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又叫小燕,是怡紅院中的一個二等丫頭,故事不多,但別有意味。

雖然理由不夠充分,但我一直覺得,這春燕並不在作者的計劃中,是他寫着寫着,寫到第59回,爲了讓小說的回目漂亮工整,而臨時塑造出來湊數的。

第59回是“柳葉渚邊嗔鶯吒燕,絳雲軒裏召將飛符”,春燕就在這一回中第一次出場,是怡紅院中出場最晚的丫環。

可事實上,春燕並不是剛來的,她和小紅一起,從大觀園建成便被挑到了怡紅院。如果作者對她有計劃,完全可以讓她提前出場。比如之前小紅在怡紅院有個好友佳蕙,後來失蹤不見,完全可以將佳蕙的戲份給春燕——春燕和小紅年齡相仿、身份相當,她們關係好也順理成章。

但沒有。

春燕在59回突然就冒了出來,不僅冒了出來,還一下佔據了回目。“柳葉渚邊嗔鶯吒燕,絳雲軒裏召將飛符”這裏的“鶯”是寶釵的丫環鶯兒,而“燕”便是春燕了。“鶯鶯燕燕”是古詩文裏常出現的成語,代表着美好的春天,也比喻青春燦爛的女孩們。

如此,讓我越想越覺得,春燕完全就是作者臨時起意,爲了這個回目對仗工整、優美流暢而創造出來,是個湊數的。

因爲,隨便將她的戲份安排給已經出場、卻故事不多的怡紅院丫環,比如碧痕、四兒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就算是湊數的,既然已經湊了出來,作者還是很認真地寫了春燕的家族和故事。

春燕是賈府的家生子,她在大觀園裏親戚衆多,卻都是奴才的最底層。她在怡紅院,母親何婆子因爲認了芳官做乾女兒,也帶着她的妹妹來到怡紅院當差;她的姨媽夏婆子,也就是何婆子姐妹,是另一個小戲子藕官的乾孃,夏婆子還有個外孫女叫小嬋,是探春處的小丫頭;此外,還有個管花草的婆子是春燕的姑媽,“柳葉渚邊嗔鶯吒燕”中,“嗔鶯吒燕”的便是這個姑媽……而這一回前後,差不多就是她們一大家子的故事,着實熱鬧非凡。

雖然春燕是作者湊數湊出來的人物,但既然她獲得了生命,就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態度。她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隨和,但內心卻十分另類,與其他紅樓丫環們的三觀截然不同。

紅樓裏大多數丫環都是什麼心態?她們或者對年輕的男主子有幻想,期待成爲姨娘(比如襲人、晴雯、彩雲等);或者對小姐忠心耿耿,期待隨着她們一起嫁個好人家(比如紫鵑、鶯兒等);或者貪圖賈府丫環的高工資和清閒工作,怎麼都不願意離開,爭相想進來(比如司棋、芳官、柳五兒等)……

唯獨春燕,顯得無比另類,與別人的想法迥然不同。雖然身在怡紅院,她不僅對寶玉沒有任何癡念和妄想,連對主人的忠心也沒有多少。她想得最多的是她自己,是自己的親人。

她對母親何婆子說,

“寶玉常說,將來這屋裏的人,無論家裏外頭的,一應我們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放出去,與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說這一件可好不好?”

何婆子聽了,也是歡喜不已,唸佛不絕。此前何婆子的形象很讓人討厭,小氣刻薄,對女兒也曾追打責罵。然而,她們母女同心,都不妄想高攀富貴,能夠恢復自由身,便是最好的人生。

作爲女兒,春燕固然對母親姨媽姑媽等人小氣可笑不以爲然,但她也深深懂得她們的辛苦和不易。當她看到鶯兒在摘花折柳時,說了很長一段話,雖然語氣中指責她們貪財愛錢,表示自己站在鶯兒她們一邊,但還是不自覺地說出她們爲了承包的花草付出了怎樣辛苦的努力——那是“早起晚睡”、“謹謹慎慎”啊!

在“壽怡紅羣芳開夜宴”一回中,柳嫂子給芳官端來一頓無比豐富的晚餐,

“一碗蝦丸雞皮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碗醃的胭脂鵝脯、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一大碗熱騰騰碧瑩瑩綠畦稻香粳米飯”

但芳官嫌“油膩膩的”。只隨便喫了一點,寶玉叫春燕一起來喫,春燕喫過後,又特意“留下兩個卷酥”,說要給媽媽留着喫。母親雖然有各種不好,曾經給她丟臉讓她難堪,但她還是滿懷了對母親的惦念,實在讓人感動。

雖然身份卑微,又沒有出衆的容貌和才情,但春燕清醒而自覺,沒有絲毫其他紅樓丫環的奴性。在人人羨慕賈府富貴繁華的丫環羣中,她完全是個另類,真心而誠懇地嚮往做一個自由人。如此迥異於其他紅樓丫環的三觀,超越了她的時代,真讓人懷疑,她是穿越而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