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諸侯。人們最爲熟悉的就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除了這三人之外,三國時期仍然有很多厲害的諸侯,袁氏兄弟就是其中之一。袁紹和袁術的地位在三國時期,幾乎是無人可比的。袁氏兄弟出身四世三公,那麼四世三公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四世三公,是袁氏一脈最閃耀的一個標籤之一。

四世三公就是在袁術、袁紹之前,袁家就有上下連續四代人,都位居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在當時可謂是顯赫至極。三公是東漢時期的官職名稱。袁家的四世三公,說的是袁安在漢章帝時期擔任大司徒,他的兒子袁敞擔任了大司空,孫子袁湯擔任了太尉、曾孫袁逢擔任大司空,袁隗擔任太傅。

每一代人都是人才輩出,只不過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際,袁氏家族發生了變動。動亂年代中,袁氏家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袁術袁公路是袁逢嫡次子,袁紹袁本初呢則是袁逢的長子。這兩人的出身不同,也就導致了兩人從小就互看不上眼,互相攻伐。可惜的是,兩兄弟沒有互相幫襯。

否則在三國時期,袁氏家族的影響力會大大加強。袁紹雖爲庶出,但能力是強壓袁術一頭,早年時期的袁紹就擔任了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後來參加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並被推選爲十八路諸侯盟主。在亂世年代中,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大敗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爲三國時期閃耀的新星。

同樣是四世三公出身,爲何人才全部投靠袁紹,沒有選擇袁術呢?袁術作爲嫡次子,可謂根正苗紅,一開始憑藉家族身世坐上了河南尹、虎賁中郎將的位置上。按理說,袁術的出身要比袁紹高一點,因此,人才應該投靠袁術纔對。袁術最大的成就,更是在獲得玉璽後,自立爲帝,年號仲式,這也是三國期間第一位稱帝的霸主。

之所以人才全部投靠袁紹,就是因爲袁術稱帝,不得人心。袁術稱帝的行爲,被天下諸侯所不齒,袁術等於成爲了衆矢之的,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最終的袁術結局也不好。相比來說,袁紹的能力更爲出衆。最初時候的袁紹,也是心懷天下的,解救黨人,誅除宦官。在董卓要廢帝的時候,敢於拔劍而起怒對董卓。

這樣的行爲在古代肯定是值得稱讚的,單單袁紹這一個舉動,就嬴得了人才的心。反觀袁術的爲人,與袁紹相比差很多。袁術身爲四世三公,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袁術一直都非常瞧不起袁紹,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爲袁紹是庶出,就算之後過繼成了嫡子,但是袁術打心底就不承認袁紹這個身份。

袁術對袁紹都是這樣的看法,在與別人結交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沒有身份地位的人是完全看不上眼的,可是在亂世當中,能力纔是最重要的,家世身份只是一個附加選項。正因如此,擁有才能的人爲何會去投靠袁術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袁紹就很容易相處,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

袁術爲人心高氣傲,本來孫策是其部將,孫策屢立戰功,該得到的地盤和封賞全都因袁術反悔無常改由他人去擔任,白白的把孫策放到江東。假如孫策不去江東,那麼孫權想要建立東吳,難度就大大加大了。三國亂世中,出身固然重要,但是急於稱帝,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曹操在三國時期實力是最強的,但是曹操沒有堅持稱帝,反而是給曹丕稱帝的機會。因此曹魏的人才纔沒有流失。袁術得到玉璽之後就想要稱帝這樣的人誰也不會希望他當上皇帝的,所以他只能成爲衆人攻擊的對象,永遠不會是投靠的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