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劇拍成什麼樣你們才滿意?——引言。【本文主筆:娛妹妹】

上週,我們後臺收到留言:

你們什麼時候能說說年度最低分的電視劇新《鹿鼎記》?這麼有話題的東西不講,你們還想做娛樂號嗎!

怎麼的,12月還沒過完,你就欽定《鹿鼎記》是年度最低分?是看不起當時還沒開分的新版《半生緣》(現在叫《情深緣起》)嗎?

要娛妹妹說,11月,註定是一個雷劇扎堆的月份,原本很多人期待的《鹿鼎記》、《半生緣》紛紛拍出新版,演員還是大家都很看好的那些;

結果呈現出來的效果吧……

呃,咳咳……

就胃疼,真心胃疼。

娛妹妹是沒有工作之外再去豆瓣上打分或者批判一番的習慣的,但是很多網友不這麼想。

你敢翻拍敢毀童年,還不許我們罵?經典小說搞成這樣,你還想讓觀衆說一聲滿意?

網上如山倒的罵聲持續將近半個月,娛妹妹看夠了也笑夠了,站在12月的開頭上,如今也算可以冷靜地看看這部被口誅筆伐的新《鹿鼎記》。

我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

如果說只是演技浮誇劇本不能看,張一山版《鹿鼎記》爲何被罵到這個份上?

2020年了,翻拍劇接連被罵,當真是它與生俱來的宿命嗎?

【原著在上,經典在前,怎麼拍都錯】

我們不妨往前看幾個時代。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電視機走進千家萬戶。被如今的網絡主力軍,也就是70、80、90後奉爲圭臬的一系列優秀影視劇,也是在那個時候走上的熒幕。

但是,得虧上世紀80年代人們不能上網,不然,像《唐國強,也能演諸葛亮?奶油小生負分滾出娛樂圈》、《六小齡童孫悟空試妝,星二代當真有恃無恐》、《陳曉旭的林黛玉到底是不是最醜黛玉》等等類似風格的文章,絕對天天扎堆娛樂論壇。

就拿《紅樓夢》來說,娛妹妹自認沒有一版林妹妹可以像陳曉旭那般演繹出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的神采。

但你要說,當時有沒有爭議?

不僅有,還有很多。上知乎找找,也能找到當時對陳曉旭版黛玉的評價。

越劇、黃梅戲中已經有非常優秀的林黛玉形象,87版《紅樓夢》的林妹妹在當時橫空出世,其實並沒有被當時的大衆接受。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陳曉旭的惡評逐步消散。她的林黛玉,最終成爲很多人心中難以超越的熒幕形象。

是陳曉旭版林黛玉戰勝了時間,還是當時的專家學者雞蛋裏面挑骨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平心而論,陳曉旭的林黛玉好嗎?好。完美嗎?我想說,沒有人可以演出書中那百分之一百的林妹妹。

可87版《紅樓夢》就是我最愛的那版。

無獨有偶,讀書期間,我有一段時間瘋狂癡迷電視中的《天龍八部》。

這個《天龍八部》不是很多人喜歡的97版,而是張紀中拍的央視03版。至於理由,純粹是因爲97版在電視上播出的時候我發水痘。機緣巧合下,我錯過了當時大衆心中默認的經典。

在我爲胡軍的蕭峯一掌打死劉濤的阿朱落淚、爲林志穎的段譽領悟六脈神劍激動、爲少室山下三兄弟與燕雲十八騎痛飲神魂顛倒的時候,鄰居家的哥哥走過我家門口,看見我看着《天龍八部》眼淚汪汪,當即從鼻子裏發出一聲不屑的“哼”:

“看看,這就是小孩兒,沒見過經典,這破片兒都看!”

我頓時傻了。

我覺得挺好的東西,怎麼就“破片兒”了?

很久之後,當我在大學和舍友一起看97版《天龍八部》,我才知道,原來97版《天龍八部》當真優秀,它的拍攝、立意、臺詞,都是一等一的出挑,它是經典,當然有它的道理。

可即使這樣,我還是覺得,03版的《天龍八部》也是另一種角度的經典。當時刷豆瓣看影評,看到很多人批03版《天龍八部》不行,說它“鼓風機亂用”、“毀原著辣眼睛”、“不用講道理就是不行”……

一水兒的差評裏不見幾個好評,當真有點難過。

17年的歲月匆匆流逝,到如今,03版《天龍八部》的評分升到了8.3。我爲我的童年經典終於“平反”而欣慰。

當然,在欣慰之餘,忽然也想:

如果2003年的時候,大家能冷靜地看待張紀中版《天龍八部》,它是不是就會被更多人看到呢?

