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膚色、髮型和臉型上的差異,是很晚才形成的,在古DNA研究技術未取得重大發展之前,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般認爲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在現代智人出現之後,全世界的人類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且屬於同一個物種,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爲什麼有這樣的斷定呢?因爲世界各地的各個種族都可以和所有地區的人類實現通婚,並且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在生物界,所謂的同一個物種,就是指彼此之間可以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

關於人類種族形成的原因,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般認爲是地理隔離,人類起源於非洲,大約在10萬年前開始陸續走出非洲,遷徙到各個地域的人類因地理隔離,缺乏大規模的互動,在適應了當地不同的自然環境之後形成了膚色、髮型和臉型的差異。

南非的一個混血家庭,不同的膚色

第一:金髮碧眼的歐洲人是如何形成的?

在分子生物學和古DNA研究技術未取得重大發展之前,人們一般認爲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在智人出現以後,但是,具體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現在,隨着分子生物學和古DNA研究技術的發展,人類膚色形成的原因正在逐漸被解密。

人類的膚色分爲深色皮膚與淺色皮膚,而黃種人、黑種人和白種人的說法,其實並不科學,因爲黃種人的皮膚也屬於淺色皮膚,而且有些東亞人的皮膚比歐洲人還要白。因此,人類的膚色應該分爲深色皮膚與淺色皮膚,其中SLC24A5、SLC45A2、TYRP1、KITLG這四個基因,與人類的膚色密切相關。

SLC24A5和SLC45A2基因被認爲是歐洲人形成淺色皮膚的主要因子,人類的膚色在古人類的遺骸中並不會體現,因爲人死之後,皮膚會迅速腐爛,但是,卻能在DNA中體現,DNA是可以保留幾千年甚至是數萬年的,因此,我們只要對古人類的DNA進行測序,就能知道歐洲人淺色皮膚形成的時間。在20世紀的70年代,意大利遺傳學家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認爲歐洲人的淺色皮膚,形成於6000年前,即農業產生之後,這一推斷在後來的遺傳學研究中不斷被證實,SLC24A5衍生的等位基因是淺色皮膚色素沉着的主要因子,在西歐人羣中比較常見,SLC45A2基因也是歐洲人淺色膚色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歐洲人淺色皮膚是在1.2萬年前至6000年前形成的,與農業的出現密切相關。在此之前,在歐洲生活的採獵人羣的皮膚都是深色的,頭髮是黑色的,而眼睛則是藍色的。人的眼睛的色彩,主要分爲三類,黑色、藍色和棕色。藍眼睛在歐洲人羣中的分佈比例很高,科學家對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者的遺骸進行了研究,古DNA的研究表明,歐洲採獵者的皮膚雖然是深色的,但是,眼睛卻是藍色的,HERC2基因與藍眼睛的出現密切相關。

歐洲人的白色皮膚,形成時間很晚

歐洲人的金色頭髮,則來源於古代歐亞北部人,古代歐亞北部人同樣也是通過古DNA研究而推斷出來的人類羣體,古代歐亞北部人是人類的一個種族,如同今天的歐洲人、東亞人和美洲原住民一樣,但是,古代歐亞北部人的純種後代已經不存在了,他們的基因融入到了其他人羣當中去了,今天的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有古代歐亞北部人的血統,比例在5%至40%之間。印第安人繼承了三分之一的古代歐亞北部人的血統,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血統則是古代東亞人貢獻的,又由於古代歐亞北部人還遷徙到了歐洲的西部,融入到了歐洲人當中去了,因此,印第安人與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其實都有血緣關係。

人類走出非洲之後,有一部分人羣遷徙到了歐亞大陸的北部,形成了古代歐亞北部人,古代東亞人與古代歐亞北部人在西伯利亞相遇並融合,遷徙到了美洲,形成了美洲原住民,還有一部分古代歐亞北部人則遷徙到了歐洲,與歐洲的採獵人羣融合,並給歐洲人帶來了金色的頭髮。因此,歐洲人、東亞人與印第安人都有部分共同血統。

古代歐亞北部人給歐洲帶來了金髮

古代歐亞北部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馬耳他男孩,馬耳他男孩的遺骸在伊爾庫茲克附近被發現,距今2.4萬年。2013年,科學家從馬耳他男孩的遺骸中提取了DNA,相關的研究表明,馬耳他男孩與美洲原住民、歐洲人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說明古代東亞人在西伯利亞與古代歐亞北部人發生了融合,並遷徙到了美洲,與此同時,古代歐亞北部人還遷徙到了歐洲,爲歐洲當地的人羣貢獻了部分血統。歐洲人的金色頭髮與KITLG基因有關,並且是古代歐亞北部人帶來的。生活在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人也擁有金色的頭髮,金髮在歐洲以外的人羣中十分的罕見,但是,在美拉尼西亞人中間就比較常見,而美拉尼西亞人的金色頭髮是獨立進化的,與決定歐洲人金髮的基因沒有多少關係,美拉尼西亞人的金髮與TYRP1基因相關,這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第二:東亞人的淺色皮膚

