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裏有老式縫紉機嗎?您知道過去的收音機長什麼樣嗎?隨着時代發展,一些曾爲人們所熟悉的老物件淡出了視野,然而它們卻見證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近日,太原桃園區域黨羣服務中心就辦了一個老物件展,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

上午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各式各樣的老物件擺滿了屋子,有記錄各個時期重要事件的老報紙,還有老式電話、二八大槓自行車...時光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過去,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

市民 康德卿:改革開放初期,或者還沒開放之前,這個結婚娶媳婦得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

70歲的康德卿告訴記者,在過去,縫紉機可是“奢侈品”,做衣服、縫縫補補,誰家能有一臺都是如獲至寶。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直接到商場去買 成品。

市民 康德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個縫紉機現在在家裏頭,基本不用了。

老物件裏話變遷,看到現場停放的幾輛老式自行車,市民郝連喜也打開了話匣子。

居民 郝連喜:我的第一輛自行車不是買的成品,因爲沒有那個券,所以就買的零件自己組裝的,現在你看,有錢你隨便買。

郝連喜說,和縫紉機一樣,自行車在那個年代也是緊俏商品,他直到現在還能回憶起剛買到車子時的場景。

居民 郝連喜:從東太堡就是騎到柏楊樹,從早晨去了中午還回來,完了下午還得去,就那麼精神好。

買縫紉機需要縫紉機票,買自行車需要自行車購買券,這些老物件,讓在場的市民們回憶起了物資匱乏的票證時代,同時也對幾十年來生活的變化更加充滿感慨。

居民 張潤梅:變化得真的太快了,所以現在我們雖然快70歲了,但是我們也想和時代一起前進,多學點兒知識。

居民 郝連喜:國家的興旺,國家的強盛,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

據瞭解,爲了辦好這個展覽,桃園區域黨羣服務中心提前一個月開始向居民徵求意見,並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最終所展出的205件老物件大部分都是由居民提供的。

桃園區域黨羣服務中心負責人 薄震霄:我們是上週四開始正式展出的,會持續到十二月底,舊物展可以體現出我們祖國的一個飛速發展,也是爲了讓大家感受到當時的一個情境,那麼也體會到當下的一個幸福生活,也可以展望未來吧。(記者 辛警超 潘浩宇)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