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廖嵐嵐交談,很快會被她的熱情和幹練所感染。

她是廣東粵鳳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下稱“粵鳳凰”)常務副總經理,受聘爲高級物流師和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她是三水區第六批“淼城英才”、2020年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2020年“淼城工匠”,這三個榜單共37人中,她是唯一來自農業領域的獲獎者。

實際上,廖嵐嵐並非“三農”專業出身。但她非常關心農業、農村、農民,對科研創新既有一腔熱忱也有持久耐力。她常年奔走於三水區南山鎮的養殖基地、廣州市天河區的營銷中心以及各地的科研院校,引進新技術推動三水農業升級。

對症下藥 改造物流配送系統

廖嵐嵐是從2014年開始涉足農業的。

當時,她在廣東鳳凰谷生態農業公司擔任顧問。針對農業生產週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廖嵐嵐向公司提議保留林業、大米種植,再成立一個新公司,引進新股東,採用衆籌方式經營產品週期相對較短的禽、魚、牛肉、蔬果等。2016年5月,廖嵐嵐參與創辦的廣東粵鳳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對於國內農業現狀,廖嵐嵐有自己的一套研判和改造提升設想。

“國內農業物流系統比較落後,還有很多空白。”廖嵐嵐直言,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高達20%~25%,這部分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可以滿足兩三億人的營養需求;此外,物流成本在農產品生產成本中佔比高,達到約20%。

粵鳳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廖嵐嵐。

翻開廖嵐嵐的簡歷,在學習經歷一欄,從大學本科到正在攻讀的博士研究生,專業涵括房地產經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信息化軟件工程、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卻沒有農業相關專業。

“跨行業、多專業的學習背景,能讓我產生更多思維碰撞。”廖嵐嵐認爲,所學專業與工作看似無關,實則原理相通,關鍵看如何應用。近年來,廖嵐嵐緊貼農業實踐,主持或參與了農產品連鎖銷售系統、粵鳳凰物流管理系統、粵鳳凰樓宇配送管理系統、粵鳳凰生鮮冷庫管理系統等一系列自主研發項目,併成功轉化、運用到公司日常運營中,從各個環節降低了產品損耗和物流配送成本,提高農業收益。

重視創新 助粵鳳凰躋身高企

採訪當天一早,廖嵐嵐從廣州趕到三水;採訪一結束,她又馬上前往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商談一個校企合作項目。

工作熱情高,是粵鳳凰總經理劉華光對廖嵐嵐的最主要印象。

“在很多人看來,農業並不是那麼高大上的行業,但她卻能在這個領域堅守和付出。”劉華光說,廖嵐嵐不僅有這一份心,而且還能有所建樹,非常難得。

一路上,廖嵐嵐保持學習提升、自我突破的勁頭,幫助企業的創新走得更遠。

2016年以來,她主張受讓獲得發明專利1項,主持或參與了粵鳳凰自主研發項目12項、自主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6項。過硬的核心技術,使得粵鳳凰成爲三水區第一家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農業企業,以及區內從創辦到獲批高企歷時最短的企業,用時僅兩年半。

同時,這些創新成果也轉化爲發展紅利。2018年、2019年,粵鳳凰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每年遞增超過100%,2018年首次突破1000萬元,公司實現扭虧爲盈,2019年達到了2236.7萬元。

廖嵐嵐還把一腔熱忱投入到影響面更大的社會民生事業中去。她發揮身處企業的優勢以及自身專業特長,積極牽頭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研對接。“農村有廣闊的天地,要吸引更多大學生、人才迴流,建設新農村。”廖嵐嵐說。

現在,廖嵐嵐正在策劃研發一個面向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軟件,推動產教融合。她希望這個軟件能在三水這個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實現轉化、應用和推廣,成爲三水乃至佛山的一個重要經驗。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