驚呆了,心想,生活有什麼不可能呢。”有個北京客人來過四次,一住半個月,也不去什麼景點,就是每天看看書喝喝茶去老街遛彎,“人生需要虛度時光”。還有山東的客人,每年都給她快遞大櫻桃喫。

今年春天,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生意停擺了很久,“我把歙縣的油菜花都拍遍了”。夏天又碰上50年一遇的洪災,“說實話,不是沒崩潰過,收到很多客人的信息,詢問我怎麼樣,客棧有沒有什麼能幫忙,特別感動,就覺得一定要堅持住,害怕萬一有天他們想回來,找不到我怎麼辦?”

聽她這麼說真挺感動,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西街一號,安若之所

到歙縣前朋友神神祕祕地說:“你一定會喜歡這次的住處,西街一號,在古城旁。”

徽州古城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中國保存最爲完好的四大古城”。既然在古城旁,爲什麼不住進城?有點好奇。

到了才發現,它離古城實在太近,步行穿過一條小巷,至多五分鐘,就能進古城。但西街一號有自己的風情。

這裏本是徽州大姓汪氏私家宅院,新中國成立後成了縣委大院,院中有典型蘇式風格的“共和國建築羣”,一進院子我就想到了《父母愛情》,蘇式建築的紅磚牆和不遠處古城的粉牆黛瓦,成了有趣的呼應。

建於1956年的縣委大禮堂,被改造成徽州大講堂,設有大會議廳、圖書館、文創中心、咖啡吧、藝術家流動工作室等。

芳華酒店

原縣委辦公大樓改建成“芳華酒店”,保留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辦公場景,暖水壺、舊辦公桌、半導體留聲機……一切的一切,都像溫煦的舊時光一樣美好。

安若酒店

安若酒店在芳華酒店後面,由三幢俄式二層小樓改造而成,小院巨木參天,阿姨養了一隻巨大的秋田犬,在院子裏穿來躥去,很活潑。

徽商是中國三大商幫之一,有“商而兼士,賈而好儒”的美譽,徽商有錢後最重視家鄉教育。據說這個院曾供奉孔子文廟,建設過程中出土過一塊“文宗”碑。

安若酒店請來9位國內新銳設計師團隊聯袂設計,就是想讓現代生活美學在這座老院裏發出新芽。

雲物

那晚住的房間叫“雲物”,來自郭坤仲的設計。和朋友坐在小院聊天,夜涼如水,見到了許久沒看見的星斗,累了,回房間,把自己狠狠摔在牀上,真像栽進了一朵雲裏,一夜無夢到徽州。

本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部分由作者攝影授權發佈

總策劃 / 趙媚

編 審 / We領讀·悅讀組排 版 / 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