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成果發佈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案例報告”在北京舉行。

張家港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韓衛出席活動,並就決勝全面小康的成功經驗做法作了題爲《以高質量發展引領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設:張家港實踐》的縣市案例報告。

會議正式對外發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縣域經濟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依次是: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晉江市、太倉市、義烏市、宜興市、慈溪市和長沙縣。

張家港位列第三!

據瞭解,《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根據經濟規模、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和區域競爭地位等因素在全國近2000個縣域經濟單元中遴選出400強樣本縣(市),作爲分析研究比較的基礎。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指出,張家港市在中國的縣域經濟里長期名列前茅,是顯著的“明星城市”,此次報告會上,張家港等縣市案例報告,是對當地推動全面小康的深度剖析,爲其它地區提供了示範和經驗,是其它地區學習的榜樣,更是追趕的目標。

楊蓓 攝

近年來,

張家港以敢闖敢拼、爭先率先的姿態,

沿着高質量發展的階梯拾級而上,

率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開啓現代化建設新徵程闊步挺進,

成爲了精神文明享譽全國、

經濟實力位居三甲、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明星城市”,

生動展現了“強富美高”

新江蘇建設的張家港模樣。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全面小康,

以優質生態環境建設山水宜居城,

用張家港經驗來說話!

張家港始終把實體經濟

作爲立市之本,

把科技創新作爲第一動力,

把項目建設作爲根本抓手,

蹄疾步穩推動產業發展

提質增效、擴量升級。

推動產業鏈式發展

近年來,張家港在冶金、化工、機電、紡織、糧油食品“五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集中力量打造冶金新材料、智能裝備、化工新材料、高端紡織4條特色優勢產業鏈,以及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先進特色半導體4條新興領域產業鏈,“5個千億級、3個百億級”產業集羣正呼之欲出。

隨着長城寶馬光束汽車項目開工建設,以及張家港數據湖產業園等旗艦型項目相繼落戶,到“十四五”末,張家港新興產業產值佔比將超60%。

壯大企業發展

張家港累計自主培育和引進“世界500強”企業64家,本土企業沙鋼集團連續12年入圍“世界500強”。9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9家企業獲評“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全市上市公司達23家。

張家港以“創新張家港”建設爲引領,深入實施“磁石聚才”“築巢引鳳”“人才禮遇”三大工程,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

張家港積極搶抓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

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機遇,

以“港鐵聯動”爲抓手,

全力開闢開放合作、

協同發展的廣闊空間。

擴大開放“朋友圈”

張家港以滬蘇通鐵路通車運營爲契機,深度融入上海“半小時經濟圈”,先後與上海虹橋、楊浦以及蘇州工業園區達成合作共識。

童達坤 攝

同時,張家港依託張家港保稅區,積極推動優勢產業開展全球產業佈局,大力發展跨國“飛地經濟”,“以港興市”新動能加速釋放。

構築強大“引力場”

近年來,張家港以“放管服”改革爲切入點,集成融合“一張網、不見面”與線下“一件事、一窗辦”。

公開發布《張家港產業供地熱力圖譜2020》,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出臺服務企業發展“三項制度”,創立營商環境“通報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接連出臺“惠企十條”“惠外十四條”等政策禮包,累計減稅降費超40億元,階段性減免各類社會保險費用23.39億元,惠及企業近10萬家。

瞿良斌 攝

張家港始終堅持

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並行,

高質量發展顏值再攀新高。

堅持治污增綠不停步

江海交匯第一灣“張家港灣”,獲央視新聞聯播點贊。全市PM2.5均值連續多年保持下降態勢,主要通江支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

陳勇 攝

近年來,張家港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大力推進重點環境問題整改銷號,持續擦亮美麗港城的“綠色底蘊”。

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

張家港出臺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差別化配置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關停低端低效產能企業超800家,騰籠換鳳土地面積超9000畝;東沙化工園成爲江蘇首個整建制關停化工區,相關經驗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揚子江化工園綜合評價位居江蘇第二。

李文紅 攝

張家港始終堅持

民生優先、文明引領,

努力把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步步變爲現實。

精細勾勒和諧宜居的幸福畫卷

堅持將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領域,建成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大病困難羣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與華爲攜手打造全國首家“智慧城市應用創新中心”,連續兩年榮膺“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當前,張家港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92萬元和3.55萬元【比例爲1.95: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村均穩定性收入達1113萬元,形成了江蘇最大的強村羣體。

深度拓展文明引領的時代內涵

作爲全國唯一連續六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縣市級,實現了文明獎項“大滿貫”,近年來,張家港牢牢鎖定文明創建“標準制定者”的定位。

張家港還是江蘇唯一連續七屆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的縣級市。

黃國柱 攝

面向“十四五”,

張家港將創新實幹、砥礪奮進,

接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篇,

高位開啓現代化建設的精彩華章。

融媒編輯:王怡心 錢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