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拓畫創作者劉偉夫在整理展品。邱齊龍攝

王大軍在講解黑河砂金歷史。本報記者邵晶巖攝

霍嶺生在講解電影放映機的歷史。本報記者邵晶巖攝

曹明龍在介紹小微博物館羣LOGO。本報記者邵晶巖攝

□本報記者邵晶巖劉劍

在黑河市,剛建成3個月的小微博物館羣,已經成爲黑河市文旅產業的一大亮點。今年,黑河市新建18個小微博物館,提升原有的5個小微博物館。這些分佈在城市中的小微博物館,或深沉厚重,或生趣盎然,從不同維度展示黑河市多元文化。

今年3月,爲充分挖掘區域特色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藉助舉辦旅發大會契機,打造四季常青的風景線,黑河市委市政府籌備建設小微博物館羣。

砂金歷史、銅版畫、咖啡壺、俄羅斯油畫、鄂倫春族題材油畫、魚拓畫、電影放映機、收音機、留聲機、遜克北紅瑪瑙、樺樹皮技藝、魚皮技藝……這些由黑河人創作或收藏的展品,從不同側面反映與黑河相關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讓到訪者眼前一亮。

小與大

文旅產業的辯證法

長髮街和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後院,是小微博物館相對集中的地方。從長髮街11號到長髮街45號,咖啡爐收藏陳列館、鄂倫春題材油畫陳列館、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等小微博物館,門上掛着統一樣式的綠色遮陽棚,門口貼着小微博物館羣的標識。

資金有限,建小微博物館羣首先遇到的是場地問題。“我們在全城選址,選擇租用這一帶的門市房,每一間面積都不大,這一帶的展館最大的也只有200平方米,和我們設計初衷相適應。”找場地讓項目指導曹明龍和工作人員費了不少心思。

最小的展館咖啡爐收藏陳列館,面積只有60平方米,通過展出不同年代的咖啡爐,向遊客訴說咖啡爐的發明、發展和製造工藝。在旅俄華僑紀念館後院的魚拓畫藝術陳列展館,受空間限制,畫作陳列已經稍顯擁擠,儘管如此,特殊的創造技藝和惟妙惟肖的作品,吸引來到這裏參觀的人長時間駐足欣賞。

“以前沒見過魚拓畫,沒想到黑河還有這樣的藝術作品,想買一幅和家裏裝修風格比較搭的畫,掛起來一定很漂亮。”正在觀賞魚拓畫的黑河市民孟嬋娟說。

新建18個小微博物館,租場地、裝修、建研學基地都需要一定的資金,黑河市只投入了少量資金,3個月時間建成了小微博物館羣。招募15名志願者,日常管理小微博物館。投資小,卻爲城市和市民辦了一件大事。

雖然是小微博物館,卻能通過展品完成對大歷史、大主題的敘述。黑河歷史建築陳列館,用老照片記錄着黑河的歷史和城市的變遷。在錢幣收藏館,錢幣和商業券折射出百年前黑河金融和商業的繁榮景象。

小微博物館和旅俄華僑紀念館、黑河博物館這些大型博物館相呼應,構成黑河市的博物館羣落。小有小的意義和優勢,大有大的內容和功能,黑河市把小和大辯證統一,探索出提升城市品位、發展文旅產業的實踐路徑。

城與人

展館背後的故事會

每個小微博物館裏的展品,都盛着很多故事。而每個展館的收藏家和館主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着自己的城市。

小微博物館項目指導曹明龍是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第一任館長。今年建成的黑河歷史建築陳列館裏,很多黑河城市風貌的照片,都是他早年拍攝的。曹明龍徵集了大量珍貴的資料,收藏在旅俄華僑紀念館中。除了攝影和收集歷史資料,他還擔任過電視劇《黑河風雲》的編劇、製片人。

黑河市工藝美術大師劉偉夫是魚拓畫藝術陳列館館主。劉偉夫1979年參軍,在部隊期間研習油畫。轉業後,他創作了百餘件根雕作品。2012年劉偉夫學習魚拓,因爲有美術功底,他的魚拓技藝進步很快。2015年,劉偉夫被魚拓名家謝春明收爲弟子,技法進一步得到提高。魚拓畫起源於宋代,將真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國內做魚拓畫的僅有48人。“希望能遇到真心喜歡魚拓藝術的人,我會全心全意教授其魚拓技藝,將魚拓藝術更好傳承下去。”劉偉夫說。

黑河爲什麼會有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看着不同年代不同型號的電影放映機,遊客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黑河放映電影的歷史長達百年。早在1916年,黑河就建起新樂大舞臺,放映無聲電影。1970年組建的黑河電影機修配廠,能生產各種電影機型的配件,1972年被定爲國家級電影機配件定點生產廠家,所生產的34種產品,分別銷往全國,13種開關插件出口到東南亞、非洲等5國。

