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各不相同,有人起義,有人投降,有人被俘。不過不管他們日後過得怎麼樣,好歹都還活着。不過,有些國軍將領,比較死硬,寧願飲彈也不肯起義,一直頑固到底,今天我們來看看最頑固的6位國軍將領都是誰?

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講,第一個飲彈自盡的是宿北戰役中的戴之奇。

宿北戰役發生於1946年12月,戴之奇是黃埔分校畢業的,妥妥的黃埔系,從北伐戰爭到圍剿紅軍,到抗日戰爭,戴之奇都參加過。戴之奇性格和張靈甫差不多,剛愎自用,傲慢自大。

因此在宿北戰役中,被粟裕一步步誘進了包圍圈,在解放軍戰士的猛烈攻擊下,戴之奇陷入了絕境,其他的國民黨軍隊雖然和他近在咫尺,卻沒盡力救援,戴之奇眼見沒有救援又無法突圍,只能絕望地飲彈自盡了。

第二人,魯英麐

魯英麐畢業於保定軍銜,是晉綏軍的大將,曾經在抗戰時擔任過傅作義的高級參謀,後來接任了第35軍的軍長一職。第35軍是傅作義的王牌軍,戰鬥力不次於國民黨的王牌軍。

解放戰爭中的淶水戰役,我晉察冀野戰軍制定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攻擊淶水。傅作義則派了35軍前去支援淶水,沒想到,35軍包括軍部在內,陷入瞭解放軍的包圍,魯英麐眼看突圍無望,在全軍覆沒後選擇用手槍自盡。

第三人,劉戡

劉戡也是黃埔系,他是胡宗南的得力干將,也是國民黨軍隊爲數不多的獨眼將軍。但是劉戡打仗很拼,因此官升也很快,抗戰時劉戡還曾暗中資助過八路軍,可惜最後他還是站錯了陣營。

在1948年爆發的宜川戰役中,時任29軍軍長的劉戡奉命增援,但因爲胡宗南的瞎指揮,讓劉戡陷入重圍,劉戡在解放軍逼近指揮部的時候,用手榴彈自盡了,終年42歲。

第四人,陳章

陳章是廣東人,上過廣東陸軍講武堂,長期在廣東作戰,抗戰時也是一直活躍在粵北戰場,長期在廣東地方軍隊中任職。1948年10月,當了7年副軍長的陳章被晉升爲第63軍軍長,沒多久淮海戰役爆發,陳章就上了戰場。

11月7日,第63軍在新安鎮掩護主力撤退後,沒能及時撤離,陳章和他的軍部在窯灣地區陷入了重圍,最終全軍覆沒,陳章不想當俘虜,就自盡了。

第五人,郭景雲

郭景雲是傅作義的嫡系,在魯英麐自盡後出任了第35軍的軍長,第35軍戰鬥力很強,郭景雲也是沙場悍將,善攻也善守。平津戰役爆發後,我軍爲了拖住傅作義,將傅作義的嫡系35軍,引出了老窩圍困在了新保安。

郭景雲在新保安堅持了一個月,終於還是被解放軍攻破了城牆,郭景雲覺得對不起傅作義,就開槍自盡了。

第六人,楊幹才

楊幹才是四川人,畢業於瀘州講武堂,是川軍將領,曾經跟隨川軍20軍出川抗日多年,後來還當上了第20軍的軍長,在解放戰爭中,楊幹才打解放軍相當賣力,還曾經得到過嘉獎。

也正是如此,後來楊幹才升到了第14兵團副司令官,在1949年4月爆發的渡江戰役中,楊幹才在安徽蕪湖陷入重圍,因無力突圍選擇了自盡。

對於上述幾位國軍將領,雖然他們站錯了陣營,但他們的勇氣還是值得敬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