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旌去題新諡,宮存鎖素幃。重泉應不恨,生見太平時。”這句詩說的是近代歷史飽受的慈禧太后。作爲晚清皇太后,她在近代風雨飄蕩的舞臺上舞殿冷袖,在歷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歷史。

在清朝末年,在她的影響下,垂簾聽政制度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之後隨着清王朝的覆滅,長達兩千多年的垂簾聽政制度也走向了終結。人們對她的評價出現兩極分化。有人說,她垂簾聽政後中國至少倒退幾十年,也有人說,她垂簾聽政後爲之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不管如何議論,她的一生與清王朝緊密地纏繞在一起。尤其是清朝最後5位皇帝,與她關係尤其密切。

那麼,慈禧跟清朝最後5位皇帝有着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存在什麼交集?

一、道光與咸豐,慈禧暫露鋒芒

從清兵入關到1644年建立清朝,滿族人憑藉騎射和彎刀,打敗明朝,成爲中華天子,入主中原。仔細清點,從建立清朝到1912年完全消失,總共經歷了268年,這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中算是比較長壽的朝代了。

清朝是滿族,居住在東北地區,是漁獵民族,不懂多少文化。入主中原,面對如此龐大的領土和人口,清王朝統治者開始學習中原人的制度和文化,從而維護自己的統治。

清王朝結合本民族特點和中原人制度,建立八旗制度,分爲八種旗,以黃爲尊,接下來邊是白、紅、藍三種顏色,三種顏色的旗幟當中又分爲鑲旗和正旗。八旗制度下,將滿人安置妥當,平時爲民,戰時爲兵。

而慈禧出生於葉赫那拉氏,是滿族大姓之一。屬於正藍旗,在八旗中排行倒數第二,算是地位比較低下的旗幟。

慈禧出生於沒落家族,1852年入宮,由此正式開始自己清宮之旅。而她與5位皇帝的糾葛就此拉開序幕。

首先,她與道光有關係,是道光的兒媳。慈禧從1852年入宮,憑藉美貌和能力,賜號爲蘭貴人,次年成爲懿嬪。按照習俗,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妃子,而且爲咸豐皇帝生過小孩,所以她便是道光皇帝的兒媳婦。

面對這個兒媳婦,道光皇帝還沒來得及看,就已經去世。當年慈禧通過選秀才從百萬大家閨秀中挑選出來,送入宮中。此時的道光皇帝早就去世。

接着,她與咸豐皇帝有關係,她是咸豐皇帝的愛妃。之前提到慈禧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爲咸豐帝的愛妃,更加難得的是僅僅四年後就生下孩子。

1856年慈禧生下皇長子。當時,咸豐帝先後有兩位皇后,分別是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不過她們唯一缺點在於都沒能給咸豐生下兒子,慈禧的出現,讓咸豐皇帝看到繼承人,咸豐皇帝非常開心。

按照道理來說,普通女子從默默無聞的家庭混到如今人前顯赫的位置,一般人看來已經很足夠了。但是慈禧不是一般人,她具有野心,而這份野心讓她在日後中國近代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

二、同治與光緒,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很快機會出現了,這場機會下讓她與接下來幾位皇帝,乃至全中國產生最爲緊密的連接。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但是年輕的同治皇帝沒來得及接手皇位,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聯合幾位大臣,發動“辛酉事件”,將年輕的皇帝架空,形成所謂“垂簾聽政”的局面。

慈禧與第三位有關係的皇帝就是同治皇帝,慈禧架空了他的權力,接着扶持一些心腹大臣圍繞在同治皇帝周邊。可以說,同治皇帝不過是慈禧太后的傀儡罷了。

同治皇帝多次想要向慈禧要權,但是慈禧總是藉口“年齡太小,軍國大事暫且代理。”終於同治結婚,按照清朝習俗,無論如何,同治皇帝已經算是“成人”。沒有辦法,慈禧讓權給同治。

