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曾直言不諱指出,降房價最好方法就是“徵稅”,通過對囤房客成本提高來增加他們炒房資金投入,這樣不僅能降低空置房數量,還能讓兩套房以上“囤房客”儘可能拋售多餘房子,以達到降房價目的。

實在說句,房產稅確實應該“正式落地”了。從2018年3年提及送交審覈,也就是說在3年時間內,這個稅收大概率會局部試點實行,提高多套“炒房者”持有成本達到降房價目的;事實上,無論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還是民間機構統計,現階段國內70個主要城市房價普遍“偏高”,更矛盾的是囤房客手上握着2套以上甚至更多房產聊投機炒賣,而真正剛需卻連湊出一套房首付都困難,房產分配不均衡問題越來越突出。

15天內,國家高層連發兩道消息!這次,房產稅真的要來了?

有關房產稅“出臺”消息,最近頻頻亮相:在短短15天時間裏,先有央行行長易綱提議“完善地方稅制,擺脫土地財政依賴”;後有財政部長表態“積極穩妥推薦房產稅立法改革”:

11月初,央行行長易綱在《再論中國金融資產機構及政策含義》文章中建議“要完善地方稅制,提高直接稅佔比,才能更好擺脫土地財政依賴”。所謂直接稅,就是包含遺產稅、所得稅、房產稅等,從易綱建議來看,大概率指的就是房產稅。11月中旬,財政部長髮表《建立現代財稅體制》評論中,就表態“要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佈推進來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在房說君看來,國家高層接連發出消息絕非是“空穴來風”,這次房產稅是真的要來了。根據時間表來推演,房產稅在2018年3月提出相關建議立法後,在3年時間將分別送審立法和落實,也就是說從2021年起將會看到有關試行立法版,到2023年3月房產稅會“正式落地”。然而目前卻處在了“停滯不前”,直到國家高層連發2道消息,央行行長易綱提議以及財政部長表態,可見房產稅真的要來了,但房說君認爲,一旦房產稅開徵將會引起大家關注,不管是無房者還是囤房客都擔心:

兩套房以上囤房客擔心自己每年要繳更多稅,炒房成本加大;無房者擔心即便房產稅讓房價下降,當自己買房後也需要繳這筆錢,買房成本等於沒降。

專家提出“免徵面積”:如果超過,每年或要繳納上萬元。

徵收房產稅能讓房價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它增加了個人住宅購買成本,如果稅率加大有可能導致買房邏輯改變:對於投機炒買囤房客、炒房者,更大稅率意味着要給更多現金,對於虛高房價限制有很大打擊作用;相反,高稅率也會引起正在剛需的擔憂,擔心自己被“誤傷”。

在房說君看來,唯一解決方法就是設立“人均免徵面積”。跟房說觀點的是,業內專家也注意到這點,財政部稅政研究室主任張學誕表示,房產稅率應該保持在0.2%-1.2%之間,免徵人均面積可以保持在40-60平米。

專家提議是否合理?不妨來算一筆賬,按照最低40㎡人均免徵面積來計算,一套120平米三居室足以滿足一家三口;如果家裏有兩套房以上的,超出“免徵面積”按照國統計10月房價(全國均價1萬/㎡),每超出100平米就需要交納房產稅2500元/年-1.3萬元/年左右,也就是說必須上交房產稅1.3萬元。通俗地說,在“免徵面積”內剛需是不需要額外交房產稅,但是家裏兩套房以上的,視超出面積多少來,不過總體來說還是較爲合理,房產越多交的錢也就越多。

房說君有話說:可能房產稅最終實施目的不是爲了降低房價,而是讓地方擺脫對土地財政嚴重依賴,但是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炒房者成本,可以說兩套房以上“囤房客”要注意了,2021年起房產稅試行立法“全面落地”,就需要付出更多反差持有成本,這樣投機炒賣還有得賺嗎?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爲“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小羊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