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前的鲁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的自序中曾经提到“看客”一词。

看客,指的便是天性凉薄,喜欢麻木围观的人。

每当有大事发生,他们便冷眼旁观,鲜有平息事态的援手。

今天要讲的经典《车四十四》,便是这样一个批判看客的故事。

寒冬腊月,草木凋零,这里是北方的一片乡野公路,一辆客车在荒凉的公路上穿行着。

开车的是一个既年轻又漂亮的女司机,在一片肃杀沉闷的冬季风景中,一身红衣的她便像一团温暖燃烧的火,令人一见就立生好感。

车子在路上徐徐前进,谁知半路上却碰到了一个愁眉苦脸的年轻人拦车。

因为这里地段荒凉,附近又是盗贼频出的地方,他提着行李在这条路上等了好半天,也没有哪个司机敢半路捎上他。

然而女司机却是一个热心肠的好人,她见男人神情焦急的遥遥招手,便将车子停了下来。

男人连忙拎着行李上车,对女司机连声感谢。

女司机则豪爽的表示,这有什么的,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能帮就帮吧。

说完,女司机便咕噜咕噜的喝了一大口水,便又立刻启程出发。

车上的乘客们在这个男人上车之时,也只是一瞬间的惊惶,很快便又不感兴趣,呼呼大睡起来。

中途上车的男人有些尴尬和不好意思,他四处打量,却偶然注意到车上挂着的女司机的工牌。

便禁不住开玩笑道,这照片跟你本人可不像啊。

虽然女司机笑着说,自己减肥了。男人却一眼就看出她是替自己同事值的班。

于是心中不禁感叹,这年头像她这样古道热肠的人可不多。

这样想着,男人很快就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开始打盹儿。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子“呲”的一声停了下来。

突然的惯性将车里打盹儿的人们从梦中惊醒,定睛一看,原来车子前方有两个男人,其中一个还蹲在地上。

女司机见状立刻将车停下,焦急地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眼见对方没有回答,她又担心蹲在地上的男人是不是犯了急病,于是赶忙将车门打开让两人上来。

谁知这两个男人竟是丧尽天良的抢劫犯,常在这条道路上伪装行人,实际上是拦路抢劫。

他们一上车便露出了凶狠的样子,仗着自己手里有刀,逼迫车上所有的人将财物都上交。

突然遇到这样可怕的事情,大家都慌了神,女司机也被吓到了,所有的人都哆哆嗦嗦的将自己的钱拿了出来。

其中一个抢劫犯拿着一个布袋,从车头走到车尾搜刮钱财,谁知有一个大叔倔强不肯给,对方冲上去便是一顿拳脚,打得他鼻血横流。

女司机见状心急如焚,连忙小声地让那人赶紧将钱交出来,她勇敢的出声是一片好心,然而却让两个抢劫犯注意到了她清丽的面容。

他们搜刮完了钱财还不算,色欲熏心的他们还一把拽住了女司机的头发,将她从车上拖了下来。

荒凉的平地上,女司机惊惶地向周围人求助,她吓得身子瘫软,叫声凄厉。

然而抢劫犯可不是什么心软的菩萨,径直便将女司机拖向远处田野。

后者不断挣扎,可惜女人的力气哪里比得上男人。

她被一路拖到了远处的草坡之上,劫匪要对她做玷污之事。

事发虽突然,然而到了如今,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了。

可是他们全都选择漠然无视,大家都眼观鼻鼻观心,将自己缩成鹌鹑一样,就是没有一个人肯下车帮忙。

先前上车的那个男人十分惊愕,他大声质问众人,怎么就这么看着。

前排座位上有位大叔磨磨蹭蹭想要站起身,谁知却被他的妻子给一把按下。

男人内心天人交战,良久才决定下车相助。

他快速冲上前,拼命抱住其中一个劫匪的腿,想要阻止他作恶。

谁知那人身上有刀,两人打斗间,男人大腿被刺伤,鲜血直流。

也许是他已然无力上前,又也许是他不敢,于是便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劫匪将女司机侮辱了。

