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早已完結多年,儘管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修改,但各部作品的主線劇情基本沒有變化過,那麼爲何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人樂於討論金庸故事?原因很簡單,就因爲相對於那些想一出是一出的網絡文學而言,儘管金庸作品也有不少漏洞,卻已經算得上是“經得起推敲”的佳作了,金庸的各部作品是處於同一個武俠體系中的。

金庸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了時代背景設定,即便有的作品沒有明確時代背景,卻也能夠通過書中的蛛絲馬跡來推測時代,如此一來便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即“武林退化論”,不少讀者好奇金庸筆下的武林爲何越來越衰敗,其實金庸借九位高手解釋過這一點。

一、

金庸武林的衰敗

“武林退化論”是否合理一直都被人質疑,不過將金庸的各部作品的順序捋一捋的話其實不難發現武林整體水平的確是在不斷衰敗的。

時代背景最早的《越女劍》中那越女阿青憑藉一根竹棒就能夠做到挑落兩千越甲手中兵器這一神蹟,後世之人哪有這般神奇的操作?

(段譽劇照)

而到了《天龍八部》中,那是北宋哲宗時代,此時的武林中湧現了不少能夠“化氣爲形”的武功,比如段譽的六脈神劍、鳩摩智的火焰刀,這兩門武功本質上並非劍法和刀法,而是指尖和掌尖的勁力如同刀劍一般,還有少林掃地僧能夠在體外三尺處發出的氣牆也是同類原理。

而到了“雙鵰”之中,大理段氏依舊存在,而六脈神劍已經失傳,此時大理段氏的代表人物一燈大師只會一陽指,儘管品級很高,卻也依舊難與六脈神劍媲美。

再到了《倚天屠龍記》的元末明初時期,此時武林中只有兩座高峯,張三丰和張無忌,其他人明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所以平均水平依舊是在下降。

(張三丰劇照)

再到清朝背景的幾部作品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神奇的招式,《鹿鼎記》中頂尖高手歸辛樹在皇宮之中被一幫大內侍衛殺死就是整個武林衰敗的縮影。

如果武林持續衰敗的客觀事實是存在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結果呢?

二、

十位高手

金庸其實在原著中借用十位高手道出了武林衰敗的原因,而那九人出自同一門派——逍遙派。

逍遙派是《天龍八部》中最強門派之一,放眼金庸全書,他們也算是排得上號的強大門派,不過比起這個門派的“強”,更多人記住的是他們的“怪”。

逍遙派明明蒐羅了天下武功,卻又不參與各種武林紛爭,反而幾代人都發生了內鬥,而更怪的一點在於他們招人的標準,無崖子提到過自己選人的標準就是要長得好看,但這並不能讓他得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傳人,他的大弟子蘇星河就是個無心習武之人。

無崖子作爲逍遙派的第二代掌門,掌握着逍遙派的所有祕密,可以說他收藏的武功足以讓自己的弟子成爲頂尖高手,然而蘇星河壓根沒心思學,而無崖子的另一位弟子丁春秋又是個惡徒,無崖子也不想傳他,就這樣,逍遙派的人才正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

(蘇星河徒弟劇照)

蘇星河人品好,他收來的弟子也不差,也就是書中提到的函谷八友,但這八個人也和蘇星河一樣,基本上對習武這事毫無興趣,書呆苟讀、畫狂吳領軍、神醫薛慕華、巧匠馮阿三、花癡石清露、戲迷李傀儡、琴顛康廣陵、棋魔範百齡,聽這些人的外號就知道,他們所學甚廣,就是無人心醉於習武。

直到後來虛竹破解珍瓏棋局,逍遙派這才找到一個傳人,但虛竹雖然接了逍遙派掌門之位,卻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他本人對習武也沒太多興趣,甚至到了《天龍八部》故事結束之後,逍遙派就徹底沒了蹤影,虛竹帶着一身神功不知所蹤了。

(虛竹劇照)

從蘇星河、函谷八友到虛竹,逍遙派這門派的傳承是夠坎坷的,有如此多的神功卻無法傳承下去,多麼可惜啊,而逍遙派只不過是整個金庸武俠體系的一個縮影,各大門派都出這麼幾個奇葩,門派怎麼能不衰敗?

長此以往,老的神功失傳,後輩又創不出精妙的武功,武林自然而然就衰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