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你那邊最近天氣如何?小編先來報告一下我這邊的情況,準確說應該是:最近的天氣,熱到我從單身狗,秒變熱狗!

當然,最近天氣這麼熱也不算老天爺“犯規”啦,畢竟現在正值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呢!由於氣候條件相對惡劣,再加上夏日無病三分虛,很多人三伏天生病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不過,如果此時好好養生,那麼安度最易生病的40天也非難事。具體怎麼做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初伏做1事,預防多種病

直接告訴你,這件事指的就是敷三伏貼。它是大家最爲熟悉的中醫冬病夏治法之一。在這,小編先科普下什麼叫“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其根源多是陽氣不足。

至於“夏治”,則是指在夏日人體陽氣最旺盛、經絡相對疏鬆、藥物易滲入人體直至病竈之時,治療冬天裏好發的一些慢性疾病,從而起到預防或減少疾病在秋冬季發作的效果。

而三伏貼,便是通過選用辛溫、逐痰、走竄等藥物,打粉後調和成藥膏,做成“小藥貼”,敷貼於特定穴位上進行補陽,從而起到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的。

一般來說,三伏貼主要適用於以下3類人羣:

  •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咽喉炎及易感冒者;

  • 與疼痛相關的疾病患者,如各種腰痛、肩痛、關節痛等;

  • 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多種消化不良性疾病等。

當然,這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個人是否適合進行敷貼治療,要去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指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敷三伏貼對時間尤爲講究,通常從初伏就開始了。

當然,這不意味着只用在初伏敷一次就好,中伏、末伏也需要去醫院敷,且每伏1~3次。爲鞏固療效,還可在初伏前、末伏後各加一次。當然,個人具體該怎麼貼,要以醫生建議爲準。今年敷三伏貼時間表如下,有意向的朋友儘快去正規醫院做哦~

中伏喫2葉,疏肝護胃治感冒

1. 紫蘇葉

《藥典》(2015年版)載“紫蘇葉可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夏季人們常居空調房,一進一出溫差也大,感冒的頻率會大大升高。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紫蘇葉的香是升散的,擅於解風寒表徵,比如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無汗等。因此,在感冒初期用紫蘇葉泡水當茶飲,可解表散寒、明顯緩解不適。

另外,夏季很多人喜歡喫一些生冷食物、喝冰飲等,久了脾胃容易出問題,出現脾胃氣滯、胃脹、胃口差、胸悶、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而紫蘇葉,恰恰有“調氣”“和胃”的功能,把它泡水當茶飲,可以緩解以上腸胃不適。

紫蘇茶泡法:把10克紫蘇葉搗碎,衝入沸水,悶15分鐘,當茶飲即可。

注意:紫蘇味辛,正上火的人不宜飲用此茶。除了泡水喝,紫蘇葉還可以用來包烤肉、做涼拌小菜、蒸排骨、炒雞蛋、做成紫蘇粥、配海鮮(可去腥、增味、提鮮)等。

總之,無論哪一個,在中伏時天氣熱、胃口不佳時喫,都再愜意不過。

2. 薄荷葉

《藥典》(2015年版)載“薄荷,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夏天好發風熱感冒,一燒起來,頭也痛來咽喉也痛。而薄荷性味辛涼,辛能發散、涼能清利,是治療風熱感冒的一把好手。

中伏時節,暑溼纏人,人體易出現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不適。此時服用一點薄荷,可化溼和中。這種氣候條件下,人們還容易感到胸悶肋痛,這時來一點薄荷,又能助你疏肝行氣。此外,夏日免不了疲累乏,薄荷還是一味絕佳的提神劑。

說了這麼多薄荷的益處,咱再聊聊它五花八門的喫法吧!

當佐料:可去腥羶、增食慾、助消化,比如涼拌薄荷雞絲、薄荷拌牛肉等。

泡水,當茶飲:可提神醒腦、健胃祛風、清熱解暑。

當點綴:在茶、果汁或咖啡中,添幾朵薄荷嫩芽,既增色又添香。

配花茶:薄荷可與玫瑰、菊花等藥材搭配成功效各異的花茶。

焯水後涼拌:可把薄荷焯水,然後和夏日當季瓜一起做成開胃小菜。

薄荷雖好,但4類人不宜喫:孕婦和備孕階段的女性、哺乳期女性、陰虛所致發熱發汗者和肺虛咳嗽者。

末伏喝2茶,健脾胃、祛溼氣

經過一個夏天的“造作”,大家的脾胃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些傷害。同時,對於很多地方來說,此時暑溼還未退散,如果不加留意,可致人體內溼邪阻滯。因此,是時候清暑祛溼、健脾養胃,給即將而來的進補季打個好底子了。在這,小編推薦2款茶~

1. 清暑祛溼養生茶

原料:藿香15克,佩蘭10克,紅茶5克

做法:將紅茶、藿香、佩蘭放入杯中,加入200毫升沸水沖泡,加蓋悶約5分鐘,然後調勻即可。

養生功效:藿香含芳香揮發油,主要成分爲廣藿香醇,具有芳香健胃功能,是清熱防暑、化溼解表、利溼和胃的要藥。而佩蘭有芳香化溼、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的作用。

兩者合用,可以起到清暑闢濁、祛溼醒脾、防治暑溼感冒的作用。

2. 健脾養胃祛溼茶

原料:石斛5克,紅參片5克,茯苓5克

做法:加水1000毫升,明火大火煮開,小火煎煮15分鐘即可,可反覆煎煮。

養生功效:石斛微寒養陰,久服厚腸胃;紅參性溫養陽,療胃腸中冷;茯苓性平健脾,滲脾家之溼。三者同煮,兼顧陰陽、有補有瀉,可健脾胃、除溼氣、養陰陽。

溫馨提示:此茶不適用於暴飲暴食所致的胃脹、消化不良、噯腐吞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