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廣東東莞舉辦“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會議表彰了第十一屆袁寶華管理金獎和2019—2020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我市海灣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明,琅琊臺集團董事長李悅明兩名企業家榮膺“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全國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組織開展的,是企業家的最高榮譽,每兩年評選一次。

海灣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明:傳統產業闖出不傳統新路

2010年,青島市全面啓動老城區改造和企業退城入園。海灣集團董事長李明判斷:這是海灣集團戰略轉型百年不遇的發展機遇,搬遷是唯一正確也是必須作出的主動選擇。爲整體謀劃推進海灣集團搬遷轉型,李明提出了“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的“四化”理念,向世界一流化工企業看齊。歷經近10年的發展,海灣集團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主要產品工藝從國內中游躍升爲世界先進水平;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不到搬遷前的1/4;員工數量從搬遷前的1萬多人精簡至3500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近10倍。

李明帶領海灣集團走出了傳統產業實現不傳統發展的新路,也展示了一個優秀企業家在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的清晰格局和理性決斷。

海灣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明(中)。

理念先行 帶領企業鳳凰涅槃

2002年,李明隨團到日本化工企業考察。很多年之後,他多次提到這次考察對自己的影響,日本化工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與佈局給他帶來巨大震撼。對於現代化化工企業該如何發展,他有了越來越清晰的思考。此後,他用了18年將構想變爲現實。

自2010年啓動環保搬遷,李明開始逐步爲海灣集團設計搬遷的總體思路,提出了“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的“四化”理念和“規劃建設一體化、安全環保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倉儲物流一體化、智能管理一體化”的“五個一體化”戰略。

十年中,海灣集團沿着這樣的理念一路前行,形成了董家口基地和平度新河基地兩大現代化化工生產基地。

在董家口基地,集團旗下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果敢地淘汰傳統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取而代之以乙烯法。截至2020年9月,基地已形成燒鹼56.5萬噸/年、聚氯乙烯80萬噸/年、苯乙烯50萬噸/年、偏硅酸鈉16萬噸/年產能,以及3萬噸+2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和相應倉儲能力。

另外一個化工園區——平度新河基地,集團旗下城區一批老國有企業也通過搬遷改造浴火重生。原有純鹼80萬噸/年、水泥40萬噸/年和尿素30萬噸/年產能全部退出,建設了一批新的精細化工項目。目前園區內擁有化工中間體8.5萬噸/年、染料3.15萬噸/年、高端硅膠4萬噸/年、硅酸鈉13.6萬噸/年、硫酸鉀8萬噸/年、氯化鈣10萬噸/年、小蘇打8萬噸/年的產能。

一組組數據指標驗證了先進理念落地帶來的海灣質變。董家口園區PVC項目全面投產可達100萬噸/年,成爲國內乙烯法PVC第一大產能裝置;PVC產品替代國際進口品牌,進入醫用、家裝等高端應用領域,並獲得工信部綠色產品認定。苯乙烯產品純度可達99.95%,優級品率保持100%。16萬噸/年產能的偏硅酸鈉裝置爲國內規模最大,市場佔有率50%以上,海灣集團成爲可溶性硅酸鹽產品國家和行業標準起草單位,是行業內唯一獲得“中國石化行業知名品牌”的企業。

2019年8月,海灣科技產業研究院正式成立。海灣集團還計劃建設研發基地,該項目分三期建成,一期項目投資1.9億元,預計將於202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綠色致遠 打造“美麗化工”

在李明看來,海灣集團要成爲一個受人尊重的企業,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美麗化工”。在海灣集團,達標排放不是目的,廢物資源化纔是最終追求。

在搬遷設計一開始,海灣集團便確立了“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清潔生產理念。通過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項目,將原材料及廢棄物“喫幹榨盡”,富餘能量全部轉換再利用,有效解決了廢水、廢渣的排放問題,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海灣集團董家口園區的海灣化學打造了“綠色化工園區”。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廢水、廢氣、廢渣處理和循環利用設備,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及“三廢”排放,全部實現清潔生產。將生產過程產生的廢熱併入管網充分利用,以及應用循環水氣化低溫乙烯工藝,降低蒸汽消耗,每年可節約用熱量20多萬噸,降低生產成本2500多萬元,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每年可節約資金逾720萬元。