恶行在荒山野岭中仍然继续着,草坡之上,女人的惨叫声不断回响。

然而车上众人也仅仅是透过窗户就这么木然的看着,看着,仿佛是被灯光照射的青蛙,丧失了反应。

良久良久,两个劫匪才慢慢离去,女司机踉踉跄跄地回到车上,嘴带鲜血,心中绝望的她扫视四周,却发现车上众人都迅速将目光回避。

女司机心中又恨又悔,良善的信念一朝崩塌,仿佛是三冬之寒浸透骨髓,良久才从麻木的伤痛中回过神来。

看着车窗前一只不断摇头的小狗摆件,她猛然地一下扑在方向盘上放声大哭起来。

先前那个下车帮忙的男人,好半天才慢悠悠地拖着伤腿过来,喏喏向她道歉。

谁知女司机却骤然昂头,厉声命他下车,还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了下来。

这下男人想不通了,虽然他没能尽全力阻止事情发生,但是他才是那个唯一下车救过她的人,为什么反而将自己赶下了车。

眼看着客车扬长而去,心中懊丧的他只能收拾行李继续在路上行走。

所幸在路上还遇上了一辆车愿意搭乘他,车子缓缓行进在路上,很快前方便出现了一辆警车。

警察们还在某处山涧边上拉起了警戒线,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故。

男人不禁好奇地询问,警察告诉他,一辆客车坠毁了,车上的所有乘客和女司机都无一幸免。

男人听了不禁呆愣当地,半晌才回过味来,嘴角不禁牵起了一丝笑容......

虽然他明白自己不应该这样幸灾乐祸,但是侥幸生还的喜悦,还是在刹那间占据了他的心房。

《车四十四》是导演伍仕贤执导的一部经典人性短片,该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曾经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及多个奖项。

11分钟的简短篇幅里讲述了一个令人遍体生寒的故事。刹那间令观者仿佛重温了一遍鲁迅批判国民愚弱的经典小说。

故事中的女司机是一个热心肠的好人,然而当她遇到危险的时候,所有的人全都选择了视而不见。看似荒诞的一幕,日常生活中也偶尔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

而影片对其中细节的处理也是相当到位,比如为了铺垫女司机热心善良的性格,导演先是让她一个人穿着大红色的衣服,跟周围的环境做对比,然后镜头又给到车上的工牌,暗示她是替同事代班。

这些细节既展示了她的热情善良,同时也为后面她毫不设防便放装病的劫匪上车的行为做铺垫。因为她是第一次跑这条路,并不知道这个地段有坏人装作过路行人打劫。

而在拍摄女司机被侮辱的那场戏时,导演用了一个远景镜头。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从当时的情况推测来看,这便是车上所有乘客的视角。

导演没有用近距离镜头刻画女司机被侮辱的惨烈,反而用了一个十分冷静的远景镜头,重点就是为了突出“看客”这一角度。

而当镜头给到乘客的时候却是一个近景镜头,这是因为,这段戏的主体不是女司机,不是抢劫犯,而是车上充当看客的乘客们。

再说回应用救人的这个男性角色,关于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救下女司机以及片尾那个笑容,应该是男人本来是想救人的,但是被刀子划伤大腿后便已经没有太多力气了。而他其实仍然没有尽全力,因为他畏惧劫匪的刀子,便没有再上前。

这样的猜测理由有二,因为女司机有危险之时,那个男人曾经犹豫了很久,而且男人想再次上车时的表情也很耐人寻味。至于最后男人的笑容,则是人类天性所致。

即使出于道德,他知道自己不该幸灾乐祸,但是在知道自己劫后余生时,那一刹那庆幸的心情却是真实的。

而看完影片,也让人感觉到了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但凡有更多的人主动去制止犯罪而不是呆若木鸡般的精神瘫痪状态,这一切的悲剧本可不必发生。

这满车乘客冷漠如鬼,女司机也是被仇恨蒙蔽了心智,最后全车除了那个男人之外无一生还,也真是令人惋惜。

而这满车冷漠的乘客,像不像现代人的利己主义呢?现在做好事都要掂量掂量,一不留神就会染上官司,扶不扶老人、朋友被咸猪手要不要出头等等。

做好事被讹、被拘留的新闻早就屡见不鲜,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曾说过: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要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段话燃吗?燃。但是也莫名可悲,世间大部分人都没有北大这样的靠山,做好事代价太高,冷眼旁观独善其身在道德上又说不过去,年轻人能不丧吗?!

经济压力、精神压力一个不少,遭遇不幸没人敢帮。看见不幸,想着上有老下有小,掂量着也不敢帮。

世间凉薄事太多了,谁都不容易。但是世界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的进步,年轻人的成长,文化素养的普及,人类文明以及律法总是在不断完善的。

前路漫长,偶有迷雾风暴,但总归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