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美國一直在全球範圍內的很多國家和人民的印象中是一個民主自由之都。似乎只有美國能代表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們的最根本利益。

在這個所謂的普遍共識之下,美國從二戰勝利開始,也在全球範圍內不惜餘力的推行着自己的這一套所謂的正確價值觀。幾十年來的推行結果從當今世界的格局上來看,成效斐然。

然而這種推行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很顯然,幾十年的價值觀在2020年的面前不堪一擊,很快,美國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然而這種打臉是來源於外部的,而那些來源於內部的打臉卻一直在默默的進行着,影視行業作爲一個傳播介質,幾十年來也在默默的做着記錄。

就比如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本片說的就是一個打臉的故事,而且不是很明顯的打臉,而是用一種冷靜客觀的巴掌,給了當時的美國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當然,在當時看來這一記耳光打醒了很多人,然而這些人很快的便睡得更加深沉了。

此後幾十年,越來越睡得深沉的這些人終究沒有再醒來,直到2020年。《電視臺風雲》說的就是一個諷刺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當時的美國社會風雲激盪,在那個時代遠比現在的美國社會要有自由民主的多。

然而在風雲激盪的時代,好的一面是整個社會的人們開始了思考,壞的一面自然是當人們開始通過思考來看待眼前的這些所謂的全球精英聚集地的時候,看到的並不是美好。本片以這個角度來立意,最終帶着我們看到了當時美國社會的一種病態,這種病態一直到現在還在,而且更甚。

《電視臺風雲》的主線是一個即將因爲收視率不斷下滑而走向事業的低谷的新聞類節目主持人力挽狂瀾。他在得知自己即將被炒魷魚了之後,便開始放下一切包袱自說自話了。

沒想到這樣做了之後,主持的節目的收視率卻直線上升。因爲這件事情,整個電視臺重新審視他,並根據眼下觀衆們的需要,重新包裝了一個節目,這個節目旨在說真話,說一些民衆們喜歡的“真話”。

然而很快,這種節目的負面效果就展現出來了,在唯收視率論的基礎之上,現實中的一些重要事情也因爲在節目中的爆料而最終不歡而散。

但是觀衆們以及電視臺背後的資本方卻很支持這個主持人的節目。而電視臺的領導們因爲這個節目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而對主持人耿耿於懷。於是,一個惡毒的計劃便誕生了。主持人在這個計劃裏,徹底的淪爲了工具人。然而這就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現狀。

呂美特的電影看多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美國導演,他的風格絕非是像庫布里克那樣被捧上神壇,也不像希區柯克那樣成爲一個標籤。

相反,如果用國內的導演來衡量呂美特的話,他更像是一個第五代導演的集合體。一方面鍼砭時弊的看到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另一方面用藝術的手法將這些問題非常通俗的展現給觀衆看。

每一部導演的影片,像《熱天午後》、《奇幻核子戰》等。他總能非常準確的捕捉到美國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並將這種矛盾展現給大家看。而本片中的主要矛盾正是當時美國一個時代的悲劇,垮掉的一代大家一定有所耳聞。

這一代人之所以被稱爲跨掉的一代,是因爲他們經歷了當時社會以及世界風雲動盪的時期,然而卻沒有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甚至不能決定自己。我們通過本片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所經歷的時代的大體形象。

人們物質爲王,資本爲王,娛樂至上。對於思想僅僅是加以利用而不去依靠其真正的光芒。所有人都喜歡剛愎自用,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別人的生活,且這些人極易被誤導。

而電視臺作爲一個在當時引導輿論最爲成功的媒介,自然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呼風喚雨,然而這種呼風喚雨體現的並不是美國的自由民主,而是自私自利。片中有一句話一語道破了當時的美國社會現狀。

美國的精英們看來,全世界並不是由國家組成的,而是由一個個企業組成的聯合體,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人的根本觀點。美國並不是國家,而是一羣有着同等“追求”的人聚集的一個區域而已。

然而《電視臺風雲》所反映的社會現狀,僅僅是這個區域內的所有人的一種特殊時期的生活狀態而已。他們拋棄了生活,將自己投身到所謂的工作中。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工具人,當所有人喪失了人的本性,轉而去追求一種數據,一種資本,一種物質財富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成爲了一種病態的大集合體。

這個道理很明顯,明顯到幾十年前就有人斷言,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才發現,只要能掩耳盜鈴,美國就不會有有絲毫的改變。除非自己被動踏上全新的起跑線,2020是一個契機,考驗晚了幾十年,最終還是來到了美國跟前。

……

你好,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