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一定會讓你變得成功或者富有,但是卻一定能讓你變老。

目前,我們中國正在經歷着全球範圍內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老齡化進程。

從第一波嬰兒潮人口邁入60歲門檻後,這也意味着我國退休高峯將拉開序幕。

老年羣體日益龐大,會造成的影響我們可想而知,連發達國家日本都無法平衡變老與養老之間矛盾,我國將會採取怎樣的有效措施。

是預測也是現實,2012年“研究延遲退休”一詞,第一次正式亮相就引發了不小的關注與爭議。

八年後的今天,延遲退休的措辭從研究變成了事實,這意味着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

上個月伊始,新華社就公佈了《十三五規劃的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有關實施漸進式退休的方案。

方案一提出,不少疑問也接踵而來,尤其是對養老金入不敷出的疑問也由此加深。

那麼,養老金缺口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人口年齡每增加五年,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社會、就業就會發生一個階梯性的轉變,而養老保險的負擔也會繼續加重。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201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與支出決算表,三項養老金(城鄉、企業職工、事業單位)共收入5.68億,支出5.19萬億。

有人看到這會說,我們養老金的收入和支出是持平的,其實不然,這養老金中還包含了國家發放的財政補貼,如果扣去這一部分,我國養老金2019年缺口爲848億元。

衆所周知,我國養老金現行的政策是現收現付,也就是說工作的一代供養退休的一代,隨着1963年的生育潮過後,我國在2013年就引來了退休高峯,63年的女性剛好滿50歲。

從2013年開始,我國養老金就已經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直到2020年,7年赤字來的是延遲退休的實施。

有專家主張的是早減晚增的政策,也就是說設定一個養老金的標準年齡,低於標準退休的,養老金打折支付,養老這個年齡的可以領取的更多。

其實,我們也認爲這種方式更傾向於與退休人員的自主選擇,但是我們最擔心的是,退休人員年老在工作,還會有崗位接納他們嗎?

老齡化的需求必然會帶來一些行業崗位的暴增,人口壽命越長,人們在醫療養老上花的錢就越多,所以說這些崗位是十分喫香的。

比如說,醫務社工、健康管理師等等,尤其是對大齡女性就業有傾斜措施。

當然,延遲退休是一個公共問題,我們相信未來社會保障、公司聘用等社會問題都會出臺配套的措施來加以保障。

也許我們會抱怨,本該退休的年齡卻還要奮鬥,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推遲退休年齡,國家的養老體制將會崩潰,未來我們老有所依也將會變爲空談。

但是延遲退休何時確切實施我們不得而知,因爲這本就是個難題,需要考慮到各方羣體的利益,所以現在的許多說法和討論我們不可全信。

當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去了解社保及養老的相關動態,及時瞭解方案,培養自己年輕時的儲蓄能力,爲未來在面對種種繁雜的養老問題上能有備無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