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自從選定了質子異人之後,算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他身上了。這個過程是相當兇險的,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滅的下場啊。

當然,呂不韋爲異人的謀劃也是非常周全的,他成功把異人送到了秦國,並且成爲了安國君的嫡子,直至秦國的太子。

毫無疑問,呂不韋的投資是正確的,也是有成效的。他從一個地位低下的商人,一躍成爲了秦國的太子傅。只要等到太子登基,呂不韋就可以開始收割成果了。

新王繼位,被拜爲丞相,得罪了很多人

也活該他運氣好,熬了50來年才當上大王的安國君,只做了三天的秦王就駕崩了。大概所有人都沉浸在國喪的悲哀裏,呂不韋可能是爲數不多還能有些喜悅的秦國人了。畢竟,新任秦王是對他信任有加並十分倚重的子楚(異人)。

果然,秦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拜呂不韋爲相,爲此不惜得罪華陽太后和她的弟弟陽泉君。

但是呂不韋從一個商人成爲秦國的丞相,既讓人看不慣,也觸動了別人的利益。他成爲丞相的第一天,百官沒有一人前來議事。陽泉君羋宸甚至在他上朝的路上,安排了人員進行刺殺,不過沒有成功。

但是,在刑法嚴苛的秦國刺殺一國丞相,就算是陽泉君的姐姐是太后,也是保不住他的。但如果因此處罰了陽泉君,那麼,華陽太后以及楚國在秦的那些貴戚,怕是要一致針對呂不韋了。

而如果,呂不韋能借此機會賣出去一個人情,和華陽太后達成和解,對他來說還是很划算的。

於是,呂不韋獨自去面見了華陽太后。面見太后,說出志向,暫時言和

呂不韋對太后說出了陽泉君刺殺他的事,當場表示不想追究,並給太后規劃了一個宏大的藍圖。

他要輔佐秦王統一六國,做全天下的丞相,這個志向不可謂不大,這碗“雞湯”也不可謂不濃。

所謂“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秦國曆代君王,無不想統一六國,也都在爲此做着準備。

但真要在某一任上實現,當然是會名留青史,爲萬世敬仰的。華陽太后當然也是希望能做一下全天下的太后的。

華陽的先輩宣太后是第一個王國太后,楚國人在秦國的地位提高都要感謝宣太后。如果她要是能成爲第一個統一王朝的太后,那風光自然是更甚的。

但是,華陽並不認爲這一偉大事業可以在這一屆秦王任上完成,她還寄希望於公子成嬌。只有受她掌控的秦王,才能在將來的對楚作戰中,保存更多的族人。

而且,華陽也不贊成陽泉君用這麼激進而危險的方式剷除呂不韋,後患太多。

所以,華陽太后和呂不韋心照不宣,就此揭過了刺殺一事。結語

從劇中我們也知道,華陽太后也算是個女中豪傑了,手腕和智謀都出類拔萃。呂不韋雖然這時候沒什麼根基,但有大王撐腰,並不適宜生死相鬥。

也許是緩兵之計,也許真的被呂不韋的“雞湯”感動,反正華陽太后是默認了呂不韋的丞相地位了。

呂不韋的這碗“雞湯”,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