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羽壇江湖出現了一件利器,只有殺球暴力的羽球客纔有可能駕馭,普通人即使擁有也無法發揮出它的全部實力,理由無它,這件利器上線磅數要高過28磅。時過境遷,羽壇江湖已無太多它的身影,關於它的傳說卻從未斷絕。它叫Ti99,一款非高磅不得爽的暴力進攻拍!

以這麼中二的引言開篇,筆者稍稍也有一點尷尬,這篇評測跟Ti99其實也沒太大關係,Ti99那類平衡點適中、整體偏重、中杆硬的“ 玄鐵重劍”放當下也已經難迎合大衆喜好,只是筆者此次評測的對象在25/27磅下讓筆者和身邊的朋友難受,卻又在27/29-30/32磅讓筆者和朋友都很爽的球拍——VICTOR TK突擊(進攻)系列新品:TK-龍牙之刃(4U版)。

在一個月前,在VICTOR工作的朋友問我說:火狐,我們下月準備出款重磅之作,你要不要試試?要的話我給你寄支5U的,你不常打4U速度拍嘛,這款4U你可能不是很適合。

那我當然是要啦!不過我還是拒絕了他的好意,非常肯定的選擇了4U的龍牙之刃!看不起誰呢?!誰還打不動個4U進攻拍!(儘管後來發現4U對我來說還真的有點重,但是面子還是得撐起來啊!)

在略顯緊張的兩週時間裏,這支龍牙之刃前前後後穿了三次球線。

第一次穿線

第一次筆者按習慣穿了25/27磅的VBS-66N,打了幾次感覺拍框有些發悶,球飛不出去的感覺,很不暢快,借給兩位朋友打也都是略微試試便放在了一邊,找不到那種打新拍的暢爽感,其中一位朋友也說:這款球拍杆好彈啊,但是打球又有點出不去,打着怪怪的。第一次體驗龍牙之刃是鬱悶的,鬱悶的不在於適合速度和全面型球拍的自己沒打出感覺,反而是兩位殺球大炮匆匆打幾拍就把它放一邊,這份鬱悶已經超越了獲得新拍的喜悅,甚至開始爲我的評測發愁。

第二次穿線

秉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態度,想着不如穿個高磅看看是不是結實,第二次穿線筆者找VICTOR穿線師穿到了30/32磅的VBS-66N,上手第一感覺是:好一個脆爽彈!儘管過高的磅數使得筆者需要注意去更集中的發力,分散了打球的精力、也增加了體力消耗,但拍框的硬朗脆彈感、中杆韌性十足的彈射感着實讓筆者爽了幾把!而且對比之前打28/30磅Ti99,30/32磅的龍牙之刃反而省力很多,中杆的那份韌彈感第一時間讓筆者想起了TK-鬼斬,同樣是上高磅後會變得清脆脆彈、中杆有一絲彈射感,只是同規格鬼斬沒龍牙之刃這般偏重,正常穿線磅數打起來也很不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30/32的龍牙之刃拍框有着非常高的強度,很多球拍在穿高磅時,拍框2/10點方向會明顯收縮,但龍牙之刃的拍框在穿線過程中幾乎看不到形變。

30/32磅爽了十來分鐘後,高磅帶來的負擔好像被無限放大,試拍暖身時雖然很爽,但真正打起雙打來就有些跟不上,於是便有了第三次換線。

第三次穿線

在我朋友手中,龍牙之刃經歷了兩週內的第三次換線,27/29的磅數下,這款4U的龍牙之刃終於變得正常了許多,拍框脆彈、中杆彈射感明顯,且因爲降低磅數後拍面軟了一些,進攻時能夠恰到好處的將球包裹、增加了殺球時的下壓感、提升了出球的指向性。不過在和朋友對抽時還是感覺到龍牙之刃的拍頭重量有點過於集中,筆者這種常打均衡拍和速度拍的,連續平抽稍多一些手腕就有些難受,就好像有點憋、有點堵,缺乏順暢感。

