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財經》雜誌西部中心區域經濟研究組

籌:方彬蔚 《財經》雜誌西部中心負責人

主 筆:馬遠之 《財經》雜誌西部中心研究員

論及咸陽未來的出路,不能不談及“西鹹一體化”的命題。2000年前後,有學者就曾提出“西鹹一體化”的概念。2002年,西安和咸陽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拉開“西鹹一體化”的序幕。

彼時,時任咸陽市市長向媒體表示:“如果把西安比作一棵大樹,那麼咸陽就可以在它下面乘涼。”

從2000年提出思路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從意見、協議、文件到各種規劃,“西鹹一體化”的話題一直吸引着人們的眼球,吊足了胃口。

現今兩座城市除了電話區號、公交卡統一外,以及西安地鐵一號線延伸至咸陽,其他領域很少實現真正的一體化,與兩市在2002年提出的“八同”協議目標相差甚遠。

近些年來,西安與咸陽是否合併的話題,總會成爲兩座城市的關注熱點。然而,它也僅存在於媒體和學者的討論中,陝西官方從未提及過要將西安與咸陽進行合併,官方的正式表述僅是“西鹹一體化”發展。

對咸陽而言,未來將何去何從,這座城市的出路又在哪裏呢?

1、“西鹹一體化”爲何緩慢?

“西鹹一體化”的進展,爲何如此緩慢,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通過調研、分析,《財經》雜誌西部中心區域經濟研究組(以下簡稱財經西部)認爲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沒有形成公平、統一的利益調節機制

正如在《咸陽二十年(上)》中提到的,在當初“西鹹一體化”剛提出時,咸陽是積極面對和相當歡迎的。

後期,在產業更替的歷史長河中,咸陽未能抓住產業調整的機遇,導致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在陝西全省的經濟排名持續跌落。

加之“西鹹一體化”的推進,咸陽自身利益不斷喪失的同時,西安的虹吸效應也越來越明顯。而西鹹新區的設立以及劃歸西安代管,都讓咸陽方面認爲,咸陽的利益在不斷地被侵蝕。

從“西鹹一體化”中沒有得到多少好處的咸陽,官方的情緒是比較複雜的。儘管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提到“積極推進西鹹一體化”,在實際行動中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由於沒有形成統一的利益調節機制,難以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咸陽坊間一度認爲“西鹹一體化”是“割咸陽肉而肥西安”,咸陽是西安做強做大的籌碼,嚴重威脅着咸陽自身的利益,導致兩市在一體化發展方面很難形成合力。

特別是西鹹新區的設立,規劃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屬於咸陽市657.16平方公里,西安市224.84平方公里,咸陽市貢獻了絕大部分土地。由此,咸陽在“西鹹一體化”中的行動越來越遲緩。

爲了躲避西安的虹吸效應,現今咸陽的發展戰略逐漸背離西安和西鹹新區,不斷向西北推進,按照咸陽市發展規劃,位於主城區北部開發建設的北塬新城(130平方公里),是咸陽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戰場。

而西安的發展重點則是向東北推進。所以,這兩座城市發展的重點都不是往西鹹新區方向發力,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背道而馳”。

現今要想在西安與咸陽之間形成公平、統一的利益調節機制,難度頗大。

(二)缺乏堅強有力的執行機構

這些年來,“西鹹一體化”由誰來主導實施,也是一個始終都沒有解決好的問題。“西鹹一體化”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堅強有力的主導、執行機構。

如果由西安來主導,咸陽的利益如何保障?況且西安對咸陽並沒有法定的管轄權;如果由咸陽來主導,很顯然,咸陽是不具備這個實力的;如果由陝西省來主導,如何協調、平衡兩座城市的利益,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這些道理西安市明白,但卻諱莫如深;陝西省也明白,但內心比較矛盾;咸陽市更加明白,又不能主動提及,以免自身利益受損。

儘管2010年陝西省成立了“推進西鹹新區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後又將這一機構升級爲副省級的西鹹新區管委會,來指導、實施西鹹兩市的共建區域,但是這一機構並不具備協調、執行更高層面的“西鹹一體化”職責和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西鹹一體化”的進程。(詳見下文繼續論述)

(三)缺乏有效的考覈和長效合作的機制

這些年“西鹹一體化”的進程,是基於兩市簽署的系列行政協議或政策文件,而這些協議或文件並既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屬性,也沒有行政層面上的強制考覈,導致雙方的履約情況並沒有具體的考覈標準和追責機制,使得一體化進展效果大打折扣。

並且,西安、咸陽兩市的財權和行政權都是相互獨立的,都會基於各自短期的利益考慮,來考量“西鹹一體化”工作的利弊,導致雙方在實際推進中,難以形成長期、穩定、持續的合作關係。

正是因爲缺乏行之有效的考覈機制和長效合作機制,使得雙方在一體化進程中難以進行目標考覈和持續合作。

即使兩者之間會就某些領域進行合作,也都只是非制度化、碎片化的合作,導致兩座城市都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行政分割現象較爲嚴重,致使“西鹹一體化”整體進展較爲緩慢。

(四)西鹹新區割裂了“西鹹一體化”的進程?