我們一般認爲東亞人是黃種人,我們的皮膚是黃色的,但是,在古DNA研究領域,東亞人的膚色則稱之爲“淺色皮膚”,用“淺色皮膚”的概念,也許更科學。現代智人在最開始的時候,皮膚是深色的,既不是現在的白皮膚,也不是黑皮膚,而是介於白色與黑色之間的深色皮膚。由於長期的地理隔離,歐洲人和東亞人演化出了淺色皮膚,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的皮膚則變黑了。正如美拉尼西亞人與歐洲人金髮形成的原因一樣,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淺色皮膚,同樣也是趨同演化的結果。當然,東亞的古DNA數據不如歐洲豐富,在中國和日本,有大量的古代人類留下來的遺骸,並未提取DNA進行研究,東亞的古DNA研究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基因數據,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斷。

OCA2基因衍生的His615Arg等位基因與東亞人的淺色皮膚的形成密切相關,His615Arg等位基因的分佈,在東亞頻率最高,其次是東南亞,然後是東歐。與此同時,DCT、MC1R和ATTRN基因可能是影響東亞人膚色的潛在基因,相關的結論,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東亞人黃色皮膚形成的時間,需要比對古遺骸中的DNA才能確定。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東亞人和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是趨同演化的結果,是由不同的基因決定的,而且歐洲人的白色皮膚形成的時間很晚,大約在6000年前至7000年前左右,而藍眼睛、金色頭髮的形成時間則比較早,歐洲的採獵人羣是深色皮膚、藍眼睛、金頭髮。那麼,白色皮膚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在第三節中將會詳細講述。

古羅馬人的金色頭髮

第三:人類的深色皮膚

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皮毛,動物的毛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但是,一般而言,毛脫去以後,裏面的皮膚的顏色都是淺色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到,雞、狗、豬的皮都是淺色的。人類的身上,一開始也有毛髮,在後來的進化過程中,毛髮逐漸退化,而毛髮退化的原因是爲了散熱、更好地排汗,這有助於人類進行狩獵活動。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汗腺發達、毛髮少的人類,於是,人類就逐漸失去了毛髮。毛髮退化以後,直接裸露在陽光之下的就是淺色的皮膚了,爲了抵禦陽光,人類演化出了深色皮膚,即皮膚色素開始沉着。因此,10萬年前至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現代智人,其皮膚肯定是深色的,這一結論在遺傳學上同樣有證據,人類演化出深色皮膚大約是在120萬年前,結合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知道,這一階段是匠人退出,直立人出現的年代。

人類大約是在10萬年前開始陸續走出非洲,當人類從赤道附近,走向高緯度地區時,深色皮膚成爲了人類生存最不利的因素。高緯度地區缺乏陽光,而陽光能夠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深色皮膚不利於高緯度地區的人類合成維生素D,深色皮膚的人由於基因突變而產生了淺色皮膚,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淺色皮膚的人類,於是,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類全都變成了淺色皮膚。

人類在採集和狩獵的時代,食物來源非常的豐富,因此,依靠採集和狩獵的人羣,可以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D,雖然,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淺色皮膚的人類,但是,白色皮膚的出現,還要等待農業發明之後,因爲農業出現之後,人類的食物來源就比較單一了,通過食物攝取維生素D變得更加困難,於是,那些擁有深色皮膚、藍色眼睛和金色頭髮的歐洲採獵人羣,就逐漸擁有了白色皮膚。新月沃地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農業的地方之一,這裏的農業以種植小麥和飼養山羊、綿羊爲主,農業人羣的出現意味着人口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來自於安納托利亞的農業人羣迅速向歐洲西部擴散,逐漸取代並融合了當地的採獵人羣。

北極圈附近同樣缺少陽光,爲什麼因紐特人皮膚沒有變白呢?因爲因紐特人沒有農業,他們過着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他們可以從食物中補充大量的維生素D。位於南半球的塔斯馬尼亞島,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這裏的氣候與西歐類似,但是,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同樣也沒有進化出白色皮膚,原因也是這裏的原住民仍然過着採集和狩獵的生活。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