可是沒等到同治皇帝大展拳腳,沒過幾年,同治皇帝被發現他在養心殿去世。沒來得及調查,同治皇帝就早早下葬,享年19歲。爲了繼承大統,兩位太后宣佈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繼承皇位。

這孩子便是後來的光緒皇帝,也是第四位與慈禧有關係的皇帝。

光緒帝4歲就被叫入皇宮,朝政實際上被兩宮太后實際把持。過了幾年後,慈安太后因腦溢血去世,享年45歲。至此,慈禧完全掌握朝野,成爲清帝國實際話事人。

慈禧作爲光緒的姨媽、姑母,由於繼承不正,光緒不是同治皇帝的兒子,而是侄子,是在慈禧努力下被扶持成爲皇帝,朝野中有不少人在私底下暗自商議。思前想後,慈禧決定她要保住光緒,讓光緒完全成爲自己的傀儡。

除了運用多種狠辣的手段保持皇位以外,她讓光緒叫自己爲“親爸爸”。爲什麼慈禧一個女人,要讓光緒叫自己爲“親爸爸”呢?原因還是爲了自己。

按照滿族的傳統,皇帝的父親退位後便成爲太上皇,而太上皇有時候要比當朝皇帝更加有權勢,例如乾隆皇帝,即便是退位以後,不少政令沒送到嘉慶,反而是先送到乾隆,乾隆看完後,才能給嘉慶看。

倘若讓光緒稱自己爲“親爸爸”,可以從側面上說明自己是名義上的“太上皇”,是要比當朝皇帝更有權勢的“太上皇”,這裏足以見得慈禧太后的野心,此時她從原來的小宮女搖身一變,成爲萬人之上的慈禧太后!

三、末代皇帝溥儀,慈禧逝去

光緒一輩子都生活在慈禧的掌控之下。他不是沒有想過反抗,甲午戰爭爆發後,中國被自己一直瞧不起的日本給打敗,震撼朝野。就連慈禧也受到極大影響,她決定要富國強兵。這時候康有爲等人覺得時機到了,祕密與光緒會合,要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位置。

康有爲等人決定用“維新變法”,將中國從封建制度過渡到資產階級制度。可惜的是,慈禧太后憑藉敏銳的嗅覺,察覺到變法是要改變封建,動搖自己,乃至大清朝的江山。

於是,變法維持一百天,慈禧就下令,去逮捕所有參與變法的人。戊戌六君子便在變法過程中壯烈犧牲。而光緒帝被牽扯,慈禧進一步將軍權、任免權等等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光緒也漸漸變成光桿司令,沒有實權。

最後光緒在鬱鬱寡歡中因爲疾病而去世。去世前,沒有留下孩子,皇位繼承同樣面臨問題。而慈禧年事已高,恐怕自己無法管理大清朝。於是她召集所有大臣,最終敲定年僅4歲的溥儀成爲末代皇帝。

與慈禧有關係的第五位皇帝便是溥儀。爲什麼選擇溥儀,有幾點原因:一是溥儀的奶奶是慈禧的親生妹妹,跟慈禧有血緣關係;二是溥儀年齡小,她還可以繼續控制皇帝,方便過渡權力。

但是立溥儀爲皇帝后,不久後就去世了。隨着慈禧的去世,大清朝也在轟轟烈烈中倒下,從此大清朝的統治瓦解,迎來新的歷史。

結語

回顧慈禧與五位皇帝的聯繫,我們不難發現,慈禧太后與這五位皇帝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慈禧的成長史。慈禧從小宮女,變爲皇太后,既有運氣,還有她狠毒的手段。要不然,在羣狼環伺的大清朝朝野,她又是如何從權利遊戲中勝利呢?

作爲歷史人物,我們不好評價,她是飽受爭議的人,但是毫無疑問,她是個非常有實力的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不妨礙她在治理朝政,樹立朝野威望。乃至如李鴻章等“亂世大臣”,都不得不聽慈禧太后的指令,可以說她是另類的女強人!

清朝12帝,5位皇帝與慈禧有關係。如果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不妨到圖書館中去閱讀相關的內容吧。歷史遠比你想象得更加有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