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70多億人,都是同一個物種,稱之爲“智人”,因此,人類是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族,人屬,智人種。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人類都是人科動物,而人類、黑猩猩與倭黑猩猩則同屬於人族動物,人族動物總共有兩個屬,即人屬與黑猩猩屬,人類是人屬動物,並且是地球上唯一的人屬動物,而黑猩猩與倭黑猩猩則是黑猩猩屬動物,因此,我們是地球上的第三種黑猩猩。我們只不過是一種哺乳動物,一種猿猴而已。那麼,第三種黑猩猩爲什麼會進化爲人類呢?

黑猩猩

第一:性行爲與物種演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狗在交配的時候,總是處於鎖結狀態,而且背對背很長一段時間。從狗的生理特徵上來看,是因爲公狗的丁丁裏有骨頭,在膨脹不明顯的情況下,就可以進入母狗的體內,在進入母狗的體內之後,公狗的丁丁會充分膨脹,於是,公狗的丁丁就被母狗鎖住了。爲了防止其他動物的攻擊,它們就處於背對背的狀態,互相警戒。狗是犬科動物,犬科動物的這種特有的交配行爲,稱之爲“鎖結”。

每一個物種的交配方式都不相同,他們的目的就是爲了繁衍,狗狗的“交配鎖結”行爲,其實也給自身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生物圈充滿了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動物的世界,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因此,動物不會把能量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在交配這件事上,動物也把能量的節省發揮到極致,比如:動物都有發情期,集中在某一個季節繁殖,而不是天天想着要談戀愛;動物的交配時間,往往也是短暫的,講究速戰速決,達到受精的目的即可;動物的丁丁也不是越大越好,動物喜歡把能量用在有用的器官上,特別是與捕食技能相關的器官上,很少有動物專注於交配行爲。

狗的祖先是狼,狼也有“鎖結”行爲,但是,狼是羣居動物,羣居動物採用這種交配方式,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危險,因爲它們處於一個羣體之中。就算是單獨相處一會兒,雌性與雄性在交配的時候也是背對背的,可以互相警戒,共同防禦天敵。狗的“鎖結”行爲,不會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還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好處,那就是提高受孕率,防止同伴的騷擾。

物種自身有自身的生命循環,生命循環是物種自身特有的,物種自身的生命循環也促成了物種的進化,如同自然環境一樣。我們都知道,犬科動物是地球上進化得最成功的肉食性動物,它們的社會,也是一個狩獵型的社會,但是,犬科動物並非地球上最厲害的捕食者。相比較而言,獵豹的捕食技能要遠遠強於狗,可是,爲什麼人類馴化了狼,而沒有馴化獵豹呢?因爲獵豹獨特的生命循環,不適合被馴化。古埃及人、古亞述人和印度人,都試圖馴化獵豹,用於狩獵,但無一例外均告失敗。因爲獵豹的求偶方式非常的獨特,它們在圈養環境下是無法繁殖的,幾隻雄性獵豹爲了追逐一隻雌性獵豹,往往要奔跑好幾天的時間,路程長達幾十公里,而生活在圈養環境下的獵豹,往往不會求愛。

人類並未馴化獵豹

什麼是物種的生命循環呢?壽命、交配時間、兩性關係、成年個體之間的社會關係、子女的數目、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等等。人類的生命循環,其實也影響了人類的進化。相比於犬科動物,人類特有的生命循環有哪些呢?人類沒有發情期;人類的女性是隱性排卵;人類是羣居動物,但是,性行爲卻是私密的,人類從來不會在公開場合生兒育女;動物成年以後,一直到死亡的前夕,都可以繁殖,但是,人類的女性到了45歲至50歲的時候,就會絕經,從此不再生育,而人類的壽命則長達60歲至90歲。我們的這種獨特的生命循環,缺少一項,也許今天的人類社會就不會形成,人類就不會發展出文明,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二:人類生命循環的獨特之處

在現代社會,人類的婚姻模式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在原始社會,人類的婚姻模式則是輕微的多偶制,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在這個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之外,存在少量的“婚外情”。關於這一點,我們從男人和女人的身材對比上也能看得出來,在動物界,多偶制的婚姻模式,往往造成兩性的體型差異變大,因爲在這個羣體中,雄性與雄性之間存在競爭,雄性的“妻妾”越多,競爭越激烈,這就導致了雄性的體型要遠遠大於雌性。大猩猩是多偶制,一個雄性大猩猩在一個羣體中往往擁有多配偶,並且還有一隻成年大猩猩能夠“霸佔”所有的雌性大猩猩,因此,雄性大猩猩的體重往往是雌性大猩猩的兩倍;長臂猿是單偶制,因此,雌性長臂猿與雄性長臂猿的身材沒有明顯差異;人類是輕微的多偶制,因此,從整體上看,男人比女人的身材要稍微高大一些,但是,並無明顯差異,有的女人甚至比男人還要高,還要壯實。

