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男人是願意給妻子買禮物,給孩子買奶粉,承擔大部分家庭開銷的,在丈夫和父親雙重身份的驅使下,心甘情願地掏腰包,責任心在哪,收穫就在哪,雖然利益受到了損失,但卻成就了自己。

那麼,什麼情況下男人不再願意付出?自然是他認爲不值得的時候,來看看網友“冰咖啡”的親身經歷。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結婚之前,公婆出資給老公買了一套婚房,要是按照現行的婚姻法,婚房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看着房價不斷增值,而自己陪嫁的車子持續貶值,我心裏有了落差感,覺得很不公平,於是向老公提出在房本上追加自己的名字。

“房子是父母買的,我自己不好做主,等我努力在掙套房子給你。”

老公這話聽起來無可挑剔,但卻讓我覺得沒有誠意,反倒有點敷衍的意思,我不依不饒,“父母給你,那就是你的,在上面加個名字不行嗎?”

老公雖然答應了,但我能看出來,很是不情願,沒過兩天,他跑來告訴我,“問了一大圈,加名還要交稅,太不划算了。”

我不以爲然,婚內加個名不過幾百塊錢,他這麼說明擺着是反悔了,“難道我們的感情還抵不上那點稅嗎?”

老公立馬變了臉,有些厭惡地反問我,“難道你嫁給我是爲了錢嗎?”

兩個人互不相讓,因爲房子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嗓門大了,態度也不好了,話趕話,我從頭到尾數落了老公一通,嘲諷他小氣,沒出息,甚至把前男友搬出來對比,要不是雙方老人出面調和,險些鬧到了離婚的地步。

雖然在房證上加了自己的名字,但說實話,夫妻的感情卻大不如從前了。

同樣的問題,網友“蔓蔓”的處理方式明顯要高出一個層次,她和老公的婚房也是得益於公婆,但她並沒有要求老公加上自己的名字,而是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再買一套學區房。

蔓蔓老公認爲太超前了,怎麼說也要等到生下孩子再作打算。

“要是以目前房價的增長趨勢,等孩子生下來,我們就未必買得起了,老公,我們苦一點不要緊,但孩子不能耽誤呀,爲了我們的家,我願意和你一起還貸。”

表面上說得頭頭是道,實際上,兩個人沒有任何共同財產,讓蔓蔓很沒有安全感,一旦懷孕生子,若是婚姻有個風吹草動,她和孩子很容易陷入被動,往壞處想,可能連個容身之地都沒有。

道理顯而易見,但話不能這麼說,因爲她是心理學出身,太瞭解人性了。

蔓蔓提出把現有的房子還給公婆,把自己陪嫁的車子賣掉湊首付,老公覺得這樣做太麻煩,但說到底,這一舉動體現了她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成就家庭的態度,一時之間,老公也無從反駁。

經不住蔓蔓的軟磨硬泡,老公鬆口了,兩個人東拼西借,湊足了首付,一開始公婆並不知情,事後還斥責他們自作主張。

蔓蔓十分討巧,藉着公婆年歲越來越大,住在沒有電梯的老房子裏着實不方便爲由,請他們搬過來住。

結果有意思了,公婆住進了婚房,小兩口搬到了學區房,公婆不忍心看着兒子太辛苦,就把老房子租了出去,替他們分擔了房貸。

隔了一年,孩子出生了,學區房的價格一漲再漲,婆婆直誇兒媳有眼光。

其實,冰咖啡和蔓蔓的目的是一樣的,但她們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因爲後者很清楚,沒有人會爲了你的願望輕易買單,更別說是房子這樣的大事了。

假如換個角度去表達,買房子不是爲自己,是爲了孩子,爲了小家,爲了公婆,那麼高度上升了,得償所願的概率也就提高了。

所以,談錢不傷感情,首先就是要從家庭的整體利益出發,這樣做是爲了“我們”而不是“我自己”。

不要嘗試用打感情牌,甚至以此迫使對方妥協,一旦控制不好力度,談錢就真的傷了感情。

很多女人覺得和老公談論錢財是理所應當的,就像有人說過,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就看他肯爲你花多少錢。

有道理,但過於片面,實際上,當她們毫無遮掩地談論錢財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感情受傷,有的時候不是男人不愛,而是女人沒有拿捏好分寸。

當夫妻在一起生活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彼此有了深入的瞭解,錢財的界限就不會像剛結婚的時候那樣明顯。

因爲時間見證了彼此的可靠,雙方會不自覺地用“我們”來思考問題,習慣從家庭的角度看待問題,甚至將財產交給其中一方打理,這就形成了一個利益的共同體。

長久的婚姻離不開穩定的感情,物質固然重要,但既然選擇結爲夫妻,就不能忽視感情,否則再多的物質都是徒勞。

彼此多一點信任,溝通多一點耐心,適當迴避人性的弱點,才能領悟如何更好地維繫婚姻,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