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面向“十四五”,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準備怎麼幹?昨天(12月1日),第四屆武漢自貿片區專家諮詢會在光谷成功舉辦,18位省內外自貿區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武漢片區未來發展路徑。

武漢片區面積70平方公里,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核心成熟區域,涵蓋了東湖綜保區、光谷生物城、未來科技城等七個專業園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際商貿、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中國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聯盟祕書長王海平

中國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聯盟祕書長王海平認爲,武漢片區應依託光谷的先進製造優勢,圍繞“光芯屏端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自由貿易區;立足水陸空交通樞紐城市優勢,高起點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機遇中。

“武漢的數字經濟貿易區可以從醫院,藥品、器械開始,因爲我們生物醫藥在全國排前列,就是要把生物醫藥能夠活起來、引進來、走出去。我們要儘可能利用經濟全球化的資源,融入全球產業鏈和經濟體中。”

片區企業代表、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孫鵬

武漢片區以約佔武漢市0.8%的面積,創造了全市44%的進出口。諮詢會現場,片區企業代表、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孫鵬介紹,儘管光谷集成電路企業數近200家、總產值近200億元,聚集了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爲海思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但在上下游產業鏈健全程度方面,仍舊略顯薄弱。孫鵬認爲,武漢片區應依託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留住人才,壯大產業。

“整個湖北武漢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人才基礎,但是真正跟到企業之間的結合,實際上還是還是有些不足,比如說我們學校培養的很多人才,實際上到企業裏面可能還有2~3年的學習期,實際上2~3年正好是這些產業人才的流失的高峯,我們要想辦法把這些人才要能夠穩定的留在我們這個地方。”

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戴化勇

據瞭解,自掛牌以來,武漢片區207項改革事項,目前已基本完成205項,完成率99%,“三辦改革”“股權轉讓登記遠程確認服務”等6項創新舉措在全國複製推廣。國內自貿區研究權威機構發佈的“2019-2020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武漢片區排名第七。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戴化勇表示,武漢片區應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要增強武漢自貿區的速度,打造高效的、服務型的政府,下一步從技術上、從體制上、機制上,從各個方面來提升我們這些接口的效率,部門與部門的接口、下級部門與上級部門的接口、區內和區外的接口,來提升我們服務速度,真正讓服務快速地運轉起來,讓自貿區的企業能夠享受到高速所帶來的效益。”

湖北臺記者夏曉青

通訊員張珊妮、雷志明

編輯周漫、彭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