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妊娠期。以我們人類爲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可愛的嬰兒就誕生了。

當然,生活中也會有一些早產兒,或者比預產期晚一點出生的孩子。聽說也有懷12個月的,比如秦始皇,不過我也沒見過他的父母,所以沒法親自求證。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不論人類嬰兒在懷孕幾個月後出生的,都要等到差不多1歲的時候才能勉強學會走路。可是,如果你去看看自然界的動物,就會發現它們生下來就會走路,或者稍微學一學就可以行走了

按說人類經過長期的演化,身體應該更加完善,怎麼反而機能還不如野生動物了呢?

(野生動物一出生就能走路,而人類卻不行)

進化的代價

實際上,這正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爲地球上最強的生物,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靠後肢行走,從而解放了前肢。

但是,直立行走這種事不是想一想就能辦到的,而是在極大程度上受到身體結構影響的。比如貓和狗,雖然偶爾也能靠後腿直立起來,但是無法長時間保持下去,這是因爲它們的骨骼和肌肉原本就不是爲了直立行走而生長的。因此,爲了能夠讓我們可以整天直立行走,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裏,不斷地發生着身體結構的改變。

其中的改變之一,就是盆骨的收縮。通過盆骨的收縮,我們的後腿更容易支撐整個身體,從而讓我們可以自由地直立移動

不過,凡事總有兩面,這樣的改變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爲,人類嬰兒也是要從這裏被生出來的。所以,在盆骨收縮的同時,我們的祖先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如何生產呢?實際上,由於盆骨不斷地收縮,難產的概率直線上升,大量的孕婦和嬰兒難產而死。人類的祖先走到了三岔路,他們必須做出改變。

神奇的基因突變

好在,基因和自然篩選組合在一起,就成爲了進化的最強大武器。有一些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某個女人生下了一個特殊的嬰兒——這個嬰兒的骨頭竟然是軟的!由於他的骨頭是軟的,所以當他出生的時候,身體可以發生輕微的扭曲、收縮,因此出生得相對順利。更神奇的是,他在出生之後,骨骼還會發育,變得越來越硬,等到成年的時候,竟然和其他嬰兒沒有任何區別。

對於這個嬰兒來說,他也不得不犧牲一些東西,那就是剛出生的時候無法走路,比其他動物的新生兒更需要父母的照顧。但是,對於這位母親來說,她的生產更簡單了。於是,這樣的基因越來越多,最終只能生出完全發育的嬰兒的母親全部難產而死,所以剩下的人類女性全都只能生出骨頭還軟的嬰兒。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嬰兒的骨骼都沒有像其他動物一樣在母親的身體內完全發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早產兒”。

難產的終極答案

可是,即便如此,女性生產的危險仍然居高不下。實際上,如果你去看看古人的平均壽命,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些人動輒活到五六十歲,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活到七八十歲的古人一點也不少見。但是,你去查資料會發現,現代人在統計當時人類平均壽命時,卻只有二三十歲。這裏的原因比較複雜,包括醫療水平過低、戰爭頻繁、自然災害的破壞,但女人難產而死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直到現代剖腹產出現,這個問題纔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人類通過科技,最終徹底扭轉了這一劣勢。現代人口能夠出現爆炸趨勢,也與剖腹產有着一定的關係。

說了這麼多,你肯定會想:在人類生育這個問題上,好像只看見了女人們經歷過的痛苦。那麼,男人都在幹什麼?他們憑什麼袖手旁觀呢?

實際上,男人們也沒有袖手旁觀,他們也在做着屬於他們的努力。我前面之所以一直沒提,是因爲如果讓女人們知道男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努力方式,反而讓女人更“生氣”。在促進人類生育成功率提高的方面,男人做出的傑出貢獻,就是泡漂亮的妹子

看到這裏,恐怕很多女性都要拍案而起:憑啥?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比較新奇的領域——進化心理學

進化心理學

所謂的進化心理學,指的是生物的審美觀和取向等方面,也都是遵從着優勝劣汰法則的。以我們本文討論的內容爲例,男人在選擇女人的方面雖然有許多參考的維度,但也少不了一個維度——擅長生孩子。

