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午,在位於沙縣長紅村的長紅谷生態農莊內,老鄭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在廚房打下手,裏裏外外地忙碌着。老鄭是這裏的老闆,還有另一個特殊身份——社區矯正對象。

從“迷茫浪子”到致富能手,這幾年,老鄭走上自主創業之路,開起了生態農莊,辦起了線上商城,日子越過越紅火。

農莊內景被判緩刑喪失信心

2015年8月,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五年緩刑,老鄭到沙縣司法局接受社區矯正,瞬間變成了“社矯對象”,巨大的落差讓他既悔恨又迷茫。他整日悶在家裏,怨天尤人,不願與人交流,消極、自卑的情緒嚴重,時常覺得周圍人對自己投以異樣的眼光,對社區矯正工作也極爲牴觸,甚至出現不配合矯正的情況,被書面警告。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社區矯正,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污點,矯正了又如何?”談起初期進行社區矯正,老鄭心中顧慮重重,也不認可司法所的工作。

針對老鄭的情況,司法所工作人員看在眼裏。爲了早日幫他走出困境,大家一方面加大對老鄭的走訪力度,以交朋友的方式打開他的心結;另一方面,組織老鄭參加公益勞動、學習教育和技能培訓等,喚醒他對工作生活的熱情。

工作人員的嚴管厚愛,深深觸動了老鄭,他的心態發生了轉變,逐漸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軌道。

線下門店產品豐富放下包袱走上創業路

在一次走訪談心中,老鄭向司法所工作人員透露,自己做了多年小喫,有一手烹飪的手藝,想在城郊開辦一家農莊,經營一些鄉土特色菜品,週末和節假日還可以當作朋友聚會的場所。

思路有了,但老鄭卻顧慮重重,擔心因爲自己的身份特殊,辦不了相關證照,也怕自己因接受矯正無法正常經營生意。

得知老鄭的擔憂後,司法所工作人員鼓勵他放下思想包袱,耐心向他講解政策,同時根據沙縣特殊人員“1+8”創業模式,積極爲其出謀劃策,協助老鄭考察場地和辦理相關證照。“有時候要去外地考察或者和經銷商對接,他們都會按照法律規定及時幫我辦理請假手續。”提起這些,老鄭很感激。

通過充分的市場考察,2018年,老鄭的農莊開業了,主營餐飲休閒,還可以進行親子採摘、野餐聚會、生態養殖、垂釣燒烤等。由於他待人真誠,價格公道實惠,農莊贏得了不少“回頭客”。創新模式奔向新生活

生態農莊生意步入正軌,愛琢磨的老鄭又有了新想法。去年,他結合農莊特色,在沙縣城區開了生活商城,售賣雞蛋、蔬菜、雞鴨等農莊自產的土特產品。

開商城只是第一步,在參加完司法局組織的電商技能培訓後,老鄭冒出了做電商的念頭。“沙縣很多人都在外做小喫,家裏老人買菜特別是米油等重物都不太方便,建個網上商城,客人點點手機我們就配送上門,還可以順帶賣農莊的土特產。”老鄭說。

但是做電商平臺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事,雖然有想法可是沒技術,這可愁壞了老鄭。司法所工作人員又主動幫老鄭聯繫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協助他搭建電商平臺。同時,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爲老鄭在合同簽訂、建章立制等方面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2019年底,老鄭的“長紅谷”線上商城和小程序正式上線,主打農莊特色產品及沙縣各鄉鎮的土特產。商城還聯合城區幾家飯店,在商城購物的會員,可以到這些飯店進行積分打折,目前,商城已有4000多名註冊會員。

老鄭每天爲周邊下單的住戶配送產品

今年的疫情讓老鄭的農莊被迫停止營業,他把重心轉移到了線上商城,主動取消消費配送限制,將原本的滿58元配送改爲0元免費配送,爲不少因疫情出門受限的市民提供便利。“是大家的幫助讓我重新站起來,現在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到別人,很開心。”老鄭說。

現在,老鄭的農莊已恢復營業,在沙縣司法局的幫助下,農莊產的農特產品還列入了工會採購目錄,憑藉良好的品質,已有10多家單位下單訂購。當談及未來的發展,老鄭微微一笑:“我準備打造‘互聯網+農莊+農場’的發展模式,做個衆籌食堂,打響長紅谷的品牌。”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許琰 吳少懷)

新媒體編輯:羅雅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