人心中的成見,當真是一座大山。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心中的經典,在多年後可能不會被提起;而人們也更不願意承認,曾經他們嗤之以鼻的東西,或許在之後的時代會成爲一代經典。

【前人的肩膀,當真這麼好站?】

回看這幾年的金庸翻拍劇,網上當真是幾乎一水兒的差評。

2017《俠客行》,豆瓣評分4.0;2017《射鵰英雄傳》,豆瓣評分8.0。

2018《笑傲江湖》,豆瓣評分2.5;2019《倚天屠龍記》,豆瓣評分5.8。

2020《絕代雙驕》,豆瓣評分6.0;2020《鹿鼎記》,豆瓣評分目前是2.9。

客觀說一下,2017年的新《射鵰英雄傳》之所以被評高分,很大程度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復刻了1983年《射鵰》的經典。

它沿用了83版《射鵰》的歌曲,再加上幾乎完美的演技和武術打鬥動作。不少情懷黨就衝着這份用心,怎麼的也不會下手打2分。

除此之外,任何妄圖挑戰經典印象的名著翻拍,都難以被大衆接受。

因此,網上有個觀點:不要翻拍經典作品了!畢竟你怎麼拍都不可能超越前人,翻拍搞新劇,完全是在浪費投資人的錢,浪費觀衆的時間。

我是不贊成這種觀點的。文化作品要百花齊放,那必須做到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要是每個創作者都按照一個模板去做,那世界上豈不是隻有一種花朵。

所以,翻拍劇本身無錯,它拍得讓所有觀衆都看不進去,那纔是問題。

我們還是說回《鹿鼎記》。《鹿鼎記》是一部被翻拍得非常密集的作品,一直以來,關於它選角和拍攝的爭議也伴隨左右。

這並不妨礙無數人想挑戰它,讓自己的版本成爲一代經典。

最早的《鹿鼎記》是香港人拍的,在1984年由梁朝偉、劉德華主演,導演是杜琪峯,女角包括劉嘉玲、商天娥及毛舜筠等。

關於這部劇的評價,普遍是“打光不行,老婆顯老,套路很TVB”。但是梁朝偉那個時候22歲,入TVB沒幾年,正是年輕有靈氣的時候。他把韋小寶演得活靈活現,也因此得到了金庸老爺子的親口認證:

“在所有由我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梁朝偉和劉德華演的《鹿鼎記》是我最滿意的。”

金庸這句話大家聽過算過,畢竟老爺子後來也誇過周星馳:“不做第二人想”。

有梁朝偉的珠玉在前,1992年,周星馳和王晶要拍《鹿鼎記》,當然不能走尋常路。所以他們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韋小寶。

用現在的眼光看,周星馳這版《鹿鼎記》,當真“豪門雲集,美女如雲”,不僅全程都是笑點,也自創了無數經典臺詞。

但是,當時很多人聽到這版《鹿鼎記》,也只能笑着搖搖頭:開心就好。

接下來就到了1998年,陳小春主演的《鹿鼎記》。

這版《鹿鼎記》在TVB播出的時候,不少觀衆曾經打電話去質疑:陳小春年紀也不小了,他看着就沒韋小寶的樣子,你們用腳選的人嗎?

可是,到現在,將近12萬人給出的8.9分好評,足見它的深入人心。

陳小春優秀的演繹,造就了一個市井卻足夠狹義、痞子卻是英雄的韋小寶;

馬浚偉的康熙,也是我心中一代溫潤爾雅的少年帝王,不可超越。

只是,即使我非常喜歡這版《鹿鼎記》,我也想客觀補充一句,它問世的時候,也被人挑剔說TVB太窮,有些細節依舊值得推敲。

陳小春版《鹿鼎記》沒有到9分高分,就是因爲大家認爲,關於《鹿鼎記》,後人依舊有可以超越的餘地。

所以,到了21世紀,觀衆呼籲,既然《鹿鼎記》還沒有一個完美的版本,那我們就接着期待下一個更創新、更完美的《鹿鼎記》吧!

講到這裏,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張一山爲啥演出了這樣一版《鹿鼎記》:

新《鹿鼎記》想創新,它不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是想搞一個之前都沒有的“卡通版”出來。它想通過快節奏、易消化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輕鬆明快的《鹿鼎記》,讓所有觀衆都能毫無負擔、追得開心。

結果,你們也都看到了。

【創新可以,只是前路依舊漫長】

頂着原著的名號,又有無數個優秀版本深入人心,張一山的《鹿鼎記》被罵,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中的必然。

可你說張一山這版的《鹿鼎記》一個優點都沒有,我覺得也有失偏頗。

《鹿鼎記》前幾集內容壓縮很多,但看到後面,它的節奏還是很爽快的。搞笑元素加上《鹿鼎記》原著的核心理念,後期有些地方的確能讓人爆笑和心酸。前面的幾集當然值得批判,但是後面,也的確不是2.9分這麼差。

尤其是結局部分。張一山的韋小寶,周旋在幾大勢力中,他誰也不想出賣,卻也沒辦法阻止歷史的進程,那種卑微和落寞,的確是有在演技裏。

這個時候張一山還像猴嗎?咱們公平點,是真沒有。

可以說,這版《鹿鼎記》後期,不僅劇情節奏、主角演技都在線,在結局時,還真能品出那股黑色幽默的勁兒來。

而網友希望張一山演韋小寶,不也就是衝着他的那股機靈勁,希望他能演一個不一樣的韋小寶嗎?

怎麼他演了,大家卻反而把他和之前的韋小寶比較,說他處處不如人?

我個人覺得,張一山的韋小寶,在劇情後期,並不是那麼失敗。

嬉笑怒罵,有;終究殊途,有。《鹿鼎記》的核依舊是那個核,說到底,這依舊是披着喜劇殼子的幽默。

演技誇張、與前面版本不同,都不是徹底否定這部劇,將它說成是“2分破劇”的原因。

不過,事已至今,誰還願意再認真爲這部《鹿鼎記》說句話?

大概還是應了那句話:

翻拍劇被罵,果然是拍好拍差,都逃不開的宿命。#鹿鼎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