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緊湊級市場得天下。”作爲各車企的銷量基盤,緊湊級轎車在車市中的表現也成爲左右車企全年銷量的最重要砝碼之一。某些合資品牌的緊湊級轎車,每個月動輒三、四萬臺的銷量數據,也足以說明這個市場的重要性。

不過,隨着中國品牌的奮起直追,緊湊級轎車市場被合資品牌幾乎壟斷的局面正慢慢被打破。近年來,不論是吉利、長安,還是名爵、榮威等自主品牌,都有着比肩合資品牌實力的好產品,並且最終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比如今天我試駕的這臺全新MG5,就是個典型。憑藉着超高的顏值,和足夠運動、炸裂的設計,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臺MG5開起來到底怎麼樣。

用“顏”征服消費者

美有兩種,一種稱爲潮流,是當下之美;一種稱爲經典,是過去傳承之美。

當我第一眼看到MG5實車的時候,那種驚豔感已經不能用簡單的“運動”“性能”這些平常的詞語來形容了。極具侵略性的前臉、溜背的造型,搭配靚麗的黃色,用當下流行的“燃”“炸裂”這些詞來形容才更恰如其分。

“獵鯊”式的前臉可以說是整個設計的核心,辨識度相當高。中網的面積很大,採用的是黑色“火焰”紋理,仔細看層次感很豐富。配合兩側延伸的啞光飾板,再加上下壓的車頭設計,看起來很有侵略性。時下流行的細長LED燈組也成爲了MG5的標配,視覺衝擊力完全不亞於那些性能車。

側面最大的亮點就是溜背的造型,這也是時下主打運動風格車型的主流設計手法。一條強有力的腰線從車頭貫穿到車尾,體現出整車靈動的感覺,車窗上沿的一道銀色裝飾件,從A柱一直延伸到車尾,視覺上強化了溜背的運動感。頂配車型配備的是17寸雙色輪圈,在視覺效果上讓運動感進一步增強。

車尾設計並沒有前臉那樣誇張,但營造出了寬體轎跑的味道,加上微微上翹的小鴨尾以及底部擴散器、裝飾用的雙邊單出假排氣,運動感的營造同樣到位。尾燈點亮後的效果比較有特點,類似豹爪的造型,辨識度十足,立體感也很強。這些雖然都是小細節,但是也體現出名爵設計師的用心。

整體來看,MG5的外觀設計的確相當搶眼,也是MG5相比同級車型的一大賣點。當然了,這種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同樣延續到了車內。打開車門,你可以看到的是一抹驚豔但不誇張的紅,大範圍的軟質包覆、鋼琴式按鍵、黑色的織物頂棚以及三種顏色搭配的座椅,不但在視覺上給予了足夠的衝擊感,也足夠實用。包括全液晶儀表、最新的斑馬系統(智行Venus)、全景影像等等,都能給日常使用帶來更好的體驗,我想這也是這個級別消費者真正在意的地方。

配置方面最想提的一個亮點就是,MG5是國內首款使用雅馬哈YAMAHA車載音響的量產車,6揚聲器的音質效果在同級中比較有優勢,充分照顧到年輕人對音質這方面的品質需求,就衝這個Logo我覺得都有必要選擇高配車型。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全系車型的方向盤只支持上下兩向調節,這就讓身高超過180cm的駕駛者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坐姿。

1.5L動力日常用完美

全新MG5提供了1.5L自吸和1.5T渦輪增壓兩款動力。1.5T的版本動力肯定是沒問題,之前在MG領航上面表現得已經十分出色,放在更爲小巧的MG5上,百公里加速時間也來到了8.5秒。這個數據在同級中已經算是很突出了,也對得起MG5這副“運動”的樣子。

而此次試駕,我更關注的是1.5L版本,也是MG5入門版搭載的動力總成。發動機最大功率爲88kW(120Ps),峯值扭矩爲150N·m,匹配一臺CVT變速箱。

毫無疑問,這套1.5L動力系統主打的是燃油經濟性。在上海到蘇州的高速上,這臺1.5L頂配版車型一直保持120km/h的限速行駛,表顯油耗也可以保持在7L/100km以下,可以說是很省油了。

模擬8個擋位的CVT變速箱很適合家用車,起步輕快,行駛平順性一流。只是CVT的結構天生會喫掉一部分動力,如果你是個喜歡駕駛的年輕人,而且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更推薦購買1.5L的手動擋版本,手動變速箱會讓動力輸出更加直接,也會更加好玩。

底盤的調校依然是偏向舒適的,並不是預想中那種硬邦邦的感覺,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掛,也是這個級別小車“標準”的配備。以舒適性爲主的調校,讓其濾震效果不錯,過彎時也能提供足夠的支撐性。整體來說,MG5開起來是能給到駕駛者一定的駕駛樂趣,但並不是完全傾向運動化,日常行駛的舒適性還是不錯的,而且整個底盤也表現出一定的厚重感,骨子裏還是想兼顧到家用的舒適性需求。

在隔音方面,這臺MG5的靜謐性還是挺好的,即便是120km/h時速風噪也不算擾人,只是路噪有些明顯。而這個“鍋”就要丟給來自固鉑的四條輪胎了,畢竟此次同行的1.5T車型上的四條米其林浩悅輪胎,就沒有這個煩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G5的這套EPS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提供了“輕盈”“標準”“沉穩”三種力度調節。這對於有不同需求的消費者來說算是件好事,比如“輕盈”模式下,顯然更適合一些女性用戶,低速下的方向盤轉動會變得相對比較輕便;而“沉穩”模式下,顯然更適合喜愛激烈駕駛的另一部分羣體。只不過要強調的是,這種力度的調節是基於電子助力系統的回饋力度模擬出來的,那種虛假的電子感,對於喜愛切彎、走線的駕駛者來說,並不會因爲模式多而討喜。

但話說回來,在一臺頂配才10萬元就能買到的MG5面前,這些都是雞蛋裏挑骨頭罷了。

寫在最後

體驗過MG5之後,我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它勝在沒有明顯的短板,外觀和動力都是其存在的優勢,而這兩點是在目前7萬-10萬元價格區間最明顯的加分項。但問題在於,在如今這個合資品牌同級別車型終端優惠後也普遍只要7、8萬元的年代,MG5如何讓消費者多看自己一眼,這就要考驗上汽名爵的營銷功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