再去回想VICTOR工作的朋友的推薦,或許5U的龍牙之刃真的是我合適的選擇,特別是最近一個月打習慣了4U的JS-12 II,再打龍牙之刃就好像貂蟬扛着關二爺的大刀、虞姬提着項羽的大鼎、楊玉環甩動皇叔祖李元霸的大錘……

當然實際也沒有這麼誇張,4U的龍牙之刃,筆者在暖場熱身的時候還是打的非常舒服的,只要打球節奏不快,龍牙之刃對拉高遠、殺球時能夠很好的藉助拍頭的慣性和中杆的彈性打出高質量的擊球,只是真正打起來不能做到使用自如。龍牙之刃加兩磅後殺球的感覺非常暢快通透,特別聽着好友殺球時放炮般的響聲,真的異常羨慕。

與大家分享龍牙之刃的三次穿線體驗,主要也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很多時候球拍不順手,不見得就是球拍不好,更多在於沒有選對合適的規格、合適的磅數、匹配的球線,有時候手膠的粗細和軟硬對球拍的打感也會有很大影響。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毛巾膠和PU膠了,一款球拍上了毛巾膠,打感都會比PU膠更加直接,拍頭的重量感也會比用PU膠時弱上一些,所以當球拍不是特別順手時,可以考慮針對球拍的特性去調整一些配件、磅數或穿線方式,稍稍耐心些或許能夠獲得更大的快樂。

仔細想來,儘管VICTOR這些年推出了不少新拍,很多都是諸如神速90K、神速98K、TF-利爪等速度兼進攻的球拍,即便是之前TK-拳擊手,也因爲降低上手門檻、導致重量偏輕,少了很多暴力進攻拍的樂趣。在筆者看來,TK-龍牙之刃是VICTOR的TK-鬼斬之後又一暴力進攻型球拍,或許它的上手門檻會略高於鬼斬,但卻擁有更具侵略性的塗裝和物性。4U的規格,我想對於絕大多數喜愛進攻的球友是夠用的,筆者這樣習慣速度和全面型球拍的,5U的球拍便足以餵飽我的這幅皮囊,再重一些就會不那麼暢快,一旦有了對抗,就會變成拖累。

最後提一下球拍塗裝和科技。龍牙之刃的拍框是非常特殊的,手指從T頭慢慢摸到頂部,規整的盒式拍框到了大約1點鐘位置突然轉變爲了破風結構,拍面的構造對球拍揮動時的阻力和擊球時的形變是有一定影響的,這種特殊的結構或許也是龍牙之刃打感的保障。

高模量混合碳纖維或許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突破,宣傳中提到能夠進一步提高抗扭,好的抗扭是進攻拍性能的基本保障,進攻拍拍頭重量集中,對比全面和速度類這種拍頭較輕的球拍,對抗扭有更高的要求。評價球拍抗扭好壞的標準很簡單,當你打過幾次、或者掰弄幾下後開始思考抗扭問題,那就說明這款球拍抗扭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抗扭差的球拍在大力度抽球或者殺球時會出現一瞬間的晃動,嚴重的甚至會有種拍面像突然斷開又恢復了般的錯覺,這種體驗不知你是否有過?

總結

筆者認爲TK-龍牙之刃是VICTOR近年來推出了爲數不多真正意義上的進攻拍。4U的規格對絕大多數愛好者來說進攻都是足夠的,常打速度拍的球友建議選擇5U規格;這款球拍建議適當提高穿線磅數,在較高的磅數下能夠獲得非常清脆的擊球感,因爲中杆彈性出色,提高一兩磅也是能夠駕馭的;龍牙之刃擁有富有侵略性的塗裝和重平參數,提高穿線磅數後殺球時的力量反饋很強烈,拍頭很高的重量是的它有很強的下壓感;中杆偏硬的參數讓這款球拍稍稍顯得堅挺,大力度擊球時的中杆形變要比鬼斬少一些,借力打力,鬼斬佔優,但主動發力還是龍牙之刃更直接更暴力。

本文轉載自中羽在線失憶火狐《[評測體驗]加兩磅更爽的龍牙之刃||VICTOR TK-龍牙之刃 4U評測》,以上均爲作者個人觀點,產品的描述及對比用詞與我司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