曾經有研究人員做過一項調研,內容就是男人眼中女人三圍的完美比例。雖然不同的研究人員得出的結果並不完美一致,但是這些結果都落在一個非常接近的範圍內。以我小時候讀到的一個數據來說,其結果顯示男人認爲最完美的女性三圍比例是1:0.69:1。美國心理學家戴維·巴斯的調查則顯示,男人眼中女人完美的腰臀比爲0.7:1,和前面的數據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腰細、臀寬的女人,擁有着更強的生育能力。巴斯等人在《進化心理學》中指出:腰圍和臀圍接近的女人,懷孕的概率要略低,生育頭胎的年齡也比腰臀圍較小的女人更晚一些,當然,身體健康也更差一些。當然,腰臀比過小也未必是好事,而0.7:1的比例看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數字。至於前面那個數字爲什麼也要達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範圍,大概是因爲這樣的女人可以給剛出生的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

那麼,男人的品味和女人的生育能力在腰臀比這一點上完美地達成一致,難道只是巧合嗎?

很顯然不是。其實想一想就知道了,在最初的時候,男人也未必只喜歡這個比例的女人,可能也有喜歡腰臀圍是1:1的女人。結果呢,後來這些女人都難產死了,或者因爲其他身體問題早夭,也沒生下孩子。於是,喜歡這個“完美”比例的男人的基因遺傳了下來,越遠離這個比例的基因越不容易遺傳,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審美觀。這就是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的道理。

當然了,我們本文沒有對女人和女人的體型有任何歧視的意義,每一個女人都是美的。尤其當剖腹產問世後,人們再也不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了,所以沒準在許多年以後,人們的審美就會發生改變。其實,現在我們也沒見過哪個女孩子僅僅因爲體型而單身,這說明在進化的過程中,審美比身體結構更容易發生改變。

而且,我們這裏只舉了男人擇偶的例子,女人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審美。爲什麼很多女孩喜歡有肌肉、尤其是有腹肌的男孩呢?因爲肌肉代表着強壯,在人類早期歷史中,強壯的男人可以捕獲更多獵物。這些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審美標準,它們流傳了下來,但是未來也會不斷地改變。

同時,隨着人類的社會性不斷增強,我們在擇偶方面也不再僅僅考慮生育能力。比如說,心地善良、頭腦聰明、勤勞樸實這些品質,都代表着基因的優良,更容易在這個社會上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因此,我們在擇偶的時候,也會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而單純的外表和身材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說了這麼多,難道我們在擇偶方面,就是爲了滿足自己、選擇一個對自己更有利的配偶嗎?

基因——幕後黑手

很遺憾,並不是。說到底,我們可能是在給自己的後代選擇一個更好的父母,或者說是我們體內的基因在利用我們尋找到適合它們的另一半。人類之所以曾經以生產能力爲標準來擇偶,與其說是爲了自己能夠有一個後代,不如說是基因想在我們死之前把它們自己複製下來、遺傳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會死掉,但是我們體內都會有一半的基因通過自己的孩子遺傳下去。

到了現代,情況一點沒有變。我們雖然不推崇拜金的行爲,但是人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心理,雖然的確是滿足於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也是爲了能夠給後代提供一個更優良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更具備和其他人相比的優勢,然後把基因遺傳下去。

說到這,我們再多說一句:爲什麼我們會有“夫妻相”這個說法呢?一方面來說,這和我們體內菌羣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以後有機會再單獨講;同時也有研究表明,人們在尋找配偶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和自己臉型比較相似的人(當然也並不絕對)。

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曾經刊登過一篇報告指出:男性和女性在擇偶時關注對方的面部部位不盡相同,但這些關注的部位都和擇偶者的異性父母相類似。比如一個男性,雖然是潛意識的,但是他看中的女人有很大概率在某些方面像他的母親,而女性的伴侶則像她的父親。

根據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的說法,這可能也是基因在選擇自己的同類,任何一個片段的基因從你體內遺傳給你的後代其實只有1/2的概率,但是如果你的配偶也有同樣的基因,那麼它遺傳下去的概率就是(1-1/2*1/2=)3/4了。因此,與其說我們自己在擇偶,倒不如說是我們的基因在擇偶。

總之,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看起來都是自由的人,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控制的。不論是我們的審美還是我們的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制約。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樣看來,只要人在世上,就身不由己啊……

參考資料: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著,中信出版社;

《進化心理學 心理的新科學》,D. M. 巴斯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