2010年,陝西省在西安和咸陽兩市之間設立西鹹新區,其初衷是推動“西鹹一體化”,也被視爲“西鹹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和突破性的一步。

事實上,後來的發展與早先的初衷背道而馳。由於西鹹新區與西安、咸陽分屬三個主體,體制不順,互相掣肘,資源分散、利益分割、重複建設的問題較爲嚴重,整體發展合力不強,也影響了“西鹹一體化”的進程。

西鹹新區成立之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西安與咸陽的城市規劃,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背向發展、遠離西鹹”的情形。本來是要一體化的兩座城市,又出現了“三足鼎立、各自發展”的複雜格局。

故而,西鹹新區的設立不但沒有加快兩市的融合發展,反而還拖累了一體化進程的步伐。

爲解決上述問題,2017年陝西省對西鹹新區管理體制進行調整,交由西安市進行代管。不過,這一做法雖然消除了西鹹新區與西安市的矛盾,但卻加劇了咸陽與西安的矛盾。

西鹹新區交由西安代管後,西安的版圖正步步逼近咸陽,對咸陽主城區形成“合圍”之勢,這也讓咸陽方面的情緒變得愈加複雜。

2、“合併”有無可能出現?

一直以來,輿論意見多認爲,“西鹹合併”是大勢所趨,無法扭轉。

然而,這些熱議基本上只存在於民間輿論和學界聲音,官方文件始終沒有明確要在行政層面上推行“西鹹合併”。

“西鹹一體化”或者說“西鹹合併”表面上看是西安、咸陽兩座城市的“家事”,但是經過近20年的博弈,已經是一起牽涉陝西省、西安市、咸陽市、西鹹新區、以及周邊城市的“大事件”。

最近這幾年裏,咸陽、西安、陝西省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複雜而微妙。

今年8月,有咸陽市民在《***領導留言板》諮詢“西鹹合併”的問題,咸陽市委督查室回覆稱:“目前,我們在省市各類會議中未討論過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所以更無西鹹合併時間表。”可見咸陽官方對“西鹹合併”的話題還是比較“忌諱”的。

無論三方如何博弈,作爲咸陽市本身,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不能被耽誤。其實,就當下的情形而言,咸陽在“西鹹一體化”過程中,既無力促進,也無力阻止。

至於咸陽與西安是否合併的命題,它牽涉到國家行政治理體系的構建。要不要合併,什麼時候合併,怎麼合併,是整體合併,還是部分合並?這不是咸陽和西安決策的事情,更多取決於陝西省乃至中央層面的態度。

此外,就當下的現狀而言,影響“西鹹合併”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

(一)西安是否有實力“吞下”整個咸陽?

咸陽市下轄2區2市9縣,總面積954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5.62萬人。

如此大規模的地級市要合併到西安,原咸陽的幹部待遇和羣衆福利,都要達到西安現有的級別,西安在短期內是否有足夠的財力和實力,來提升咸陽財政供養人員和民生福利的能力,這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也就是說,咸陽的規模也比較大,西安有沒有做好“吞併”的準備?西安的人口吸納能力、產業承載能力、行政管理能力、財政撥付能力、基礎設施配套能力等,能否應對“西鹹合併”之後的龐大體量,合併後能不能帶動咸陽持續地發展?這些都是不得不思考的戰略性、系統性問題。

同時,西安自身實力還不夠強大時,即便通過簡單、直接的行政區劃調整,通過合併咸陽獲得更多人口和土地之後,能否起到“化學反應”,帶動周邊城市一起發展,這也是要思考的問題。

(二)歷史情懷和家園情結或影響咸陽併入西安

毋庸置疑,咸陽人對於咸陽這座城市有着較深的歷史情懷和家園情結,長期積澱的情感歸屬和心理認同無法被忽視。

在不少咸陽人看來,咸陽是秦朝的都城,是千年古都、歷史名城,如果咸陽被併入到西安,就會埋沒了“咸陽”這個厚重的符號。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突然要併到別的城市去,成爲“他人的地盤”,多數咸陽人的情緒是比較複雜的。

(三)公務員羣體或不願降低級別

如果咸陽合併到西安,公務員的行政級別會降低,在咸陽的公務員羣體,平白無故被降一級,也會存在較多的情緒。

故而,在咸陽沒有看到足夠的好處之前,無論是幹部還是羣衆,是否願意被西安所管轄?這也是比較複雜或者說棘手的一個問題。

如果西鹹合併之後,能讓咸陽的方方面面都提升一個檔次,合併也並非難事。

3、不合並則要“自力更生”

