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懼症簡稱恐艾症,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爲異常的心理障礙。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並有潔癖等強迫症表現。

艾滋病恐懼症者大多有過高度危險的婚前或婚外性行爲。這些危險性行爲確實會使艾滋病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時,他們經過醫療機構的反覆檢查確認,並沒有感染,但他們仍然非常恐懼,惶惶不可終日,導致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很多人不知道恐艾症是怎麼形成的?患者該怎麼辦?

我從精神心理多學科診療的實踐,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的臨牀經驗出發,談一下我的理解。

實際上,恐艾症患者是遭受了有關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這部分患者有過不良的性接觸史,特別擔心自己患上艾滋病,內心恐懼,在這種強烈的負性情緒驅動下引發了災難化思維:

他們會想象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然後引發的一系列災難化的後果,比如自己會面臨死亡,工作沒了,家人和孩子也會受到牽連......越想象越恐懼,越恐懼越想象,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最後甚至可能進入一種類似於疾病妄想的狀態。

現實中,他們也會去醫院反覆檢查,檢查結果正常,但是他會解釋爲感染艾滋病有潛伏期,自己還處於潛伏期,所以檢查不出來。

或者現有的技術檢測不到等等,即使過了潛伏期,他還是這麼認爲,自己堅信不疑。這個時候,他已經走不出來,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如果有些患者認爲自己的不良性接觸史是別人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可能還會去報復對方。

這個羣體非常痛苦,而且不被人理解。

因爲他們有不良的性接觸史,對家人和朋友羞於啓口,也怕大衆的道德譴責,用最近流行的話說就是被“社會性死亡”,所以他們壓力很大。嚴重者最後會演變成重度抑鬱發作,甚至可能出現自殺行爲。

從精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第1,需要進行醫學的檢查,排除感染艾滋的可能性,這是必要的環節。

第2,要讓患者知道問題形成的心理根源,實際上是遭受了與艾滋病有關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在深度催眠下進行創傷修復,才容易走出來。

第3個解決方案就有待醫學的發展進步了。比如有一天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研發出來,這個病可以完全治癒,不再讓人恐懼了。那麼,恐艾症患者的恐懼感也會驟然減輕。當然,這個方案的實現可能遙不可及,遠水解不了近渴。

同時,如果恐艾症患者病情嚴重的話,需要去醫院尋求精神科大夫的幫助,通過藥物減輕他們的焦慮恐懼情緒,甚至抑鬱情緒,有助於病情的緩解。

作爲家人,也要理解他們,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一味指責,否則只會加重他們的病情,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