建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是因爲黑河有這樣一支義務電影放映隊。60歲的黑河人蔣石成,是義務電影放映隊的隊長,電影機陳列館中的20多臺電影放映機是他在近20年的時間裏收集來的。“膠片電影能夠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和感動。”蔣石成說。工作之餘,蔣石成把全部精力都用來收藏和修復老舊電影機和電影膠片。從2005年開始,蔣石成就到社區、工地、敬老院、村屯等地用老放映機放映老電影。後來好友霍嶺生、劉道雲、吳延柱加入放映隊,15年來放映膠片電影100多部,1400多場次,觀看人數3萬餘人次。

多與精

小微展館的選擇題

“連我也不知道,黑河還有這麼多收藏愛好者。”在小微博物館選項時見到很多收藏愛好者,曹明龍有些意外。

選擇什麼項目建館,小微博物館項目組也很費腦筋。收藏者的藏品不成系統,或者作品不能體現黑河文化特色,就不能成爲主題展館的項目。

“既然是小微博物館,展品在精不在多,主題要鮮明,重點選擇與黑河的歷史、文化和物產關聯度高的展品和藝術品,或是能夠反映本地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曹明龍向記者介紹選擇建館項目的標準。

經過海選,項目組初選出30多個展覽項目,經過精挑細選,按照建小微博物館羣的主旨,以能夠體現黑河文化特徵的黑土文化、冰雪文化、歐陸文化和民族風情爲內核,選出18個主題展覽項目。

“展出的作品不多,但是每幅畫都有一個故事,黑河市有三個鄂倫春族自治鄉,用作品記錄和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態很有意思。”在鄂倫春題材油畫陳列館,館長朱付戰介紹自己的畫作。

銅版畫陳列館館主馮德禹是一個收藏愛好者。“我有各類藏品上萬件,銅版畫有1000幅,只選出80幅銅版畫精品在這個展館展出,展館小,就要在展品的專業性和品位上下功夫,這裏是全國第一家專門展出俄羅斯銅版畫的展館。”馮德禹的選擇,與黑河市建設小微博物館羣的理念相契合。

每一個展館的確定都經過項目組織者的精挑細選。黑河砂金歷史陳列館,講述尋金故事和百年採金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黑河的變遷。冰雪畫、魚皮畫和樺樹皮技藝,這些特色展館在給參觀者藝術享受的同時,展現了黑河市區域文化特徵。北紅瑪瑙、東珠展館,展示黑河的物產和珠玉工藝。俄羅斯油畫、咖啡爐、銅版畫、留聲機這些展館,讓參觀者不出國門,感受歐陸文化氣息。

來源:黑龍江手機黨報

責編:韓碩

審覈:葛宏 天衝#博物館#黑河市#電影收藏

今年3月,爲充分挖掘區域特色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藉助舉辦旅發大會契機,打造四季常青的風景線,黑河市委市政府籌備建設小微博物館羣。

砂金歷史、銅版畫、咖啡壺、俄羅斯油畫、鄂倫春族題材油畫、魚拓畫、電影放映機、收音機、留聲機、遜克北紅瑪瑙、樺樹皮技藝、魚皮技藝……這些由黑河人創作或收藏的展品,從不同側面反映與黑河相關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讓到訪者眼前一亮。

小與大

文旅產業的辯證法

長髮街和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後院,是小微博物館相對集中的地方。從長髮街11號到長髮街45號,咖啡爐收藏陳列館、鄂倫春題材油畫陳列館、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等小微博物館,門上掛着統一樣式的綠色遮陽棚,門口貼着小微博物館羣的標識。

資金有限,建小微博物館羣首先遇到的是場地問題。“我們在全城選址,選擇租用這一帶的門市房,每一間面積都不大,這一帶的展館最大的也只有200平方米,和我們設計初衷相適應。”找場地讓項目指導曹明龍和工作人員費了不少心思。

最小的展館咖啡爐收藏陳列館,面積只有60平方米,通過展出不同年代的咖啡爐,向遊客訴說咖啡爐的發明、發展和製造工藝。在旅俄華僑紀念館後院的魚拓畫藝術陳列展館,受空間限制,畫作陳列已經稍顯擁擠,儘管如此,特殊的創造技藝和惟妙惟肖的作品,吸引來到這裏參觀的人長時間駐足欣賞。

“以前沒見過魚拓畫,沒想到黑河還有這樣的藝術作品,想買一幅和家裏裝修風格比較搭的畫,掛起來一定很漂亮。”正在觀賞魚拓畫的黑河市民孟嬋娟說。

新建18個小微博物館,租場地、裝修、建研學基地都需要一定的資金,黑河市只投入了少量資金,3個月時間建成了小微博物館羣。招募15名志願者,日常管理小微博物館。投資小,卻爲城市和市民辦了一件大事。

