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氧科技公佈了截至到2020年9月30日止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中隱隱透露着曾受到疫情影響的醫美行業正在逐漸恢復往常的熱鬧,迎來看似向好的數據,新氧管理層甚至預計在今年四季度收入將會同比增長17.3%到25.6%。

當傳統的醫美行業被融入互聯網的手段,藉助消費升級的趨勢撬動她經濟的生機,行業被推上了資本追趕的風口,作爲“中國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用七年的時間站到了該行業的頭部位置。

只是當巨頭下場、亂象叢生之下,財務指標尚不完全健康的新氧又該如何面對接下去的挑戰呢?

增收不增利,營銷費用佔比過大

根據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新氧該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18.9%爲3.596億元,環比增加10%。該季度的收入規模已經超過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從毛利水平來看,該季度同比增長22.7%,也已經超過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但是從二季度的財報來看,該季度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5%爲3.28億元,環比增加80%,從兩個季度營收對比來看其增速並不明顯,因爲處於疫情的大背景下,其環比比較並不具備實際意義。

從淨利潤上來看,新氧在該季度的利潤相比去年同期的3160萬元降低了97.2%,僅爲90萬元,相比於二季度而言也下降了57.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爲2640萬元,而去年同期的淨利爲4050萬元。

從這些數據中其實不難看出,新氧正處於增收不增利的階段,其中重要的原因或許就在於新氧於營銷費用上的投入。2020年第三季度新氧的費用同比增長46.6%爲3.35億元,對包括《乘風破浪的姐姐》《快樂大本營》等多個熱門綜藝的植入來達到宣傳的目的,同時還邀請了金莎、伊能靜、鄭希怡等多位明星入駐發佈美麗日記。

從營銷結構上來說,新氧目前的收入主要包括信息服務和預定服務,其中信息服務收入要遠遠高於預定服務收入,該季度信息服務收入爲2.657億元,同比增長23.9%。而預定服務收入總體來說一直處於增速放緩的階段。

在月活用戶方面,三季度新氧的移動端平均月活同比增長153.7%爲870萬,受限於醫療資質等的硬性條件,有業內人士認爲垂直類醫美平臺的天花板並不高。因爲醫美行業的特殊性,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手術風險的高低等都是干擾品牌美譽度發展的因素,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目前全國醫美從業者在10萬人以上,但合法合規的項目機構僅佔12%,合法醫師僅佔28%。

水深魚多的市場勢必會帶來更多的攪局者,行業黑產的猖獗與肆虐也爲醫美行業帶來了無限的信任危機,除了自身之外,如何應對亂象對平臺的影響、消除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一直是新氧等平臺的弊病。

行業混亂,巨頭下場競爭激烈

懸在醫美行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何時落下不得而知,但面對光鮮亮眼平臺背後的一派亂象,儼然已經走到了監管的路口。在黑貓投訴上,關於新氧的投訴超過200條,其中包括涉嫌虛假宣傳、頻繁電話騷擾、與實際不符等,即便新氧在不斷清理違規商品,但仍不時有投訴發生。

幾年前,因爲該行業的空白讓新氧抓住了機會乘勢而上,但醫美行業能否用互聯網思維去主導其實並未得出一個準確答案,一味的追求數據上的增長或許也會消耗平臺的生命力。新氧曾被曝光刷單造假、銷售違規藥品等負面新聞,甚至該社區上的內容也曾是僱傭在國內的韓國留學生寫成的整形日記、購買分享等,讓原本真實分享內容的社區添上了一層“虛假迷霧”,歸根結底新氧的業務還是圍繞着流量而生,變現渠道還是“販賣流量”。

根據艾瑞統計,預計三年後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將會迎來高峯,2023年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115億元。也正是這樣的廣闊前景,讓衆多的平臺加入其中,2018年美團就已經瞄準了這個千億市場,通過補貼等方式試圖將平臺流量嫁接給醫美行業,並且迄今爲止已經覆蓋將近400個城市。

在多方壓力之下,在這樣一個敏感的行業之內,新氧該如何繼續遠航也成爲了市場亟待關注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