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雪芸

不用屠宰肉雞也能喫上肉了。據路透社消息,新加坡允許美國初創企業 Eat Just出售其實驗室培育出來的雞肉,將以肉塊的形式出售,每塊肉售價50美元(約合人民幣328元)。

這是世界上首個獲得監管批准的“細胞肉”。“細胞肉”指的是在實驗室用畜禽的細胞培育的產品,用於啓動培育過程的細胞來自細胞庫,不需要宰殺任何牲畜。

與植物肉相比,兩者均是是一種人造肉,但是“細胞肉”本質上是肉而非植物。

去年5月,Beyond Meat攜“人造肉第一股”的光環登陸了納斯達克,掀起了植物性肉類的熱潮。MarketsandMarkets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爲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相較於“植物肉”,“細胞肉”的市場尚未打開,“細胞肉”正面臨高成本問題。“培養魚肚肉”的中國香港Avant Meats公司聯合創始人陳解頤表示,1公斤“肉”的培養成本約爲2000美元。相較於植物肉,以細胞增殖的方式獲得肉類技術難度更高。

11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曾指出:“讓細胞培養肉成本從每克300元降到3元甚至是三毛,纔有可能走上餐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1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