雖然是小微博物館,卻能通過展品完成對大歷史、大主題的敘述。黑河歷史建築陳列館,用老照片記錄着黑河的歷史和城市的變遷。在錢幣收藏館,錢幣和商業券折射出百年前黑河金融和商業的繁榮景象。

小微博物館和旅俄華僑紀念館、黑河博物館這些大型博物館相呼應,構成黑河市的博物館羣落。小有小的意義和優勢,大有大的內容和功能,黑河市把小和大辯證統一,探索出提升城市品位、發展文旅產業的實踐路徑。

城與人

展館背後的故事會

每個小微博物館裏的展品,都盛着很多故事。而每個展館的收藏家和館主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着自己的城市。

小微博物館項目指導曹明龍是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第一任館長。今年建成的黑河歷史建築陳列館裏,很多黑河城市風貌的照片,都是他早年拍攝的。曹明龍徵集了大量珍貴的資料,收藏在旅俄華僑紀念館中。除了攝影和收集歷史資料,他還擔任過電視劇《黑河風雲》的編劇、製片人。

黑河市工藝美術大師劉偉夫是魚拓畫藝術陳列館館主。劉偉夫1979年參軍,在部隊期間研習油畫。轉業後,他創作了百餘件根雕作品。2012年劉偉夫學習魚拓,因爲有美術功底,他的魚拓技藝進步很快。2015年,劉偉夫被魚拓名家謝春明收爲弟子,技法進一步得到提高。魚拓畫起源於宋代,將真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國內做魚拓畫的僅有48人。“希望能遇到真心喜歡魚拓藝術的人,我會全心全意教授其魚拓技藝,將魚拓藝術更好傳承下去。”劉偉夫說。

黑河爲什麼會有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看着不同年代不同型號的電影放映機,遊客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黑河放映電影的歷史長達百年。早在1916年,黑河就建起新樂大舞臺,放映無聲電影。1970年組建的黑河電影機修配廠,能生產各種電影機型的配件,1972年被定爲國家級電影機配件定點生產廠家,所生產的34種產品,分別銷往全國,13種開關插件出口到東南亞、非洲等5國。

建電影放映機收藏陳列館,是因爲黑河有這樣一支義務電影放映隊。60歲的黑河人蔣石成,是義務電影放映隊的隊長,電影機陳列館中的20多臺電影放映機是他在近20年的時間裏收集來的。“膠片電影能夠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和感動。”蔣石成說。工作之餘,蔣石成把全部精力都用來收藏和修復老舊電影機和電影膠片。從2005年開始,蔣石成就到社區、工地、敬老院、村屯等地用老放映機放映老電影。後來好友霍嶺生、劉道雲、吳延柱加入放映隊,15年來放映膠片電影100多部,1400多場次,觀看人數3萬餘人次。

多與精

小微展館的選擇題

“連我也不知道,黑河還有這麼多收藏愛好者。”在小微博物館選項時見到很多收藏愛好者,曹明龍有些意外。

選擇什麼項目建館,小微博物館項目組也很費腦筋。收藏者的藏品不成系統,或者作品不能體現黑河文化特色,就不能成爲主題展館的項目。

“既然是小微博物館,展品在精不在多,主題要鮮明,重點選擇與黑河的歷史、文化和物產關聯度高的展品和藝術品,或是能夠反映本地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曹明龍向記者介紹選擇建館項目的標準。

經過海選,項目組初選出30多個展覽項目,經過精挑細選,按照建小微博物館羣的主旨,以能夠體現黑河文化特徵的黑土文化、冰雪文化、歐陸文化和民族風情爲內核,選出18個主題展覽項目。

“展出的作品不多,但是每幅畫都有一個故事,黑河市有三個鄂倫春族自治鄉,用作品記錄和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態很有意思。”在鄂倫春題材油畫陳列館,館長朱付戰介紹自己的畫作。

銅版畫陳列館館主馮德禹是一個收藏愛好者。“我有各類藏品上萬件,銅版畫有1000幅,只選出80幅銅版畫精品在這個展館展出,展館小,就要在展品的專業性和品位上下功夫,這裏是全國第一家專門展出俄羅斯銅版畫的展館。”馮德禹的選擇,與黑河市建設小微博物館羣的理念相契合。

每一個展館的確定都經過項目組織者的精挑細選。黑河砂金歷史陳列館,講述尋金故事和百年採金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黑河的變遷。冰雪畫、魚皮畫和樺樹皮技藝,這些特色展館在給參觀者藝術享受的同時,展現了黑河市區域文化特徵。北紅瑪瑙、東珠展館,展示黑河的物產和珠玉工藝。俄羅斯油畫、咖啡爐、銅版畫、留聲機這些展館,讓參觀者不出國門,感受歐陸文化氣息。

來源:黑龍江手機黨報

責編:韓碩

審覈:葛宏 天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