同樣,海灣集團新河產業園區的海灣精化、青島鹼業等企業也以“綠色發展”爲主導,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其中,海灣精化引進國際先進的環保設備及技術,對“三廢”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各項環保設施總投資達8億元。膜裝置與MVR裝置的優化組合,使得海灣精化形成了一條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污水通過膜裝置處理後產生的淡水用於裝置回用,污水則進入MVR裝置蒸發再回用。

因爲在環保方面的突出表現,海灣精化“2000噸/日高鹽、高COD膜處理及中水回用系統”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爲“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重點行業節水示範)”,獲得240萬元專項獎勵。

青島鹼業硫酸鉀聯產氯化鈣小蘇打項目是循環經濟的又一經典案例。生產硫酸鉀的同時副產鹽酸,鹽酸可用於生產氯化鈣,氯化鈣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恰好是生產小蘇打的原料……整個生產鏈條成了典型的循環經濟項目,真正實現了綠色循環的“零排放”,填補了行業空白。該項目獲批國家發明專利,並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清潔生產應用示範項目”,獲得850萬元專項獎勵。

2017年,海灣化學獲評全國石化行業“綠色工廠”,全國氯鹼企業僅有2家獲此殊榮;2019年,海灣精細化工也獲評全國石化行業“綠色工廠”,成爲染料業的標杆企業。

硬核出擊 擔當國企責任

抗擊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 疫情暴發後,李明要求海灣集團全體員工講政治、謀大局,全力保障青島市醫療廢物處置,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李明倡導並帶頭踐行的“不幹則已,幹就要幹到最好”“奉行現場主義,堅信解決問題的答案永遠都在現場”等理念成爲海灣集團此次抗擊疫情的行動指南。

海灣集團所屬海灣新材料科技公司醫廢處置項目是青島市政府重點督辦項目,也是青島市唯一處置醫療廢物的企業。疫情期間,該公司負責青島市下轄8000餘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回收、處置,考驗巨大。海灣集團領導班子24小時在崗值班,每天確保70%員工堅守崗位,確保了全市36個發熱門診定點醫院12小時清運,其他醫院24小時清運。對醫廢裝卸及處置區域嚴格管控,從源頭杜絕了二次污染。

作爲青島市最大的84消毒液原液——次氯酸鈉生產企業,疫情期間,海灣化學幹部職工加班加點,將產量由60噸/天增加到了300噸/天。同時啓動小包裝生產線,加大發貨頻次,確保貨源充足。

疫情期間,海灣化工職防院作爲社區醫院,堅持門診接診、社區排查、卡口蹲點三線並行。2月初,他們接到李滄區防疫指揮部的命令,開始把守進入青島市區的第一道防疫關口。由於任務緊急,醫護人員參加了白班、晚班兩個班次的值守,每個班都連續工作7個小時以上。隨着復工返城的人員越來越多,任務更加艱鉅。寒風大雪天氣接踵而來,大家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做到不漏檢1車1人,守護一方平安。

無縫銜接,按下項目復工建設快進鍵。承建海灣集團年產40萬噸VCM/SPVC二期項目的兩個主要單位總部都在湖北,湖北籍人員返崗復工面臨諸多嚴格限制。企業向這兩個單位的復工人員提供了點對點的暖心服務。截止到3月底,20餘家施工單位1500餘名施工人員全部入場,二期項目全面復工。

琅琊臺集團董事長李悅明:跳出舒適區開闢新賽道

琅琊臺這個名字,青島人都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大家心目中的傳統酒業企業,早已實現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

一個又一個行業“冠軍”是企業轉型最好的註腳。目前,青島琅琊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爲世界最大的衣康酸研發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海洋微藻DHA、異麥芽酮糖、海洋微藻小球藻、膠原蛋白肽、葉酸研發生產基地。

企業跨越式發展的背後,通常都有一位銳意進取的企業家。掌舵企業近20年的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悅明,便是琅琊臺集團“背後”的這個人。

琅琊臺集團董事長李悅明

跳出舒適區,開闢未來新賽道

“跳出琅琊臺看琅琊臺,才能發展、提高琅琊臺。”這是李悅明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帶領琅琊臺一次又一次跳出舒適區,開闢一個又一個面向未來的產業新賽道。

