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到这个头条热搜,非常唏嘘。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猝死在了自习室。

死亡时间是凌晨,第二天中午才被人发现的。

最开始,进出自习室的学生都以为他在休息,没想到他当时已经去世了。

虽然死因目前没有透露,但是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要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是该省唯一一所985大学,而英才学院就更难进去。

英才学院,是哈工大实施“精英教育”的荣誉学院,每年会从哈工大的优势专业里,选拔高分考生进去本硕连读。

所以,在英才学院里的,都是拔尖人才。

但是,英才学院也有残酷的制度,那就是每学期结束,会进行综合考评,不达标的学生会被退回原来的院系学习。

或许,这才是进入英才后,很多人要比之前更加拼命的原因吧。

就像很多人惋惜道,“都是学霸,要超级努力才能考上,而他才大二,还有无限可能啊。”

是啊,如果真的是因为学习压力,造成了猝死,那真的挺遗憾的。

在这个人人喊着“内卷化”的时代,拼命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好像不拼命不努力,就活该被人鄙视,遭全社会唾弃一样。

可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世上99%的人,都终将平凡。

在社会这个巨大机器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罢了!

2

还记得前不久那个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吗?

这位自杀的学生说,今年发生了各种糟心事,实在无力折腾,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于是,他在自杀前写了一段很长的文字,配文“再见”。

短短几个小时,就引起了上千万人关注。

而最让人唏嘘的事,这位学生的遗书,没有愤世嫉俗,没有含恨抱怨。

恰恰相反,他的文字轻描淡写,会让你不敢相信,这个人下一刻竟然会去自杀上吊。

(这位学生在网上留下的这个遗书,我希望此刻的你,可以认真看看。)

看完你会发现,他的人生没有发生多么严重的事情,没有什么导师性侵,没有什么权力压迫,没有什么校园霸凌。

只是一个学生在诉说他的读研生涯,写毕业论文、毕业后考公务员、然后是今年遇到疫情……回顾读研这三年,感叹人生的不容易。

通篇都没有歇斯底里,只是轻描淡写,但他还是自杀了。

说实话,理解之余,甚感惋惜。

因为庸碌一生,我们大多数人却还是没有放过自己,承认自己的普通与平凡,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和缺憾。

在《平凡的世界》一书里,封面有句话我很喜欢:

我们总是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3

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我的儿子是学渣》

作者是一位学渣儿子的母亲,她是985硕士,孩子爸是985博士,并且她是在27岁这个最优生育年龄生下了儿子,怀孕期间各种营养都非常到位。

但她不明白的是,自己和丈夫都是学霸,为什么生出的儿子,却是学渣?

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他们夫妇俩开始给儿子报各种补习班,当儿子在学校学习完后,晚上他们还要让儿子再复习一遍。

就是这样……他们花了很多钱,时间,还有精力,去让儿子变得跟他们一样优秀。

虽然儿子很听话,但是就是没什么效果,最后不仅成绩没提上去,身体素质还降低了。

直到有一天,这个母亲不得不承认:“我的孩子,在学习上确实资质一般。”

而当她愿意接受现实,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她开始重新思考起学习的意义。

她想到,为什么要让孩子努力学习?无非是为了让他以后有能力去养活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儿子虽然是个学渣,但是他勤劳懂事善良,将来踏踏实实做一份平凡的工作,何愁没饭吃呢?

是啊,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仅仅用成绩高低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你可能读书时语文不好,但是你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你可能读书时数学不好,但是你爱惜粮食从不奢靡浪费;

你可能读书时英语不好,但是你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你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不应该在别人眼里,只剩下一个冷冰冰的分数。

所以当你累的时候,其实可以停一停;崩溃的时候,也请放过自己。

因为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何必非得让自己完美呢?

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上,天才只有1%,剩下99%的人都终将归于平凡。

所以我们不应该鄙视平凡,反而要明白自己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问心无愧地生活,与家人平平安安到老,不也是另一种幸福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