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精細化工是石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八五”規劃提出重點發展精細化工、“九五”確立精細化學品爲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可見長期以來精細化工是石化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精細化工是一個大概念,也是石化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領域,多年的實踐和近年個別國家卡我們高端製造業脖子的案例來看,精細化工是國民經濟、尤其是高端製造業、電子信息和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領域。因此,“十四五”期間,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應在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與優化上狠下功夫,還應在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上狠下功夫,還應繼續把精細化工作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方向。精細化工如何高質量發展並實現精細化和高端化?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出席11月25—26日于山東壽光召開的“第二十屆國際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峯會暨2020中國精細化工百強(壽光)發佈會”時,提出以下五點思考:

精細化工實際上是一個門類多、種類多的領域。過去把精細化工劃分爲傳統精細化工和新領域精細化工,大家熟悉的、已經發展爲獨立行業的農藥、染料、塗料過去都屬於傳統精細化工;而處於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尚未形成相當規模的都稱爲新領域精細化工,例如: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表面活性劑、膠粘劑、水處理藥劑、造紙化學品、油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以及化學試劑、助劑等。如今農藥、染料、塗料都可以稱作傳統基礎化學品,而原來的新領域精細化學品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有些也已相對成熟了,所以現在國際上、跨國公司一般不稱精細化工,通常稱專用化學品或功能化學品。

1

精細化工是化學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標誌

精細化學品雖然產量不大,但種類多、技術含量高,因此人們通常用精細化工率、即精細化學品佔全部化工產品的比重,不僅代表了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產品結構的高端化和差異化水平,通常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標誌。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化行業的精細化工率一直不高,據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的統計,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精細化工率,2018年都高達68%~69%,而我國2018年的精細化工率只有45%左右,所以我國石化行業的產品結構一直處於中低端,我國石化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也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國石化行業每年的大量貿易逆差(2018年是2833億美元、2019年268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是1030.7億美元),油氣大量進口是一個方面,從我國石化產品“低端過剩、高端缺乏”的現狀分析,每年大量進口的有機化學品、專用化學品等,主要都是精細化學品。

具體看:染料、飼料添加劑、水處理藥劑、油田化學品等這些方面差距相對較小;農藥的主要差距是自主創新品種少、高效製劑差距明顯;塗料、造紙化學品、膠粘劑、化學試劑等都是高端產品差距大。嚴重製約我國高端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精細化工產業,最明顯的就是電子化學品,不僅高端產品技術上受制於人,而且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也有差距,所以我國每年消費量約1/3的電子化學品依賴進口,而這些依賴進口的種類都是高端產品。

2

專用化學品是跨國公司戰略轉型的重點

放眼全球,跨國公司戰略轉型都集中在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功能化學品)、生命健康。最典型的公司有索爾維、帝斯曼等。索爾維由最初的純鹼公司轉型爲今天的新材料和功能化學品公司;帝斯曼由最初的煤礦企業轉型爲今天的營養化學品、醫藥健康化學品公司;贏創、默克、新陶氏、瓦克、三菱化學、LG等也都是瞄準專用化學品和功能化學品,作爲未來發展和競爭力的核心。贏創的特種化學品、LG和默克的液晶顯示用化學品、陶氏和瓦克的有機硅護理和醫用化學品,三菱化學的食品添加劑、胃藥及醫療診斷試劑和細胞修復製劑等等,都是近十年來創新轉型的高端精細化學品。去年以來我在山東調研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化工企業已經開始戰略轉型,結構調整有的已經取得明顯的進步和效果,新和成的營養化學品、地煉起家的利華益的醫藥產品、知名化肥企業聯盟集團的維生素及多元醇、默銳的系列精細化學品、兄弟科技和衛東化工的溴系產品和醫藥中間體、博苑醫藥的醫藥中間體和貴金屬配體催化劑及電子氣體等,都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未來的競爭優勢。淄博藍帆醫療原來是生產丁辛醇、聚氯乙烯的化工企業,現在重點轉型到醫療領域,心臟支架以及這次在新冠疫情中的防護材料都做得很好。

3

創新是精細化工發展最關鍵的要素

前面談到精細化工是一個技術含量高、技術水平要求高的領域,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就是精細化工行業發展和競爭力的關鍵。我國石化產業多年來一直是大國而不是強國的關鍵瓶頸是創新,石化產品結構一直處於中低端的制約是創新,我國精細化工率與發達國家一直相差約20個點的短板也是創新,很多石化產品質量穩定性的差距也是因爲創新,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創新擺在精細化工發展的首位。

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甲烷制烯烴、輕質原油直接制化學品、微通道反應技術、自然光分解水制氫以及聚酰亞胺高端纖維和膜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高純光刻膠等重點技術和關鍵材料是創新。實際上創新就在我們身邊,精細化學品或功能化學品與傳統基礎化工產品沒有截然的分界線,有些基礎產品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可以實現高端化、精細化,實現新興產業的配套。比如,硝酸鈉、硝酸鉀、硝酸鋰復配以後可以作爲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的儲能材料;純鹼用於玻璃行業就是基礎化工產品,而索爾維公司把它做成食品級、醫用級就實現了高端化;硫酸、鹽酸、硝酸等用於磷肥等工業過程就是傳統基礎化工品,而做成電子級純度就是電子信息產業不可或缺的電子化學品;磷酸銨、磷酸鈣等用於肥料就是傳統磷肥產品,興發集團將其做成食品添加劑,就是精細化產品;炭黑用於汽車輪胎、汽車內飾材料就是傳統化工產品,而用於牙膏、蛋糕等領域就是食品級精細產品。可見創新不是離我們很遙遠,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當然,要實現五中全會“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作用,就要求我們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重視創新中心和創新隊伍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協同創新,培養技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既要緊緊圍繞制約企業的卡脖子技術創新,又要重點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創新,既要緊緊圍繞產品結構調整和新品種開發創新,又要做好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的創新,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4

