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

《入殮師》是由導演瀧田洋二郎指導,本木雅弘主演;於2008年上映,此部電影作爲日本電影在時隔54年後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也是日本現實題材電影迴歸的開始。導演瀧田洋二郎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We will be back"。

影片講述了由本木雅弘飾演的小林大悟之前是位大提琴家,但他在大提琴上並沒有什麼天賦。由於樂隊的突然解散,無奈的他帶着妻子返回老家。

一天小林意外在廣告上看到了一則"協助旅行"的招聘廣告。小林前去面試,沒想到社長將小林帶去的簡歷看都沒看就扔到一邊直接錄用小林爲正式員工,並支付了當天薪水。雖然薪水可觀,但工作卻不是旅行而是入殮納棺。

入殮就是爲死去的人整理遺容,清理身體的工作。

這突如其來的身份的巨大轉變讓小林選擇對妻子的隱瞞。一位老太太的去世,小林跟隨着社長便開始了入殮這一本職工作。由於老太太去世兩週後才被人們發現,屍體早已腐爛,房間裏到處充滿着惡臭,地上,桌子上都是蒼蠅和蛆蟲。小林強忍着惡臭協助社長工作但還是被燻吐,第一次工作就這樣狼狽收場。

第二次去是爲一位中年婦女入殮,由於遲到了五分鐘而被死者丈夫責罵。這次由社長操作,小林全程觀看。

社長在小林與死者親屬的注視下平靜且從容的爲死者清潔、着衣、化妝。死者丈夫在一旁一臉憔悴的注視着已死去的妻子,場面安靜的只有入殮的聲音輕輕作響。脫衣、擦拭身體、穿新衣、梳頭、清洗面部、化妝、塗口紅,彷彿在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那永恆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緻而溫柔,最重要的是充滿了愛。

納棺工作完成,死者彷彿恢復了生前的風采,這時死者丈夫再也忍不住悲傷的心情而痛哭流涕,並在事後爲之前的責罵而道歉。

目睹了多次生死離別的場景,社長爲死者入殮的那種舒適、完美、一次次的打動着小林,日益構築起了對生與死的感動和敬畏,不再畏懼死者。

由於他之前被社長拉去拍的入殮師的DVD宣傳片被放映出來,小林的朋友開始不願與他爲伍,妻子也離開他回了孃家;在周圍人的眼裏入殮師這個行業天天與死人打交道彷彿就不是一個正常人做的事情。

不被衆人理解的小林依然跟着社長出席一場又一場的入殮儀式。小林的妻子在發現自己懷孕之後便回來了,這天小林朋友的母親--澡堂老闆在搬柴火時死去,小林帶妻子過來爲朋友母親入殮,也是悼念吧。

小林的朋友及妻子跪坐在一旁靜靜地看完整個過程。這次小林像社長一樣嫺熟的對待死者爲其入殮;平靜、從容、細緻、溫柔且滿懷愛意地爲揮動着各種工具。

在這之後妻子和朋友接受了身爲入殮師的小林。

入殮師這個職業似乎並不是有多低下,反倒是有些平凡中的偉大

他們使死者恢復生前的風采,優雅的告別這個世界。

電影中還有一條故事線是小林與父親的關係。父親在小林年幼時便拋下他們母子離去。

一日收到郵遞員的信件發現父親死去要親人去接受遺體。

跪坐在遺體旁的小林早已忘記了父親的模樣,在爲父親入殮時發現父親手中握着他小時候與父親約定的那顆小石頭。

一時間小時候與父親一起玩耍的畫面湧現在腦海,父親的模樣越來越清晰。不經意間早已淚流滿面,至此小林心中對父親的怨恨早已消失,一家人有什麼對錯呢。他將父親手中的石子交給妻子並用手安撫在妻子的肚子上給他將要出生兒子。

小林終於在一次次的入殮中大徹大悟,放下了對父親的怨恨;學會了平靜的面對死亡;知道了死亡不過是下一段旅途的開始。

如果對其他人的入殮讓小林明白要以莊嚴、認真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話,那麼對自己父親的入殮就是讓他懂得放下過去,着眼未來。

整部影片多次細膩的描寫入殮場景,並且每一次入殮的場景都營造出一副柔軟,平靜的氛圍這是在安撫死者的靈魂,讓他們做最後的告別。

也表達出了日本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正如影片後面出現的櫻花一樣:

"開放時,我們會讚歎生命如此燦爛;

飄落時,我們會感嘆死亡如此悽美"。

電影名字雖然叫入殮師,但整部影片並沒有讓人感到悲觀,而是平靜、溫和地接受電影的呈現;影片中死者的親人更是如此,面對親人死亡時的淡定、從容,讓人覺得死亡好像並沒有那麼恐懼與傷心。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死亡或許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走向另一個階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