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裝臺》中面向粗糙但熱心腸的刁順子,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演員張嘉益(張嘉譯)的身影。曾經那個在《蝸居》中開着路虎說一個男人一定要有臺這樣的車子,只要錢能擺平的事情都不叫事的宋思明成爲多少懵懂少女的殺手。他沉穩老練,處事不驚,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替你擺平,誰不想成爲這樣的人呢!

張嘉益也隨着這部戲的熱播而走紅,從此人們議論的演員中多了一個走路總是弓着背,患上強直性脊柱炎的男人,那一年他剛過四十歲。

張嘉譯從小在西安長大,源於舅舅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製片人從而一腳踏入這個行當,那時候的他只知道拍戲好玩。幸運之神總是迫不及待的從天而降,後來他順利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在當地還轟動一時。

當親朋友好友認爲他一腳踏入龍門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不是他夢想的那樣子,一口陝西口音的普通話讓他的成績總是班裏墊底,學習了一年連個像樣的歌都唱不來。當其他同學一部戲接一部戲拍的時候,自己唯一一部戲已經簽了合同又被替換掉,讓他備受打擊。

這還不算,當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父親爲了他能留在北京上班,不惜拉下老臉找關係,看着年過半百的父親爲自己低三下四,張嘉益心一橫收拾行李回到西安工作。這一待就是九年,那時候剛畢業,一心思只想演戲,從來沒有考慮過一部戲能賺多少錢,也正是這段歲月打磨了他的演技。

湖水養不住蛟龍,張嘉益明白要想在演戲上有所作爲,只能去北京發展。就在他已經在那個他熟悉的地方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毅然丟下一切去了北京,只帶了幾件衣服,和大多數剛來北京的北漂一樣住進了地下室。

看着曾經的同學一個個都混得風生水起,而自己卻一無所有的時候,張嘉益告訴自己,四十五歲自己一定能成功。今天看來,這個願望早實現了。許多人都說張嘉益屬於大器晚成,可是他不這麼認爲,感覺自己一直很成功,只是大家現在才發現。

張嘉益感覺自己運氣很好,到哪都有一羣好哥們。他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就是同學借錢買的,這裏還有個小插曲。當時同學告訴他可以零首付買房子,就是隻需要花2萬元就可以住進新房,當時年輕氣盛的他,什麼也沒想,就花光手裏的積蓄住了進去。事後才明白需要在半年後補夠17萬首付,於是就拼命演戲賺錢,可是最終沒能攢夠,不得不求助同學贊助。不管怎麼樣,總算是搬離了陰暗潮溼的地下室。

後來想想,自己的強直性脊柱炎或許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爲了賺錢還債還貸款,就不停地接戲演戲,發現這個病的時候開始還不在意,小心養養就好了,後來才明白這個病需要伴隨自己一生。

陝北的漢子身材魁梧,張嘉益也一樣,因爲從小喜歡摔跤,還練就了一身本領。最初張嘉益想演打戲的,用他的話說是從來不用替身的,直到自己患上這個病這個念頭才取消掉。

張嘉益喜歡演戲,感覺自己就是爲演戲而生。爲了演好戲,他從來沒有怠慢過每一個角色,哪怕很小的一個角色,他都會潛心研究人物形象,把他的性格融匯到自己身上。

回憶張嘉益的演戲生涯,有兩次哭讓人印象最爲深刻。一次是電視劇《懸崖》中的周乙,在大結局的時候與女兒分別的場景,當時張嘉益完全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臺詞沒有說完眼淚就巴拉巴拉往下掉,讓人一看那是真哭,人們看到此也往往忍不住跟着掉眼淚。

最讓他麻木的就是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拍完這部劇,張嘉益休息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調整過心情。因爲整部劇情都讓人在沉痛中度過,到了結尾時候,導演讓他再表現得沉痛點時候,他都麻木了,這個痛已經無法用言語和心情表達了。

像大多數演員一樣,張嘉益的另一半也是因戲結緣。在拍攝電視劇《國家使命》的時候,因與王海燕搭檔,倆人在拍戲過程中逐漸有好感,就在這部戲要殺青的時候,一羣人逛商場,王海燕看中了一款手鐲但不捨得買,一旁的張嘉益看在眼裏。等所有人走後,他又悄悄返回將其買了下來,倆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因爲倆人都是演員,經常是飛奔各大城市演戲,所以聚少離多,可是時間和空間並沒有阻隔住倆人的思念,他們也會像戀愛的小年輕一樣天天醞電話粥,雖不在身邊,但是倆人每天干什麼雙方都一清二楚。隨着年齡一天一天變大,同學和朋友們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一見面就會問他什麼時候也生個孩子玩玩?

這時候的張嘉益名氣也越來越大,就讓王海燕安心在家裏養胎當起了賢內助,倆人終於在不惑之年有了寶貝女兒。有了女兒後的張嘉益心態也變了,開始更顧家了,曾經喜歡的麻將也不一打一通宵了,除了演戲,心思都放在了女兒身上,現在反而輪到他開始絮叨那些還沒有娃的朋友了。

生活中的張嘉益爲人低調不張揚,別人出席活動總是前呼後擁,而他總是一個人來去匆匆沒有牽掛。最近大家也都發現張嘉譯不聲不響地把名字改成了張嘉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能看出來張嘉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爲“益”就是好的意思。

細細品來,無論是《蝸居》中看似無所不能但走上邪道的宋思明,還是諜戰劇《借槍》中有着堅強信仰但生活窘迫的熊闊海,或着是《一僕二主》中那個憨厚的司機大叔楊樹,以及《白鹿原》中一言九鼎的白嘉軒和《裝臺》中的小人物刁大順,他們都有一張相同的面孔,但是無一不把人帶入劇中的角色,這就是這麼多年來張嘉益對觀衆地回報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