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生在綏陽林業局有限公司是小有名氣的一名宣傳“老兵”,許多人都喜歡叫他老高。老高之所以有名氣,原因之一是大家經常能在各類報刊、電視、新媒體上發現他的名字;原因之二是他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與被採訪者感情深厚。老高筆下和鏡頭裏講述的都是別人的事,當鏡頭反轉過來,他也是個有事可說之人。

2010年,高海生因文章寫得好被從林場調入綏陽局黨委宣傳部,工作特別勤奮,也特別較真。他經常深入生產一線到職工羣衆中進行採訪,保證稿件真實可信、有感染力;經常不厭其煩地和相關部門及單位覈對數字等信息,保證信息準確無誤、全面客觀。爲更好地完成宣傳報道任務,深夜“爬格子”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2019 年,爲採寫好雙橋子林場營林技術員高猛工作的素材,他先後兩次隨高猛進山工作,體驗高猛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因採訪深入,稿件很快被《黑龍江林業報》和龍江森工微信平臺採用。高海生詼諧幽默,在採訪過程中能很快與被採訪者處成朋友,挖掘到更多的新聞線索。高海生的新聞稿件精益求精,其文學稿件也是頗有造詣,尤其是詩歌,清新雋永,讀來讓人回味無窮。其作品散見於多種文學期刊及文學公衆號,目前他是東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東寧市詩詞學會理事。高海生憑着不怕喫苦、深挖素材的精神,發稿數量和質量逐年上升。自2010年以來,高海生在《中國綠色時報》、《黑龍江日報》、《黑龍江林業報》、龍江森工微信平臺等媒體發表文章2000餘篇,其中30多篇作品曾在集團公司媒體及省媒體獲獎。

高海生在全力完成宣傳報道工作的同時,經常給各基層單位通訊員修改新聞稿件,爲通訊員傳授自己的寫作經驗,鼓勵通訊員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聞寫作。有的通訊員屢投不發,認爲高海生是因爲有“名氣”,纔會發表作品。高海生就從自己是林場工人時講起,從如何勤奮寫稿、如何選擇新聞素材、如何找準角度來打消通訊員的思想顧慮、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青山林場的馬其奎喜愛寫作,但又覺得自己五十多歲起步太晚了,高海生就經常在微信和電話裏鼓勵他,並對他的稿件從佈局謀篇和文字使用上一一點撥,使馬其奎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迅速成熟,目前已經是綏陽局基層宣傳戰線的一把好手。疫情期間,高海生從各單位上報的信息中發現,三岔河林場的信息簡潔明瞭,信息量比較大。在得知林場通訊員常文婷是剛剛上班的新人後,馬上點題式安排這個新人進行新聞寫作。很快,常文婷的作品登上了龍江森工微信公衆號的平臺,還在一些主流媒體發表了文章。

2020年,一場震驚世界的疫情襲來。高海生大年初二便返回工作崗位,收集整理抗疫過程中感人事蹟,及時進行宣傳。疫情期間,共發表人物通訊20多篇,其他消息、通訊等100多篇,弘揚了正能量,帶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羣衆的抗疫熱情。高海生不僅用手中的“筆”同疫情作鬥爭,還和同事們一起,到小區卡點值守,他克服了深更半夜的睏倦、春寒料峭的寒冷、夏日太陽的炙烤,和同事們戮力同心、抗擊疫情。

高海生因工作出色,收穫了很多榮譽,林業局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生產者標兵、十佳職工、首席職工;黑龍江林業報十佳記者、森工總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紛至沓來。高海生在衆多榮譽面前沒有驕傲自滿,他覺得自己做得太少,寫作水平需繼續提高,宣傳能力要大力加強,爲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加勁。

來源 | 綏陽林區

責編 | 簡驛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