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正在查房的三水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楊水泉,手裏揣着一張折成巴掌大的A4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藍色字,間雜着些許紅色標記。在楊水泉的辦公室內,這種A4紙有上萬份,塞滿了整整三個抽屜。

這是他堅持了15年的習慣:將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發病經過、檢查異常結果等內容都記錄下來。每當查房時,他對患者的一切信息都瞭然於心。

始終如一的還有他細緻的工作作風、高度負責的職業操守,以及對患者悉心的關愛。

手寫“小抄”掌握患者病情

“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防止血管再次堵塞,過幾天再複查一下……”楊水泉一邊對着“小抄本”,一邊事無鉅細地向一名腦梗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病情和注意事項,直到他們對病情沒有疑問了,他才放心走向下一個病房。

楊水泉1992年大學畢業,2005年晉升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成爲當年全省最年輕的主任醫師之一,也成爲三水區最早的神經內科醫生。隨着時間的推移,他負責的工作內容和病人數量逐漸多了起來。

爲了做到對每名患者的病情瞭然於心,楊水泉查房前都會查看患者病例並做好記錄,抄寫內容具體到患者的地域信息、發病經過等,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15年。“這都是應該做的,做好醫患溝通很重要。”楊水泉說,做好準備,才能隨時解答患者的疑惑。

楊水泉在查房時做的筆記。

楊水泉對患者的用心,大家都看在眼裏。患者王伯因爲中風住院好幾回了。在他眼裏,楊水泉非常忙。“好幾次過了飯點好久,纔看到楊醫生喫晚餐。不管多忙,他對患者都很耐心、細緻。”楊水泉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在患者中耳口相傳,後來越來越多外地患者慕名而來,甚至有上海來的病人。

當記者問:“當醫生這麼辛苦,有後悔過嗎?”“沒有。”楊水泉的回答十分堅定,“幹一行愛一行。醫生是最適合我、也是我最喜歡的職業。”楊水泉說,他喜歡由臨牀症狀推斷出病因,再給出治療方案的探索過程,更喜歡患者治癒康復後他從中獲得的成就感。他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好醫生、受患者歡迎的醫生。

助力開通卒中救治“高速路”

從醫28年間,楊水泉的手機每天都是24小時開機,人也一直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長年累月高壓、忙碌的工作下,50歲的楊水泉十分消瘦,鼻溝處刻着兩道深深的皺紋。

三水區人民醫院醫師楊水泉。

是哪裏的流程出了問題?怎麼才能再快一點?手術還有哪些能改善的地方?近年來,他一直跟這幾個問題較勁。面對卒中患者,他堅持在速度與質量並行上精益求精。

“對於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每分鐘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救治醫生必須迅速準確做出判斷,儘早選用溶栓、取栓或者介入手術治療。”楊水泉說,以往普通急診,從患者撥打120,再到院前急救、到醫院做相關檢查,確診後再治療,需經歷多個環節,耗費大量時間。

2018年,三水區人民醫院組建卒中中心,中心五大醫療技術有三項由楊水泉負責。今年11月16日,國家衛健委正式授予三水區人民醫院“高級卒中中心”稱號。楊水泉說,這是他從醫生涯裏最有成就感的事之一。

“在患者到達區人民醫院之前,當地醫院就將卒中患者的症狀、體徵、化驗單上傳到微信羣中,卒中中心醫生快速診斷鑑別並做好手術準備,救護車送來的病人可直接手術,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病人未至,醫生先行’。”楊水泉說。

如今,區人民醫院溶栓例數逐漸增多,從2018年平均3例/月,到2019年10例/月,再到2020年約20例/月。2020年以來,溶栓例數連續5個月保持在廣東省第1位。就在今年,該院接收病人到開始溶栓時間從去年的平均86分鐘降爲平均29分鐘,降幅達66%。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