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立之後,一直是處於弱勢的,在面對匈奴方面,西漢處於弱勢地位。經歷的楚漢之爭後,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匈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此西漢建立後,匈奴一直侵擾西漢邊境。漢高祖劉邦爲了讓西漢得到發展,採取了和親的策略。也就是說,用和親策略讓西漢得到平穩的發展。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出現了文景之治,只不過這時候的西漢仍然沒有對匈奴動武。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後,改變了對待匈奴的方式。從此之後,西漢開始大規模與匈奴作戰,最爲人熟知的就是漠北之戰。漢武帝進攻匈奴,肯定是少不了武將的,西漢時期最爲人熟悉的武將就是衛青和霍去病。

兩人在西漢,乃至古代史上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除了衛青和霍去病之外,西漢漢武帝時期,仍有很多厲害的武將。比如說李陵就是其中之一。李陵,西漢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兩千多年來,他的形象一直在英雄和叛徒之間徘徊,以這種矛盾的雙重標籤出現在世人之間。

在歷史上,人們對李陵的爭議出現過很多次。李陵的評價一直是處於英雄和叛徒之間的。作爲英雄,李陵孤軍出塞,取得以五千步兵硬抗八萬匈奴騎兵殺傷萬餘敵軍的傲人戰績!作爲叛徒,李陵兵敗被俘投降匈奴,最後任憑漢使百般勸說而至死不回,在歷史上留下污點!

世人對李陵的看法貶褒不一,但是對於他投降匈奴的起因上看法還是比較一致,那就是孤軍出塞,沒有援軍救援導致兵敗。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想要征戰他方,必須有足夠的後勤保障。李陵出塞,進攻匈奴,之所以遇到失敗,原因就是李陵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漢武帝聽信公孫敖的話,誤認爲李陵投降匈奴,殺了他的家人從而逼迫他徹底的投降匈奴。

從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看,李陵事件似乎不是那麼簡單。在李陵投降之初,只有司馬遷一人爲他說情,從這一點來看,李陵的事情就不簡單。一開始李陵在漢武帝身邊當侍衛,他弓馬嫺熟,對士兵頗有仁愛之心。漢武帝也是慧眼識才,知道李陵將門出身,武藝不凡。就交給他八百騎兵,讓他到邊境歷練。

漢武帝對李陵肯定是非常信任的,只不過李陵像打了雞血一樣,對漢武帝說"臣帶領的五千人都是好娃娃,劍客,射手、勇士都有。就是用來打匈奴的,守輜重多可惜啊!我願意率領他們單獨爲一軍,進擊匈奴。"緊接着,李陵還說到:"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衆。步兵五千涉單于庭!"這句話就爲他這次行動定了調子,一直打啊,我要打到單于王庭。

這個目標對李陵來說,簡直天方夜譚,不僅僅是對李陵,即使是當時的西漢,也沒有哪個武將敢這樣說話。最重要的是,出發之前,李陵得罪了路博德,路博德可是漢武帝的老臣,無論如何應該給路博德一個面子,李陵當面反對了路博德,這無疑是得罪了路博德,也得罪了一大批老臣。

李陵戰敗之後,漢武帝知道了消息,開始武帝還以爲李陵已經戰死殉國。但是隨後邊塞守軍報告,李陵還活着,而且投降了匈奴單于。這時候的李陵就是牆倒衆人推。聽聞李陵確實投降了匈奴,而且在爲匈奴單于練兵,你讓漢武帝怎麼想,怎麼做?總不能給你頒個錦旗表彰吧?那以後一旦作戰不利都去投降匈奴了,這戰爭還怎麼打?

李陵固然是傷心家人無故被殺,但是最爲重要的是他不敢再回漢朝。漢武帝輕信了讒言,結果直接殺死了李陵的家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陵即使是沒有投降匈奴,恐怕也會選擇匈奴。要怪也只能怪李陵自己平時不夠圓滑,年輕氣盛得罪人而不自知。一旦出事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搬石頭來落井下石,沒多少人出來說話。唯一的一位司馬遷,分量還不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