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5日,是咸陽市永壽縣渠子鎮咀頭村的一個大日子——這一天,村委會東側閒置已久的蓄水池實施拆除。在過去近40年的歲月裏,這個建在全村高位的蓄水池,儲存的都是買來的水,每隔幾天填充一次,循環往復,年復一年,用於人畜飲水,農田灌溉。

2019年,中國銀行投資300萬元實施“小高抽”工程,在村委會的西側後方建起了水塔,幫助咀頭村結束了買水、儲水的日子。

拆除當晚,咀頭村第一書記趙寶誠就把蓄水池和泵水塔的對比圖添加到了自己的工作日誌中。“水窖已成歷史,水塔成爲新地標。”趙寶誠這樣配文。

趙寶誠,中國銀行總行交易銀行部經理。2002年9月,中國銀行首次向地方派出扶貧工作人員時,他便到永壽縣掛職副縣長。2018年9月,得知總行又將派出掛職扶貧人員時,趙寶誠沒有和家人商量,毅然報名,再次來到了永壽。這次,他到深度貧困村咀頭村擔任第一書記。

從副縣長到第一書記,趙寶誠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個金融人的拳拳之心。

01

把扶貧的種子留在永壽

儘管過去了18年,但趙寶誠始終忘不了當時在永壽縣度過的那最初的15個月。

2002 年,入行工作10年的趙寶誠第一次踏入永壽縣。趙寶誠從小在北京長大,閉塞和貧困是永壽給他的第一印象。

不過,永壽縣有讓他看不夠的景緻,這裏的老百姓勤勞淳樸、忠厚實誠,讓他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他爲永壽的未來思考着。

教育是他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一場秋雨中,他到馬坊鎮小學走訪。破敗的教室,洇溼的牆壁,開裂的桌椅板凳……由於教學樓後續資金問題,馬坊鎮小學“只建了半拉子就撂那兒了”。趙寶誠當機立斷,決定接手這個教學樓工程。

趙寶誠與施工方多次溝通,以個人名義做擔保,並承諾完工驗收合格後,給付承建費 48.5萬元。憑着中國銀行的“金字招牌”,工程順利開工了。在之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裏,趙寶誠每天都到工地上“監工”,按時間、保質量完成了學校建設任務。工程完成後,爲了感謝中國銀行,當時的馬坊鎮小學全名改爲“中國銀行馬坊鎮希望小學”。

羣衆飲水是他關注的又一難題。一次調研後,他獲知渠子鎮所在的郭村塬十分乾旱,羣衆飲水困難。

永壽縣扶貧辦和郭村鄉政府都希望能在郭村塬上打一口深井,解決周邊羣衆喫水問題。得到總行領導和扶貧隊長同意後,他和打井隊走遍塬上的各個村落,最終選定了餘家莊村。回想起曾經,他依然頗多感慨,“井窖竣工那天,羣衆臉上那發自內心的笑容,是對我工作最好的肯定。”

一座學校、一口井,傳達着中國銀行對山區羣衆的情誼。15個月的掛職期滿後,趙寶誠住進了當地老百姓的心裏,也把中國銀行扶貧的種子種在了永壽。

02

讓扶貧的大樹枝繁葉茂

咀頭村,是黃土旱塬上最常見的一個名字,一般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整條塬上最偏遠而得名。2018年底,趙寶誠到的這個咀頭村,近臨涇河,也是這樣的特點。“永壽縣整體地形像個手掌,幾個塬就像分開的手指一樣,咀頭村就處於指尖的位置。”這是當地人對永壽縣、對咀頭村最形象的描述。

這裏地理位置偏遠,屬梁、塬、峁、溝壑地貌,土地貧瘠,是咸陽北四縣最後退出的深度貧困村。雖然離10多年前他打井的餘家莊村不遠,但一口井養着幾個村的人,生產生活發展相比當下其他村子,依然受限。

趙寶誠依然記得他進駐咀頭村時看到的景象 :村委會的牆壁黝黑破損,門窗開裂,椅子吱呀作響。12月的塬上,屋外北風嗚咽,屋內同樣寒意刺骨。“我去趟縣城,購置些辦公傢俱,咱先把陣地建設好。”來不及緩解自己的不適,趙寶誠對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友留下這樣一句“開場白”。

接下來,趙寶誠個人捐贈1萬元,給村辦公室購置了桌椅板凳,粉刷了牆壁,維修了門窗。此後,他又多方籌資3.1萬元,給村委會購置電腦、打印機、廣播大喇叭等設備。後來,他又爭取中國銀行陝西分行捐贈 4.24萬元,會同縣民政局給幸福院的7間住房、餐廳和竈房配備了嶄新的傢俱和竈具。

但最讓他着急的是如何儘快帶領咀頭村脫貧。

咀頭村共有村民138戶5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83人 ;耕地面積合計 1830畝,除了中國銀行重點扶持的設施農業、花椒產業外,小麥、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怎麼在現有產業上做好農業發展文章?在廣泛研究探討後,咀頭村最終確定了“花”“黑”“白”三大產業。

花——花椒種植。2017年以前,有村民嘗試種過花椒,但30%的成活率極大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趙寶誠聯繫西北農林大學、陝西花椒產業帶頭人等權威專家分析原因,並請縣科技局對貧困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花椒成活率逐步提高至 95%,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參與栽種、剪枝的熱情不斷高漲。趙寶誠趁熱打鐵,從中國銀行爭取到80萬元的援助產業發展資金,在村裏推廣花椒種植。現在,咀頭村已發展花椒種植 310畝,林下套植中藥材丹蔘、板藍根310畝,栽種吊杆杏60畝、2000株,實現了貧困戶人均3畝生態產業。

黑——黑豬養殖。咀頭村羣衆有養豬的傳統,但都散而小。在趙寶誠的努力下,咀頭村爭取中國銀行投資300萬元,建成規模4000頭養豬場,引進溫氏集團,採取“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模式,覆蓋咀頭和鄰村張賀兩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底,兩村146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040元。今年上半年又出欄豬4000 頭,爲兩村貧困戶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白——小麥加工。小麥是塬上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加工問題長期以來困難重重,加工廠距離遠不說,費用也較高。因此,趙寶誠積極聯繫中國銀行陝西分行,投資3.9萬元,在村內設立便民愛心磨坊,購買磨面機一臺、清糧機一臺、玉米糝機一臺,方便塬上400 戶村民麪粉加工。

細數趙寶誠來之後村裏的變化,村書記李建友發自內心地感謝趙寶誠,也發自內心地對中國銀行表示感激 :“他們給咀頭村留下了帶不走的產業和帶不走的希望!”

“扶貧工作沒有終點,也沒有局外人。”趙寶誠說,扶貧事業人人皆可爲,無論身在哪裏,他都會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書寫他與永壽的不解情緣。

來源:《中國扶貧》2020年22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