琅琊臺的轉型,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爲謀求長遠健康發展,企業開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利用多年在微生物發酵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積極向生物產業進軍。

李悅明雖然不是跑第一棒的那個人,但卻是接棒後讓比賽繼續下去,而且跑得更快、更遠的那一個。

2004年,科海工業園萬噸精製衣康酸項目開工建設,次年,萬噸葡萄糖酸鈉項目也順利竣工投產,從而拉開了集團轉型發展的大幕。此舉也進一步確立了青島琅琊臺集團在微生物發酵領域的優勢主導地位,標誌着生物產業成爲除白酒外又一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奠定了琅琊臺集團有機酸產銷量世界第一的領軍地位。

然而,面對成績,李悅明和琅琊臺人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與嘗試。2013年前後,經過廣泛調查研究,青島琅琊臺集團立足本土資源優勢,着眼於大健康理念,開始海洋微生物健康產業佈局。

異麥芽酮糖項目、海洋微藻DHA項目、小球藻項目、殼寡糖項目……新項目一個接一個開工、建成、投產,短時間內陸續生產出了6H體能、DHA、ARA、小球藻片、小球藻粉、殼寡糖等多個海洋生物健康產品。琅琊臺的新產業版圖日益豐滿。

目前,青島琅琊臺集團已形成以微生物發酵技術爲核心,白酒產業、水果雞尾酒產業、葡萄酒和啤酒產業、海洋生物產業、健康產業、有機飼料和有機肥產業等全面發力的多元化產業格局。產品銷售市場不僅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還逐漸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已與美國陶氏化學(DOW)、德國巴斯夫(BASF)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銷關係,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捷克、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

技術突破,搶佔行業制高點

在李悅明看來,企業必須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他的帶領下,琅琊臺集團不僅成功拓展了一個又一個新產業,還不斷嘗試用技術搶佔每一個新行業制高點。

在衣康酸領域,企業研發一直走在國際前沿,尤其是李悅明帶頭完成的衣康酸分離工程關鍵技術——連續熱結晶工藝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爲企業成爲行業單項冠軍奠定了基礎。此後,企業先後承擔多個國家項目,在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綠色生產、創新能力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連續16年保持衣康酸世界銷量第一,徹底改變了國內企業過去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在功能糖領域,企業通過生物發酵生產異麥芽酮糖項目研發,改變了傳統生產工藝技術,獲得了一株國際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活性異麥芽酮糖生產菌。該菌株發酵週期較其他菌株大大縮短,且代謝不產生二氧化碳,解決了世界上異麥芽酮糖清潔生產關鍵性技術難題。

海洋微藻系列產品同樣如是。在產業化建設項目中,企業採用的離心分離DHA新產品技術,填補了全球技術空白。成品中無溶劑痕量殘留,生產的產品質量更加安全放心,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同樣改變了同類產品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佔領的局面。

這樣的技術創新例子在琅琊臺還有很多。如果說轉方式調結構,讓企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那科技創新,則爲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綠色發展,踐行社會責任

企業發展不僅是賺錢,還要擔當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是當下所有企業面臨的課題。面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李悅明始終堅持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的理念。

2013年,琅琊臺集團率先提出了傳統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在新建的琅琊臺微生物循環經濟產業園,推進“污水處理、沼氣發電、廢棄物綜合利用生產肥料和飼料”“酒糟廢液及母液綜合利用生產優質飼料”等項目,實現了微生物產業園“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既實現了廢棄物變廢爲寶,又達到了污染物達標排放,爲有機酸發酵行業開闢了低碳綠色生產新路。先後獲得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國家節能環保領軍企業、國家綠色工廠等稱號。

不僅如此,企業每年都會安排大量資金用於節能技術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應用。同時,大力調整企業產品結構,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廣運用高效節能工藝和設備。先後承擔國家級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4項,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在李悅明的帶領下,企業也積極回饋社會,通過捐款、設立琅琊臺愛心基金和琅琊臺德育基金、積極參入德國巴斯夫“1+3”社會責任關懷等形式,幫助鼓舞其他社會羣體和個人共同成長。先後榮獲青島市民生髮展貢獻大獎、慈善捐贈先進單位、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最具愛心企業、山東最佳企業公民等榮譽。還被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認定爲首批“厚道魯商”品牌形象榜上榜企業。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