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在中國偉大復興建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隨着貴州省扶貧領導小組的最後一輪審定結束,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江蘇衛視正在熱播的扶貧攻堅單元劇《石頭開花》,與這一喜訊互相輝映,非常應景,也很有意義。

最新的《山那邊》單元,講述了發生在石喊村的扶貧故事。這裏適合種植辣椒,也有懂技術的帶頭人,把火辣辣的辣椒轉變爲金燦燦的財富,本來近在咫尺,誰知道收穫前卻遭遇冰雹天災,村民合資種植的辣椒顆粒無收,本已貧困的山村再遭重創,最後一線希望破滅,還把老本賠光,脫貧積極性被打擊得蕩然無存。

人頭攢動的村委會前,受阻的扶貧事業和激動的民心形成了突出的矛盾。於曉光飾演的駐村幹部“關書記”臨危受命,要想讓村民重拾信心,光靠喊口號做思想工作是不行的,還得解決脫貧面臨的最實際的資金困難,才能重啓大家的信心和脫貧希望。

在村民楊烈要求和時間限制下,關書記利用自己所學的經濟學原理和金融知識,聯合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通過給鄉民們買相關保險產品,規避天災意外風險和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讓金融公司將特色辣椒做成期貨產品,實現收穫銷售時辣椒價格穩定保值,鼓勵村民相互之間進行信用擔保互相鼓勵打氣,這一系列方法既解決了資金困境,穩定了民心,又將各種風險處理在可控範疇,最終不僅促成了辣椒的豐收,也成功實現穩定的價格銷售,最終引領村民成功緻富摘掉貧困的帽子。

《山那邊》融合體現了新時代扶貧的系列主要矛盾,經濟問題、民心問題、時間問題等等,每一個因素的細微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扶貧大業的最終結果,這個時代的扶貧幹部肩負着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厚重的人民期待和社會責任。

於曉光飾演的關書記在全劇中都是奔波者、決策者、安撫者的形象。他早已意識到,扶貧事業,早已不僅僅是在辦公室裏用口頭授受,或者筆桿文字就能解決的問題了。扶貧不是授之以魚給予貧困者財富,更是要授之以漁,指引道路並調動積極性,把消息閉塞,知識有限,能力難以接軌新時代的村民,指引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並且一路護航,用理論知識與社會資源去爲貧者弱者創造有利條件,讓他們真正擁有脫貧致富的辦法和工具以及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系列的故事說明,當代的扶貧幹部必須要有專業理論知識,才能在脫貧中找到破解的辦法,撬動特色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完成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人文關懷亦是扶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劇情開始時村民們反感村支書“進屋討論”的舉動,現代化的扶貧工作,更需要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羣衆,深入羣衆,消化與他們的距離感。劇中,經濟的貧困導致村民們本身就缺乏安全感,如果無法用坦誠的心態和開放的胸襟去面對他們,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再好的金融工具和致富辦法,也無法被實施和使用。如果關書記沒有對鄉民們表現出發自內心的關切,比如滿足村民五天限期解決資金問題的要求,主動幫失明孩子求醫問診幫助他重見光明,就很難在羣衆中產生號召力和凝聚力,更不可能讓他們聽從扶貧建議,嘗試未知的經濟產品和不熟悉的金融工具。所以人文關懷看似抽象微妙,卻也是一切扶貧工作能產生效果的重要前提,有很好的潤物細無聲般催化效果。

於曉光本人的形象和關書記的人設相當吻合,出道前獲得過游泳省級冠軍和皮划艇全國冠軍的他,具有一種與“決勝脫貧攻堅”天然契合的硬朗陽光健康充滿希望的氣質,能給人一種憧憬未來和相信成功的感召力。而且,通過之前諸多影視作品的打磨錘鍊,於曉光演技已經很沉穩精湛,對人物的特點和神韻拿捏到位,可以說是飾演這部單元劇中關書記的不二人選。

全國貧困縣實現脫貧,爲《石頭開花》《山那邊》故事本身賦予了一層更加神聖的光輝和現實意義,亦讓我們對於扶困脫貧政策的實施與實現充滿信心和感恩,縱道阻且長,若萬衆一心,連石頭也能開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