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球迷朋友們對女排球員都很熟悉,但多數時候大家能見到的都是她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的一面,而她們在場下的準備工作則鮮爲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女排姑娘的賽前準備和她們會用到的運動裝備。

打比賽並不是從訓練場走上賽場那麼簡單,上場前的準備工作繁瑣而重要,這是每一名球員在場上打出高質量比賽的前提。對排球運動員而言全身裝備最多的地方是腳部,這是由排球運動跑跳結合、急起急停的項目特點決定的,腳部的保護最爲重要。

通常情況下球員腳部的保護有五層,第一層是肌肉貼。肌肉貼並非只會出現在肩膀、大腿等部位,如果球員腳部有傷病或者剛剛傷愈,肌肉貼就必不可少。

第二層是繃帶,這也是每名球員上場前必不可少的纏腳環節。爲何21世紀還有纏腳這種事?這裏的纏腳與古代“纏腳”不同,它的目的是通過纏繞繃帶固定球員腳踝,使腳腕和腳掌連成一體,降低球員在比賽中出現崴腳的概率。對那些習慣性崴腳或者腳踝曾有過傷病的球員而言,纏腳就顯得更有必要。

第三層是襪子。運動員使用的球襪與普通的襪子不同,它更長而且腳底有加厚設計,有點類似綁腿的效果,目的也是降低傷病風險。

第四層是護踝。這一點因人而異,大多數攻手都會選擇使用護踝,比如龔翔宇、張常寧、袁心玥等國手,但與此同時女排隊長朱婷大多數時候都不會用到這件裝備,這也成爲朱婷的個人特點。原因很簡單,朱婷體重更輕、腳踝強度夠高、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扣球後倒地卸力)。

第五層是球鞋。排超聯賽並沒有強行規定球員必須穿着哪個品牌的球鞋上場,全憑球員個人喜好。於是專業排球鞋和籃球鞋同時出現,耐克、阿迪、安德瑪、匹克、安踏等品牌同場競技,稱得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通常情況下攻手會更傾向於保護性更好的高幫球鞋,自由人和二傳則偏愛低幫球鞋,因爲更輕便,能讓她們在場上更靈活。

接下來就是球衣和護膝(防磕碰),這兩樣物品都屬於常規裝備,大家看到是什麼樣兒它們就是什麼樣兒。值得一提的是各種功能型護膝,龔翔宇使用的護膝中間有開孔,這個圓環會將力均勻分散到膝蓋上,降低髕骨受到的壓力和負荷。通常情況下球員都是在傷愈後使用功能型護膝,防止舊傷復發。

韌帶撕裂、肌肉拉傷、半月板損傷等傷病是運動員的天敵,球員傷愈歸來重新回到球場前必須更加重視受傷部位的保護,張常寧從2018年受傷後就一直戴着護膝(護腿)打球,不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聯賽都是如此。這種護膝主要是通過擠壓來加強腿部肌肉,通過物理輔助的形式使球員有更好發揮。它能帶給運動員切實保護和心理安慰,但長時間佩戴會引起腿部血液循環不暢。

許多朋友都注意到顏妮會在比賽中使用護腰,護腰的原理與護腿相同,都是藉助裝備的物理特性讓運動員緊起來,在場上能使上勁兒。護腰能有效穩定腰部肌肉,緩解疼痛,爲球員腰部提供支撐。對於腰部有過傷病的球員而言護腰非常重要,另外自由人也會使用護腰,畢竟大力跳發和重扣打在身上衝擊力極強,有護腰保護卸力總比沒有好。

護肘和袖套也是排球裝備,袖套出現頻率稍高一些,護肘則相對少見。現役女排國手中丁霞和張常寧喜歡使用袖套,朱婷、龔翔宇則沒有這個需求,這與球員自身習慣有關。戴上袖套後還能不能保持接球手感,這對承擔大量後排一傳、防守任務的邊攻手來說非常關鍵,是否使用袖套全憑球員喜好。

籃球運動中常見的護腕和護指在排球場上根本看不到,護指太鬆,在攔網時達不到球員想要的固定手指的效果,更常見的做法是將兩根手指綁在一起,通常都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常規護腕也達不到保護手腕的效果,女排球員用纏繞繃帶的方法解決問題,朱婷的右手手腕上常年都纏着繃帶。

肩膀、脖子、背部、大腿,女排球員的這些部位經常會出現肌肉貼,各種顏色的繃帶花花綠綠,有些花紋甚至被球迷誤以爲是紋身。顏妮肩膀有傷,姚迪腿和脖子有傷,還有許多球員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拉傷,帶傷出戰已經成爲慣例。

從頭到腳,所有這些運動裝備加起來超過10件,而有一個人身上能找到上述所有這些裝備,她就是顏妮。顏妮使用護踝、功能型護膝、護腰、護肘,肩膀纏着厚厚一層繃帶,手指也裹着繃帶,幾乎成爲女排球員運動裝備示範模特。

張常寧、龔翔宇、丁霞、劉曉彤、姚迪幾位女排國手每人身上都有一件功能型護膝,出現這種護膝就說明這個部位受過傷,需要特別防護。但令人欣慰的是朱婷身上的裝備明顯少於其他球員,她沒有護踝,使用普通護膝而不是功能型,也很少使用肌肉貼,唯一的傷病就是右手手腕。

在不差錢的情況下,球員身上的運動裝備越少說明球員的健康程度越高,而我們看到賽場有許多女排隊員在使用各種功能型裝備,她們都是在受傷後重新回到球場。護踝的背後是崴腳,護膝的背後是韌帶撕裂甚至斷裂、半月板損傷、肌肉拉傷等傷病,越瞭解這些裝備的功能和特性,就越心疼這些女排姑娘,她們真的很堅強。

希望所有球員都能遠離傷病,健康快樂打球,真誠希望她們身上的輔助功能型裝備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