對於咸陽未來的發展之路,任何一種對策建議,似乎都跳不出“西鹹是否合併”的命題框架——不合並是一種發展思路,合併又是另外一種發展思路。

如果西鹹不合並,咸陽維持現狀,作爲地級市持續存在,那麼咸陽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獨自自主,自力更生,久久爲功,擼起袖子加油幹”。

在這種情況下,其經濟發展對策無外乎是針對《咸陽二十年(上)》中分析咸陽落伍的原因,採取針對性的舉措:

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工業經濟增長,繼續圍繞電子、醫藥、紡織、裝備、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

二是精心謀劃項目,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招商引資,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和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以來,咸陽舉辦“百企進鹹投資興業”招商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現場簽約項目222個,總投資5629.3億元。)

三是全力促進消費,培育發展城市商圈,把線上消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有效需求。

四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在咸陽主城區面臨大西安虹吸以及“C形包圍”的情況下,咸陽要立足本地的縣域經濟,把興平的製造業,涇陽的臨空經濟,乾縣的旅遊業,永壽、淳化的農業,彬洲、長武的能源業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五是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質量,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完善就業政策、社會保障政策、人才激勵政策,吸引高素質人才落戶咸陽。

如果西鹹不合並,有一個情況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咸陽二十年(上)》提到的“咸陽逃不掉被西安虹吸的命運”。再者來說,即使咸陽不被西安虹吸或者說合並,那麼也會被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發達地區虹吸。

作爲“單核”中心城市羣的西安來說,“西鹹一體化”若無實質性進展,西安的城市量級就難以做大做強。而不做強、做大西安的話,包括咸陽在內的陝西省內城市,就要被其他省份所虹吸。

這兩年西安在全國的經濟排位,已從2018年第21位落到2019年第24位,被東莞、福州、合肥超越。而咸陽的發展也日顯頹勢,從早年在陝西排名第二,落到2019年的第四。

也就是說,如果咸陽不合併到西安,西鹹合力不足,雙方的實力都難以快速提升。這不僅會影響到西安和咸陽兩座城市的發展,也會影響到陝西甚至整個關中城市羣的發展。

按照中央關於城市化工作的要求:“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箇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在陝西省內的城市中,除了西安,能夠有實力、有底氣培育中心城市的,目前來看只有榆林。

而就西安的城市規模和經濟體量來說,在目前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中,無論是跟西部的重慶、成都相比,還是跟中部的鄭州、武漢相比,西安的城市規模和經濟體量都相對較小,GDP和人口數量處於最末位置,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對當下咸陽而言,與西安的距離太近,避免不了被虹吸的命運。同時,就西安目前的經濟總量、人口密度而言,還沒有發展到控制規模的階段。

與其如此,陝西還不如發展壯大西安,同步推進榆林的整體提升,培育出西安、榆林兩個雙核城市。

4、若合併則要“化學反應”

如果西鹹合併,咸陽或整體、或部分併入西安,那麼咸陽就要在大西安的整體框架下做出新的佈局規劃。

在此情況下,讓西安、西鹹新區和咸陽主城區融爲一體,實現真正的“一盤棋”。當西安和咸陽主城區融合以後,就可以將其打造成世界級的古都示範區。

如果西鹹能夠實現合併,既可以破解“西鹹一體化”的行政壁壘,消除體制矛盾,又能緩解西鹹新區長期在“夾縫中生存”的尷尬;同時咸陽人可以享受與西安人同等的社會保障及各項福利;而更爲長遠的利好是,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做大做強西安和陝西的經濟體量。

當然西鹹合併只是手段而並非目的,西安與咸陽作爲“關中城市羣”中兩座重要城市,產業分工佈局纔是關鍵因素,最終目的是提升所在城市民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所以,西鹹合併不是攤大餅,搞擴張,更重要的是投入更多精力研究產業經濟問題,促使“化學反應”,實現資源集約化和效益最大化,最終依靠市場經濟規律,形成有強大競爭力的城市羣,輻射帶動周邊包括寶雞、渭南、銅川等城市,發揮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龍頭作用。

從感情上來說,西安與咸陽各成一極、交相輝映最好,但站在全國的發展高地來看,從這幾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羣的一體化可以看出,未來城市發展的大趨勢是資源的集約,而非拆分。

在“西鹹一體化”建設推進緩慢的同時,國內其他都市圈“一體化”動作頻頻,進展迅速。如2011年合肥合併巢湖,2016年成都合併簡陽,2019年濟南合併萊蕪,它們從提出到合併不超過兩年時間。

與其相比,“西鹹一體化”或“西鹹合併”的命題可謂“起了大早”,卻沒有“趕上晚集”。未來的咸陽將何去何從?這不僅是咸陽面臨的問題,更是陝西省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