綠色發展是精細化工領域的重中之重

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多、生產工藝長、過程複雜,廢渣中大多含有較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粘稠度高、難降解、難處理;廢水中大多含酚、醌等雜環類難處理的有機物,尤其是農藥、染料等精細化工行業,有的還顏色濃重,不僅直觀、處理的難度也很大。所以,現在有些地方、有些園區把國民經濟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精細化工排除在重點發展之外,這也是造成我國石化產業精細化率不高、效益不好、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精細化工不僅是國民經濟、製造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產品,也是石化產業產品結構高端化、差異化的重要方向。借鑑發達國家、跨國公司近二十年走過來的轉型路徑和未來的轉型戰略,對精細化學品的重要性就一目瞭然。

當然,技術進步到今天,焚燒技術的成功開發及其應用,固體廢棄物及其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不再是難題,加氫還原代替鐵粉還原、離子液體氧化和雙氧水氧化代替強酸氧化等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成功及其應用,使得過去的污染難題都成爲了清潔生產工藝。此外,山東省化工研究院開發成功的“水相合成技術”應用於很多有機化學品生產裝置,不僅實現了清潔生產,而且大幅提高了反應過程的轉化率和目的產物的收率,已成功在吡啶、2,4-D酸、羥胺等一些過去一直難以解決污染問題的產品生產過程。

當然,綠色發展當前仍然是石化行業、尤其是精細化工領域的一大短板,面臨的要求不斷提高、壓力不斷加大,這就要求我們大力創新綠色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做好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綜合治理,加大綠色清潔工藝和新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全面提升各企業和全行業綠色發展的水平。

5

安全發展是精細化工領域的重要底線

個別企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給人們造成了化工生產不安全的誤解。實際上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安全風險就是可控的。

安全可控不是一句空話,一是安全事故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一個著名的海因裏希事故法則:海因裏希針對50萬件事故統計分析,得出人的不安全行爲引起了88%的事故; 美國杜邦公司的統計結果,96%的事故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爲引起的; 美國安全理事會的統計結果是90%的安全事故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爲引起的;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結果是94%的事故與不安全行爲有關;我國的研究結果表明85%的事故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爲引起。數字雖有差異,但都告訴我們一個基本事實:規範操作就會避免很多事故。

一家英國機構針對化學反應類型的事故也作過統計分析,前三位的是:聚合反應類佔比約47%、硝化反應類佔比11%、磺化反應類佔比10%,所以只要從細微處入手、不放過任何的安全隱患,並且做到人人重視,進一步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並針對自己企業的物料特性、生產過程、反應類型強化專業化管理、做好應急預案,安全真的可以做到可防可控。

二是今天技術的進步也爲我們提供了可防可控的科學保障。我到上虞園區調研時,在龍盛研究院看到了兩臺設備正在做反應熱測量實驗和內熱測量實驗,反應量熱儀是專業測試各種化合物反應熱的儀器,主要用於化學工藝安全性與危險性評估,通過這些實驗結果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因突然斷電、誤操作等特殊情況造成冷卻系統突然中斷、反應放熱急劇增加而爆炸,從而降低因反應熱安全性導致的各類重大安全事故。內熱測量試驗主要針對物料大量堆積自生熱而導致火災或爆炸事故的發生,通過試驗可以掌握堆積物料自聚生熱的環境條件、時間和生熱量,就可以有效防控堆積物料事故的發生。

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也爲很多工廠、針對不同產品和生產工藝過程,做了很多保障安全生產的方案和操作規程,已經成功應用於環己酮、雙氧水、煤制乙二醇等生產裝置,不僅從工藝上保障了本質安全,而且還提高了反應效率、提高了產量,爲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

我們正在重點推進的智慧園區建設,就是針對園區內重大危險源和風險點做到實時監控、及時預警,及時發現和排除生產過程的安全隱患。如果響水園區已經建成爲智慧化工園區的話,危廢堆積場所裝有視頻裝置或溫度異常監測儀器,去年的“3.21”特大事故也不會發生。

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基地在萊茵河邊已有155年、杜邦威明頓生產區在威明頓河邊已有218年,一直都被當地居民引以爲傲。國內大亞灣石化區就坐落在廣東惠州,惠州市每年的空氣優良天數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名列前。國內外事實都證明:石化企業只要做到科學管理、本質安全,不是污染源、也不會成爲不安全因素,我們應當對石化園區和石化產業有一個客觀公正地認識。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爲石化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五中全會“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新要求,更爲精細化工領域提供了難得的新機遇。我們應緊緊抓住“雙循環”戰略轉變和建設製造強國的新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補短板,通過“補鏈、強鏈”不斷增強石化產業和精細化工的配套能力,不斷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培育石化產業和精細化工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作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