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國家要想能夠有好的發展前景,除了本國自身發展潛力之外,還需要擁有一個好的戰略位置,否則即使再努力,也很難突破瓶頸難逃窮困潦倒的命運……

在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它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且近幾十年來都處於和平年代,沒有戰亂紛爭,可是它卻至今都幾乎沒有任何發展,人民生活窮困潦倒。那麼這是哪個國家呢?

它便是蒙古國,與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接壤,面積多達150萬平方公里,擁有着300萬人口。這裏資源豐富,人口稀少。其自身條件非常好,然而自從該國建國以來卻始終沒有任何發展。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蒙古國的興衰

蒙古國以前是中國的領土,與我國蒙古族同出一脈,早在公元7世紀,蒙古族祖先就在那裏逐水草而居過着遊牧的生活,後來蒙古族不斷強大,最終消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強大的元朝便被朱元璋驅逐漠北成爲大明朝藩屬。在清朝時期,該地區一直都納入清朝的版圖。

到了清朝後期,清政府軟弱無能,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而蒙古國則在沙俄的保護下於1911年宣佈獨立。但是中國政府一直都不承認外蒙的主權地位,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才承認蒙古的獨立地位。

從蒙古國宣佈獨立以後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但是該國的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沒有絲毫的提高,國內人民依然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

按道理來說該國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稀少,即使靠着出口資源也足以能夠讓其發展起來,完全可以讓本國人民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發展條件非常好。那麼爲什麼到如今該國依然還依然發展不起來呢?

自古便有天時不如地利,雖然蒙古國自身發展條件非常好,但是其戰略位置太差了。那麼它的戰略位置究竟有多差如此制約着該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呢?

一、周圍國際環境影響:

人們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可實際上卻是大樹底下寸草不生。蒙古國北臨蘇聯,蘇聯解體以後則是俄羅斯,南鄰中國。

蘇聯自不用說,自成立以來其實力便非常強大,尤其是二戰以後則更是一躍成爲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以後雖然實力不如之前的蘇聯,但餘威尚存。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國際社會上依然佔有一席之地,位居強國之列。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其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蒙古國被這兩大強國團團包圍,在這兩個國家的光環之下,又怎麼可能會有什麼好的發展機會呢?

二、地理環境影響:

雖然蒙古國資源豐富,但是卻是個內陸國,沒有任何出海口,而且它的周邊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兩個鄰國,要想與其他國家發展國際貿易,都必須要經過俄羅斯或中國。

本國的物產要想與中國和俄羅斯之外的國家合作都必須要經過俄羅斯或中國。過着如此假手於人的狀態,該國又會有什麼發展前景。

三、太依賴他人

長期以來,蒙古國一直都依賴於俄羅斯。但是從近些年的國際形勢來看,俄羅斯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又怎麼能夠騰出手來幫助蒙古國發展呢?

由此可見,蒙古國已然是窮途末路沒有任何希望了,目前其國內依然還是赤貧狀態。不僅如此,該國還債臺高築,已然成爲亞洲國家中的“貧困戶”了。

結語:

試想,如果蒙古國要是沒有獨立依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乘着中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想必其境況也不會淪落至此吧?由此可見,獨立對於其自身和本國人民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你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