此外,淺色皮膚的形成還與性選擇有關,如果人們喜歡淺色的皮膚,那麼,擁有淺色皮膚的人則更有機會擁有後代,當然,性選擇同樣也是自然選擇的一部分。如果說人類膚色的形成是適應不同環境的結果,是在自然環境的壓力下進化出來的,那麼,人類髮色的形成則更有可能與性選擇有關了,古代歐亞北部人因基因突變而產生了金色頭髮,由於人們喜歡金色的頭髮,所以,擁有金色頭髮的人羣就更容易擁有更多的後代,久而久之,金色頭髮就逐漸擴散了開來,伴隨着人口的遷徙,古代歐亞北部人把金色頭髮帶給了歐洲人,美拉尼亞人進化出金色頭髮,也與性選擇有關,這就是說擁有深色皮膚和淺色皮膚的人都可以擁有金色的頭髮,因爲頭髮的色彩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更有可能與性選擇有關。

第四:普希金的曾外祖父

人類進化出淺色皮膚,不過是6000年前至1.2萬年前的事情,因此,黑人如果長期生活在高緯度地區,並從事農業,通過自然選擇,仍然有可能進化出淺色的皮膚。但是,在現代社會,黑人不可能依靠自然選擇進化出淺色皮膚了,現代人的食物來源也更加的廣泛,非洲人來到高緯度地區生活,不可能因缺乏維生素D而無法生存。在現代社會,人們更有可能通過基因交流而改變了自己的膚色,相比於自然選擇的漫長,基因的交流則更加的迅速。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是非洲人,他來自於喀麥隆,他的名字叫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漢尼拔,阿布拉姆於1698年出生,他是一位非洲酋長的兒子,後來,在與土耳其人的一場戰爭中,阿布拉姆被綁架了,他被送到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當時,俄國的外交官正在奧斯曼帝國爲俄國宮廷挑選奴隸,阿布拉姆被作爲禮物送給了彼得大帝,他來到俄國之後,彼得大帝與他的關係非常好,阿布拉姆在俄國接受科學、軍事學、藝術方面的教育,還成爲了俄國的一名數學老師,阿布拉姆在俄國娶妻生子,到了普希金這一代已經看不出黑人的特徵了。

普希金的外曾祖父

1831年,普希金與娜塔莉婭結婚,他們育有4個子女,普希金的女兒娜塔莉婭後來嫁給了拿騷的尼庫勞斯·威廉王子,娜塔莉婭的女兒,也就是普希金的外孫女,名叫娜傑日,娜傑日出生於1896年,後來她嫁給了英國王室,我們從娜傑日的照片也可以看得出來,她完全就是一個歐洲人了,從阿布拉姆到娜傑日,不過只有五代人的時間。因此,如果一個非洲人完全融入到一個白人羣體中,那麼,經歷了五代人(200年左右)之後,他的後代就完全是白人的特徵了。同樣,一個黃種人完全融入到了白人當中,他的後代,很快也會失去黃種人的特徵,一個白種人完全融入到黃種人當中,他的後代很快也會失去白種人的特徵。

普希金的外孫女

第五:種族歧視形成的真正原因

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是現代智人,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很晚的事情,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不過是6000年至7000年前的事情,最早可追溯至1.2萬年前,而且歐洲人的金色頭髮,是古代歐亞北部人帶來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羣,都是不斷融合、混血之後而產生的,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血統“純淨”的民族,現在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有80%的血統來自於16世紀至19世紀的黑人奴隸,同樣,美國的白人血統也不是“純淨”的,他們也有大量的來自其他人羣的血統。

美國人向西擴張,征服印第安人的土地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各個地區的人們都認爲自己的文明是先進的,認爲周圍的人羣都是蠻族,最初的時候,農業人羣認爲採獵人羣是野蠻的,文明出現以後,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認爲周邊的民族是野蠻的,西周時期的中國也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說法,但是,當時的人從來沒有認爲野蠻人是因爲生物原因而低人一等的,這種差別更多的是文化的原因而造成的,從未出現“種族主義”與“種族歧視”。新航路開闢之後,歐洲人認爲白人優越,認爲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則低人一等,是爲其海外擴張作辯護的,爲了征服和奴役印第安人、黑人,他們將種族的差異歸結爲生物原因,這就更加方便他們肆無忌憚地征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古DNA與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代智人起源於非洲,世界各地的人羣都是不斷混血而產生的,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不過是6000年至7000年前的事情,歐洲人最初的皮膚是深色皮膚,這些觀點與種族主義的某些觀點有着天壤之別,因此,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看待人類起源,看待人類種族的差異,而不能背離科學事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