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一夜之間,張一山的口碑如山坍塌。

翻拍新劇《鹿鼎記》,張一山版韋小寶備受期待地來,衆嘲倒喝彩地被趕走。

開播至今,豆瓣評分依舊掙扎在2.8,遠遠沒達到及格線。

有網友直言:衆多翻拍《鹿鼎記》中,張一山版簡直爛出新高度。

以至於,當年被罵糟糕的黃曉明版韋小寶,對比起來,都可以被輕易原諒。

說起來,張一山版的韋小寶,總結起來,就三大敗筆。

表演浮誇油膩,詮釋用力過猛,愣是把韋小寶的不羈落拓,演成了滑稽猥瑣。

01

想當初,翻拍消息剛傳來,說韋小寶選角是張一山時,衆人的初印象是滿意的。

因爲在韋小寶身上,有濃烈的江湖煙火氣息。

他不是正統眼裏的仁義大俠,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平平無奇帥哥。

韋小寶是市井底層出身,最平凡普通的人。

有幸混入上層階級,憑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做出力挽狂瀾得皇心的事。

他騷浪賤,鬼計謀多,最擅於爲己謀出路,而後又多選擇助人,

爲人多情也深情,骨子裏雖有抹不去的頑劣性子,但在人情事故磨礪中,長成一棵蒼天巨松。

韋小寶這個人,不完美卻討喜,做人看着複雜,實際簡單好懂,

但凡你認真品,你就很難討厭金庸筆下孩子氣的他。

這一點,張一山身上的氣質是符合的。

從《家有女兒》飾演劉星出道的張一山,煙火氣很足,嬉笑怒罵皆豪放,

退能幼稚耍賤,進能舌戰羣儒。

把這樣的他,放置韋小寶的視角上,完全不突兀。

問題是,很多劇本從根源上,誤讀了韋小寶身上的閃光點。

要麼,把他演繹成傻人有傻福,譬如黃曉明版的。

蠢笨而猥瑣。

要麼,把他演繹成滑天下之大稽的小丑,譬如張一山版的。

油膩且賤皮。

以上統統文不對題,正中雷區。

劇本切題不對,演員詮釋走偏。

也不怪乎觀衆讀者都在罵,罵他毀了經典,罵他演得垃圾。

說到底,還是觀衆對張一山的期待值太高了。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禁垂首傷仲永,感嘆故人泯然衆人矣。

02

金庸先生在世時,曾認可過兩個韋小寶。

一是周星馳,二是梁朝偉。

同是娃娃多情臉,幼稚頑童身,兩人都不用刻意演,就自帶那股子喜氣與淘氣。

說是韋小寶本寶都絲毫不爲過。

按理說,張一山原本也有這種氣質的。

可惜,演這部戲時,張一山形象過於瘦幹,身上都沒幾兩肉,顯得面黃肌瘦。

再加上,劇本爲了突出搞笑無厘頭氛圍,常常要求張一山做出誇張性表演,

動輒吹鬍子瞪眼,一驚一乍,使得整個人變得猴裏猴氣。

網友直接嘲諷:

“六小齡童是人演猴,張一山是猴演人。”

譬如,喫個糕點噎着要手舞足蹈,譬如,調皮說話要擠眉弄眼,

就連得意妄爲走個路,大搖大擺的幅度,都快突破天際。

在浮誇表現手法與刻意做作的詮釋下,韋小寶失去了靈性和活力,

純粹爲了搞笑而搞笑,人物違和感十足,變成一個十足十的戲子。

喜劇感沒有,只會徒惹人生厭。

13年前,《家有兒女》飾演劉星一角,給張一山帶來很強的童年濾鏡。

耍寶耍賤,也一直是張一山脫不去的喜劇人設。

問題是,在劉星身上,你浮誇那是正常孩子氣,可全套換在韋小寶這,那就是做作。

喫慣喜劇人設紅利的張一山,似乎沒能跳脫致命的侷限性。

從《家有女兒》到《餘罪》,因爲耍寶,他備受誇讚與期待,人人贊他演技派。

從《局中人》到《鹿鼎記》,因爲耍賤,他從年輕小夥變油膩刺頭,眼見一落千丈。

習慣於劉星式表演的張一山,沒明白喜劇感和用力過猛的界線。

瞅瞅《局中人》的風評,再回過來看《鹿鼎記》,

你就會發現,遭羣嘲的張一山的演技,從根源上就沒變過。

浮誇多餘,貧瘠空洞,

沒有喫透每個微表情精華,以至於動輒過度,槽點不斷。

張一山還是那個劉星,可觀衆已經不滿足於童年的小屁孩了。

03

反觀,同樣是童星出身的楊紫。

雖這幾年爭議不斷,但發展總體還是不錯的。

《家有兒女》裏,她飾演的學霸小雪,漸漸褪去童年濾鏡帶來的閃光點,不斷求新求變。

《歡樂頌》裏的邱瑩瑩,冒冒失失的職場便利貼女孩,

做事莽撞不顧後果,凡事拎不清致使落入兩難境地,

她卑怯膽小,愛哭任性,平凡得沒有一點小雪的影子。

也正是從這部開始,楊紫開始冒頭。

不再頂着小雪的名號,而是以演員楊紫的身份,開疆拓土。

說實話,楊紫是幸運的。

沒有驚豔演技的她,挑劇本的資源卻是十足十的好。

大爆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和《親愛的,熱愛的》,分別搭檔男神鄧倫和李現,

可圈可點的表現+出彩的男神+不俗的劇本,使得她走得每一步,都如有神助。

之前網上更是有傳言,說楊紫是旺夫體質,哪個男生和她搭檔,誰就會大火。

所以明眼可見,這幾年楊紫在一衆小花中突出重圍,勢頭正盛。

明後年和吳亦凡搭檔的《青簪行》,和肖戰聯手出演的《餘生,請多指教》,和井柏然攜手演繹的《女心理師》,

看看劇本和男演員,都不用懷疑,大多是火爆預定。

楊紫的演員生涯,就像開啓了加速器,一路不停向前狂奔。

當初童年裏的小雪,她的影子已經漸漸模糊,似乎越走越遠,只留下些許記憶。

印象最深的,是趙薇導的《聽見她說》裏,哭得20多分鐘沒停歇的小雨(楊紫飾演)。

令人動容的哭戲,過硬的臺詞功底,日漸成熟的個人風格,讓你不得不承認,

童年裏的劉星和小雪,長大後的張一山和楊紫,兩個人已經走在兩條不同的演藝道路上了。

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一個落寞,一個風光。

這無關乎感情,只關乎演戲。

相比於,張一山的畫地爲牢,停滯不前,

楊紫是努力聰慧的,她從不給自己設限,清冷可愛傲嬌的角色全都嘗試,

她並不完美,瑕疵也是顯而易見,

可正因爲這一次次磨礪,讓她慢慢褪去稚嫩的演技,不斷變得圓潤豐滿。

提起她,爭議漸漸少了,誇讚漸漸多了。

說到底,這世上從沒有天生的好演員,只有後天不斷摸索前進的苦行僧。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演技過於外放的張一山,是時候正視自己的短板,收一收那份荒唐浮誇的演繹了。

不是每一個角色,都要賣弄喜感,張牙舞爪。

他如今要做的,是擺脫用力而多餘的表演,撿回曾經的靈動與真誠,

靜下心來,真正醞釀出屬於自己的爆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