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过五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流传悠久的社会风俗。那么,农村家族里常说的没出五服,这个五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五服”在现在的农村主要是指五代或五辈内的宗族血脉关系

1、按照父系家族的亲属关系来分,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本人这五辈人组成的宗族关系就叫五服,你在这五代内就叫没出五服,到了本人的下一代这个就叫出了五服。或是从父辈开始往下排的五辈关系,一服父亲辈二服兄弟姐妹三服叔伯孙氏辈四服叔伯曾孙氏辈五服叔伯玄孙氏辈。

2、五服是从五种孝服的说法延伸而来的。“五服”中的“服”在这里是指“丧服”的意思,“五服”是丧葬礼仪的五个等级,以此来区别家族的亲疏关系,来界定亲属远近的问题。血缘关系越近的人,穿孝服的材质就越好,血缘关系稍微远一点的,穿着的孝服质量也就稍微差一点(以前丧服是按照亲疏关系,分别为缌麻、小功、大功、齐衰、斩衰等五种)。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看出来参加葬礼的人跟去世的人的远近关系。

二、“五服”在农村中的现实意义

1、农村是一个非常讲究亲缘关系的地方。通过“五服”这个宗族关系,你可以清楚地看出你和上下几代人的关系,血缘关系的远近。在农村人的认识里,凡是没有出五服的人,都会被视为近亲,无论是谁家,每每遇到什么事情都必须鼎力帮助,以尽显血脉之亲情。

2、农村是一个非常崇尚宗族管理的地方,“五服”也是家族管理中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在专制王权时期,普遍存在着适应小生产方式的以宗族为核心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分散性单元;在封建王朝时期,对宗族解决其内部成员间矛盾的方式予以认同,不鼓励地方官卷入宗族事务的处理,于是宗族势力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充分发展,形成了按血缘辈分划分等级,由族长、家长利用强制遵守的族规、家规对宗族内成员进行控制;在新中国成立后,宗族势力与活动受到了抑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宗族力量仍未能彻底根除,并且在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中通过适应和自我更新继续延续着它在中国乡村地区的存在。

总之,农村的“五服”的存在,它有利于维系家族亲情,促进家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利于用来划清血缘关系的远近,可以避免近亲通婚带来的遗传等危害。但我们必须要防止利用“五服”搞宗族小圈子,破坏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等;我们要提倡全民大互助大团结的精神,只有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乡村似歌认为,只有这样,“五服”才有存在的价值。你说对吗?点击关注幸福年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