人類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不是很明顯

人類婚姻的最初狀態是:輕微的多偶制,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在這個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之外,存在少量的“婚外情”。在採集和狩獵的社會,一個男人不可能娶好幾個老婆,因爲在採集和狩獵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男人無法撫養那麼多的孩子。男人開始三妻四妾,其實是農業發明以後的事情,到了農業社會,國王和貴族往往可以娶很多個老婆,甚至是“後宮佳麗三千”,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有那麼的老婆,是因爲他們能夠獲得賦稅,賦稅是建立在剩餘食物的基礎上。在沒有剩餘食物的原始社會,誰都不可能“後宮佳麗三千”。

人類的婚姻爲什麼需要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呢?因爲人類撫養孩子的成本太高了。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雄性是不負責養小孩的,撫養小孩是雌性的事情,從懷孕到哺乳,都是雌性的事情,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與動物的親本投資有關。對於哺乳動物而言,雌性對幼崽的投資要遠遠多於雄性,雄性的精子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是幾億個,而雌性卵子的數量卻是有限的,並且通常情況下,雌性卵子的質量要大於雄性精子的質量,畢竟胚胎所需的初期營養全部來自於卵子。兩性的這場戰爭,雌性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輸”了,最初的投資大,那麼,後期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大,所以,進化的方向,必然是導致雌性負責照顧胚胎、負責撫養小孩,這就是雌性負責懷孕與哺乳的原因。如果雌性一旦放棄懷孕與哺乳,那麼,就意味着雌性前期的投資會全部失敗,對於雄性而言,生產精子的成本太低了,與其在一個精子上面追加投資,不如廣泛傳播自己的基因。所以,雄性在發情期往往會熱衷於追逐雌性,而且雄性與雄性之間爲了爭奪配偶,不惜發動“戰爭”。

卵子的質量要遠遠大於精子

爲什麼人類的男人會負責撫養小孩呢?因爲人類撫養小孩的成本太高了,必須要有父母雙方的共同參與。人類撫養小孩的成本之所以會提高,原因就在於人類會出現難產的現象。

人類進化的三個重要步驟是直立行走、腦容量的持續擴大與符號語言的產生,人類實現直立行走之後,腦容量纔可以持續擴大,因爲垂直的脊椎才能頂得住一個重量特別大的大腦。但是,人類實現直立行走之後,也使得女性的產道寬度受限了,當腦容量持續擴大到不足以通過狹窄的產道時,難產現象就出現了。如何避免難產呢?於是,人類就演化出了“早產”的機制,當嬰兒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就提前分娩。自然選擇偏好那些早產的嬰兒,因此,我們都成爲了早產兒。因爲人類都是早產兒,所以,人類的嬰兒在出生很長一段時間以後,都沒有獨自覓食的能力。小孩到了4歲,仍然無法靈活運用手指,小孩之所以不會繫鞋帶,不是因爲他們懶,而是因爲他們的手指不靈活。人類是運用石器進行採集和狩獵的動物,人類到了4歲無法靈活運用手指,說明人類在出生以後4到5年的時間,仍然離不開父母。

人類的嬰兒

因爲人類撫養小孩的成本太高了,時間太漫長了,所以,人類必須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撫養小孩,不僅需要父母的參與,還需要一個部落全體成員的參與。人類是羣居動物,但是,人類社會的男人與女人又維持着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這種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還導致了人類發情期的消失。如果人類也像其他的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一樣,集中在某一個季節繁殖,那麼,這樣的繁殖方式就是不成功的,因爲集中在一個季節繁殖,意味着雌性與雄性之間的關係是不穩定的,而且會出現雄性爭奪配偶的現象。在兩性外形的差異上,大部分的動物,都是雄性比雌性更好看,比如雄孔雀會開屏、雄獅子長有鬃毛,但是,人類是恰恰相反的,女性比男性好看。人類社會的男人與女人之間想要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女性需要維持自身的吸引力。

