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三虎(右一)指导牧民填写精准扶贫资料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我市的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党支部书记孟三虎和其他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一同接受了表彰。

“我们内蒙古团队22号到达北京。到现在我还是很激动。这个无上荣誉不仅是我的,也是人民群众的。”孟三虎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提起孟三虎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在大家眼里,现年51岁的孟三虎既是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党支部书记,也是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领头羊”。

1990年,孟三虎服完三年兵役复员回到了四子王旗家乡从事畜牧业生产工作。然而,由于超载放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昔日丰茂富饶的草原变得荒芜萧疏,牧民畜牧业增收逐年放缓。“那个时候,还有一些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裸露的石头随处可见,肆虐的黄沙更是铺天盖地……”讲到90年代草原沙化、退化的情况,孟三虎仍唏嘘不已。

1997年,由于孟三虎养羊经验丰富,加之年轻有闯劲,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较为明显,他被嘎查牧民一致推选为山丹嘎查党支部副书记,后又担任山丹嘎查委员会主任和支部书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工作细致、踏实,以实际行动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以饱满的热情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他说:“当兵第一天就知道我们是要为人民服务的,现在回到地方了就更应该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发挥出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为了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确保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家园,他在担任嘎查长期间就积极与苏木政府配合,在全嘎查范围内开展草场改良和沙化治理工作。“虽然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但由于牲畜头数的无限制增长,草场得不到休养和恢复,结果是年年治,年年不见效益。”孟三虎无奈地说。加上2003年严重干旱,嘎查三分之一的牧民都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牧区选择进城打工。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不改善生态环境永远都走不出‘数量多效益差’的怪圈。因此,我决定探索一条全新的养殖新路子!”

2005年,孟三虎正式按下了“改革”按键,大胆探索发展杜蒙杂交肉羊养殖模式。他率先带头压缩本地羊、实行草场轮牧、引进优质杜泊种公羊,发展杜蒙杂交肉羊。

“咱们的杂交肉羊与传统羊相比,有几个特点,那就是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出栏周转速率快。养这样的羊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草场压力,还能让牧民的腰包鼓起来。”孟三虎欣喜地说,采用新的养殖模式后,第二年,300只杂交肉羊的收入比过去养600只本地羊的收入还要高一倍。而且最明显的变化是草场的草变得高了、密了,沙化现象终于有所好转了。

2013年,随着嘎查牧民脱贫致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孟三虎顺应形势发展,牵头组建成立了四子王旗山丹杜泊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嘎查80多户牧民中的85%都开始了杜蒙肉羊的养殖。渐渐的,嘎查90%的草场压力显著减轻,草场沙化现象得到初步遏制,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传说正逐渐成为现实呢。”孟三虎莞尔一笑。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你当家人。”从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孟三虎生动诠释了这句话。

“嘎查贫困户白音巴特尔家,老两口体弱没有劳动力,两个儿子都是残疾人,住房存在坍塌危险,仅养的数十只羊也不够全家人生活啊……”从牧民口中得知情况后,孟三虎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不仅为白音巴特尔一家新建了40平方米的住房、申请残疾证,还用争取到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其搭建了棚圈和储草棚。经过帮扶,白音巴特尔一家人的衣食住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咱们孟书记干事情没的说,自从他当了“书记,嘎查里的大事小情是一个接着一个解决,是个办实事的好书记。”“有孟书记在,我们心里就变得特别踏实。”“有这样的好领导,咱们何愁过不上好日子!”面对嘎查牧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孟三虎的回答却质朴而真挚:“党和人民信任我才交给我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是一名老兵,也是脱贫工作中的一名新兵。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共同创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勤奋和努力,孟三虎终在平凡中成就了自己:2016年他组建的山丹杜泊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孟三虎本人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京津沙源治理先进个人,2017年相继被评为自治区和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乌兰察布市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很荣幸能成为全国劳模,并进京接受表彰。捧着这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我除了感激、喜悦之外,感受到更多的是职责与担当、压力与动力。”孟三虎说,成绩归功于大家,荣誉属于群众。今后还将倍加珍惜荣誉,继续做好乡亲们的“贴心人”,坚持草畜平衡的发展目标,切实推进嘎查畜牧产业发展,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康庄大道。(赛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