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隨着近年來心身疾病概念的頻繁提及,如何治療心身疾病也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西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分科室進行的,也就是哪個部位不舒服就找哪個科室就診,那麼中醫對心身疾病的治療是怎樣的呢?下來來聽聽山東省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閻兆君是怎麼說的。

追溯、迴歸中醫本源

中醫志意辨證理論是以志意精神魂魄類證類藥爲基本方法的原創診療體系。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閻兆君介紹,宋代以前,在中醫《內經》及諸子百家理論中,對志意引發軀體疾病有過多種記載和描述;然而,由於外部文化的衝擊和思維模式的改變,對因志意引發疾病的概念日益模糊,原有理論、診療體系丟失,而面對精神心身行爲病證的不斷增多,缺少相應辨證思維和方法,只能借鑑外感、內傷等類疾病的理、法、方、藥,進行診療,成爲影響療效提高的瓶頸。

2019年7月1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神志病科(身心醫學科)正式成立,經過一年的努力,身心醫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門診量、服務範圍和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爲廣大患者解決了許多身心方面的疾苦。爲進一步讓志意辨證服務於臨牀,提高臨牀診療和研究水平,大學決定成立山東中醫藥大學志意辨證臨牀研究所,2020年6月30日身心醫學科收到《關於設立山東中醫藥大學志意辨證臨牀研究所的批覆》。

據瞭解,山東中醫藥大學志意辨證臨牀研究所以研究焦慮、強迫等神經症,飲食、睡眠等行爲障礙爲主,涵蓋情感、精神、心理、軀體形式障礙、身心疾病及與神志因素有關的其他類疾病等。

閻兆君表示,守正創新,傳承經典。研究所將追溯、迴歸中醫本源,修復重建中醫志意疾病基本理論體系,梳理、歸納和發展傳統診療方法和手段,構建中醫健康觀、中醫學的方法論,將人這一生命體放到自然(天、地)、社會的場域中,用傳統醫學的智慧和現代文明成果,重新定義、分析、理解、闡釋生命現象,已成爲當代中醫的光榮歷史使命和責任。

摸索病理演變規律

自2002年始,閻兆君在傳承《內經》神有餘、不足、志有餘、不足類證雛形的基礎上,對《內經》、《神農本草經》中原本思維芻型的學習與修復,率先提出精神行爲病以五志類證類藥爲主要內容的志意辨證新方法,根據古代文獻,以“志意辨證”命名,修復和構建志意辨證理論體系,創建志意辨證路徑與構架和志、意、魂、魄、精、神證治方藥體系,用以指導臨牀應用,實現對經典的創新實踐與發展,摸索出了精神動作行爲異常病症的階段性病理演變規律,並對多動、抽動、孤獨、強迫、恐懼、排泄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以及過敏紫癜、鼻炎、振顫、疼痛、麻木等多種身心疾病的病因、病機、臨證,以及脈診、舌診等診斷治療手段進行了系統梳理、歸納和總結。

經過近20年的大量臨牀實踐觀察、科學實驗驗證,國內外學術交流,實用技術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果,獲得業內外的高度一致評價。

2005年起,閻兆君團隊圍繞該理論體系、臨牀與實驗研究,出版《志意辨證論裁》《精神行爲病中醫論治-詮釋志意辨證》專著兩部,標誌着志意辨證理論體系構建形成;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培養博士、碩士40餘名,成功申請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省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省局科研項目3項。山東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學術創新獎二等獎2項,山東軟科學三等獎1項,通過山東省教育廳成果鑑定1項。理論體系在省內外、國內外得以傳播推廣,理論指導下的抗疫製劑養神定志顆粒投入臨牀。

2019年11月29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處聯合醫院科技部舉辦“精神行爲病志意辨證理論體系”方法學探討專題論壇,圍繞“志意辨證理論體系”前期研究基礎,組織精神心理行爲學、身心醫學臨牀研究、統計學、流行病學、動物實驗學等方面的相關專家,對該理論體系和研究方向進行了系統梳理,肯定了“精神行爲病志意辨證理論體系”研究成果。

隨着國內外交流,學術影響力增加,身心醫學、心理學科人才團隊建設得以加強。整合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及省內優秀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身心疾病診療專家,以及行爲學動物實驗專家,大數據智能化研究專家,統計學專家,中醫基礎理論專家等團隊優勢,融醫療、教學、科研、心理諮詢、健康管理爲一體,醫教研協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