雄獅擁有鬃毛

女性到了45歲至50歲,進入更年期,從此不再生育了,其實也是爲了撫養小孩,人類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撫養小孩,不僅需要父母的參與,還需要家庭其他成員以及部落全體成員的參與。女性到了45歲至50歲,不再生育,其實有利於她幫助更年輕的女性撫養小孩,在人類社會,祖母其實也會參與小孩的撫養中來,當然,這是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生物生存就是爲了傳遞基因的,因此,生物一直到死亡的前夕都可以繁殖,如果失去了繁殖的能力,它的壽命也就無需維持那麼長了,自然界充滿了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每一個物種都在想方設法節省能量,獲得生存利益的最大化。人類的女性到了45歲至50歲,就失去了生育能力,如果她可以活到70歲的話,那麼,就意味着她有25年至20年的時間,是無法傳遞基因的,因此,自然選擇不會讓人活到70歲。那麼,女性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後,仍然可以活很長一段時間,是什麼原因呢?在採集和狩獵的社會,老年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類直到5000年前至6000年前才發明文字,在漫長的沒有文字的年代,老年人能夠傳遞人類生活所需的知識與經驗。正因爲老年人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女性在過了生殖年齡之後,仍然可以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自然選擇偏向於選擇那些到了中年階段會關閉生育功能的女性,久而久之,大部分的中年女性都會進入更年期,失去生育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特別的例子,有的女性到了60歲之後,還是可以懷孕的,然而,在進入老年階段,仍然維持生育能力的事情在自然選擇面前並不佔優勢,因此,人類全都成爲了會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的後代。

第三:人類爲什麼會有婚外情?

長臂猿並不是人科動物,但是,卻是與人科動物關係最爲親近的物種,長臂猿是單獨的一個科,屬於長臂猿科,而長臂猿科與人科則同屬於人猿總科。長臂猿的婚姻模式是典型的單偶制,但它們卻不是羣居動物。長臂猿一般以家庭爲單位生活在一起,雄性與雌性長期守護一塊領地,子女長大成人以後,才離開羣體,尋找配偶。黑猩猩、大猩猩都是羣居動物,黑猩猩的婚姻是處於“雜交”狀態,一羣雄性黑猩猩與另外一羣雌性黑猩猩都可以互相成爲夫妻,而雌性黑猩猩往往是從另外一個羣體加入進來的,黑猩猩的羣體特別歡迎外來的雌性黑猩猩,大猩猩則是一隻成年大猩猩可以擁有多個雌性大猩猩,並且在一個羣體當中,有一隻成年大猩猩對這個羣體中的所有雌性都擁有支配權。人類和黑猩猩、大猩猩一樣,都是羣居動物,但是,人類的男性與女性之間發展出了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並且人類不喜歡在公開場合展示兩性關係,對於人類而言,兩性之間的事情是私密的。人類是羣居動物,爲什麼男人與女人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呢?人類撫養孩子的成本太高了,需要父親的參與,而父親參與其中,是一定要確定小孩是否是自己親生的。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有利於人類生殖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之外,人類社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婚外情,因爲人類是羣居動物。

人類是女性更加註重外貌

在生物界,“婚外情”其實是有其進化優勢的,前文已經說了,雄性動物一般是不管小孩的撫養問題的,因爲它沒法確定哪個小孩是自己的,雄性動物在生殖問題上的投資成本太低了,因此,它們寧願廣泛傳播自己的基因,也不願意專注於對其中的一個小孩進行投資,這種生殖策略,是典型的薄種廣收。對於人類而言,薄種無法廣收,因爲人類的小孩都是早產兒,需要長大到4歲至5歲以後,纔會有獨立覓食的能力,如果人類採取薄種廣收的策略,那麼,一個小孩都無法存活,因此,人類的婚姻模式是輕微的單偶制,男人和女人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當大家都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配對關係之後,就會出現額外的關係了,那就是婚外情,畢竟婚外情對於某些男人來說,仍然符合其利益最大化,因爲他可以讓別的男人替他養小孩,然而,整體的婚姻模式是不允許被破壞的,這就是婚外情能夠存在的原因。當然,在人類社會,有很多的法律、道德規範來限制婚外情,婚外情是要付出代價的,世界上有一個男人出軌,必然有另外一個女人外遇,沒有哪個男人願意一輩子被矇在鼓裏,幫助別的男人撫養小孩,一旦被發現,往往引起糾紛,所以,在人類社會,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戰爭”,這就是因婚姻問題而出現的暴力事件。

因此,相比於犬科動物的“鎖結”行爲,人類是不是這個地球上最奇怪的動物呢?所以,我們有的時候與其覺得動物的行爲很奇怪,不如多思考一下人類自身,在生命循環的問題上,我們也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種哺乳動物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