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縱觀秦帝國統一戰爭的煌煌武功,秦人以無與倫比的威勢,用一國之力敵天下,從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個封建大統一王朝。然而很少會有人去想,東周數百年,大國強國何只一家,奮發稱雄者如過江之鯽,上天爲什麼偏要選擇秦國呢?本文就以觀棋者的上帝視角,從地利、天時、人和三個層面,解析這場競逐天下的巔峯棋局。

回到風雲際會的春秋時代,放眼天下,秦這個封國最晚爵位最低的一等諸侯(晉、齊侯爵,楚雖子爵但國君稱王)實在有些晦暗無光。沒辦法,秦地偏遠,以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無論行軍還是經商,都顯得困難重重。於是乎在齊、晉、楚三強相繼稱霸的高光時刻,秦人除了跟晉國掰掰腕子(秦晉崤之戰),給楚國打打短工(抗吳救楚),幾乎沒有像樣的演出,始終蜷縮西北與戎狄糾纏。

偏遠的地理位置使秦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整體落後於中原地區,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地緣優勢。秦不必像其他諸侯那樣謹小慎微的數面禦敵,即使君昏國亂,也無亡國之險,這在圍棋中有個專用的術語——金角銀邊草肚皮。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角落都可以稱爲金角的,這還要取決於周邊的戰略環境和本國的地形。比如地處東南的越國,北有強齊西有悍楚,拱衛長江的戰略支點荊州和淮南又不在自己手中,一但國勢衰微必將成爲他國的魚肉。而西南的巴蜀倒是足夠險固,但那是死角而非金角,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別人進不來,可你自己也出不去。

反觀秦國,以秦、隴羣山爲依託,坐擁關中肥沃之地,東有淆函之險,南有武關之固,無論面對中原列國或是東南的強楚,都能居高臨下閉關自守,而唯一能威脅到秦的晉國和在戰國初期稱霸的魏國又深陷中原泥沼無暇它顧,根本不敢西渡黃河深入秦境,從而給了秦國足夠的時間崛起。

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讓秦國在與他國的軍事對抗中牢牢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在這種極爲安全舒適的戰略環境裏,秦人養精蓄銳以待天時,一但東方稍有變故,就以猛虎下山之勢開關東出,不斷蠶食山東諸國。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