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是甕安縣委縣政府鏖戰貧困伊始,對全縣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該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爲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不斷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全縣黨員幹部帶着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政治責任,帶着心繫貧困羣衆、改變鄉村面貌的使命情懷,帶着撕掉甕安貧困標籤、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擔當,舉全縣之力奮力奪取脫貧攻堅的勝利。2018年7月,脫貧攻堅評估驗收以來,甕安縣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脫貧質量不斷提升。

甕安縣城全貌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甕安縣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戶戶清”大數據民情臺賬,對全縣農戶實行精準化、數據化管理,按照30至50戶農戶組爲一個網格,把全縣劃分爲3392個網格,實行“鄉村網格化”,整合幫扶人、駐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等力量,將原來的分散幫扶轉變爲集中駐點幫扶,把脫貧攻堅中形成的“鄉村網格化”做法常態化制度化,創新實施“三下沉、五示範”,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雙組長制”和“縣爲總指揮部、鄉鎮爲一線指揮部、村爲下沉駐點工作隊、組爲包保落實工作組”四級聯動指揮體系。7個工作專班,13個一線指揮部、87支駐村工作隊和3166名網格員堅守陣地,共同構建起一套覆蓋全面、協調聯動、運轉高效的作戰體系和責任落實體系,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猴場鎮村民在蔬菜基地採摘西紅柿

“三下沉”即幹部下沉、服務下沉、考評下沉。甕安進一步深化拓展脫貧攻堅中形成的“鄉村網格化”工作機制,網格不撤、幹部不撤,以網格的長期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隊和網格員的工作責任和幫扶責任,網格員通過爲民服務解難題,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不斷提升羣衆滿意度。同時,將網格員的管理以及作用發揮情況納入個人年度目標考覈內容進行考覈,對常態化駐村情況及工作推進情況開展督查。

“五示範”即產業示範、環境示範、文化示範、治理示範、組織示範。對照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甕安推進“一主五特”產業發展,共打造農業產業示範點89個。進一步健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覆蓋近600個自然村寨。實施鄉村硬化、美化、亮化,建成文化館分館13個、圖書館分館13個、村級文化舞臺20餘個。深入推進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建立596個議事小組,246個社管委,進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與服務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選優配強村黨組織班子,申報創建“五星級”村級黨支部62個,創新探索“三支部”組織機制,打造“三支部”示範點13個。

持續推進富民增收

甕安縣制定《縣委縣政府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工作制度》,組建農業產業發展招商專班,大力發展“一主五特”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截至目前,全縣茶園面積20.81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19.2萬畝,已完成蔬菜種植35.3萬畝,中藥材6.6萬畝,精品水果10萬畝,種植烤煙2.15萬畝,收購菸葉5萬擔,出欄生態家禽300萬羽、生豬36.46萬頭;累計投入產業扶貧發展資金1.47億元。全縣109個企業、99個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與87個村(社區)進行產業鏈接,實現產業覆蓋和利益聯結貧困戶100%。

猴場鎮花海風景如畫

創業就業促增收。持續加大創業就業幫扶力度,2019年以來,累計發放各類創業貸款5814萬元,成功扶持農業人口創業463人,帶動就業1621人,舉辦各類專場招聘會35場,搭建就業平臺,3843人次通過平臺實現就業。目前,全縣共有務工人員25271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務工人數24932人,實現有就業能力的家庭戶戶就業。

金融扶貧促增收。創新開發“壩興貸”等金融產品助力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金融精準扶貧各項貸款餘額達6.5億元,累計減少扶貧借款主體融資成本近9000萬元。累計投入15億元信貸資金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扶貧,成功培育金融精準扶貧示範點16個,引導幫助建檔立卡戶2800餘戶實現脫貧致富,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面補齊短板弱項

甕安縣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突出問題,建立從幼兒到大學貧困學生全程教育資助體系,強化控輟保學責任制,防止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2019年以來,累計資助96595人次,資助金額7907.888萬元,實現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全覆蓋、零漏助。

嵐關鄉蔬菜種植點

健康扶貧全覆蓋。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要求,認真落實“三重醫療保障”政策,2019年建檔立卡戶住院就醫10159人次,報銷4002.1萬元,實際補償比達到85.33%。農村建檔立卡戶家庭醫生簽約率100%,服務率100%。

住房安全全保障。全面落實建檔立卡戶住房安全評定和農村老舊房透風漏雨整治排查,對全縣所有農村住房進行動態監測,同步建立問題臺賬,發現一戶、建檔一戶,整改一戶、銷號一戶。對2019年以來118戶因施工質量不到位或自然災害引起的新增住房安全問題,採取多種渠道予以全部解決、銷號清零,全力保障全體農村人口住房安全。

易地扶貧搬遷全入住。全面完成江界河、朵雲等7個安置點4125戶17802人搬遷入住任務,其中建檔立卡戶3438戶14701人,建設扶貧車間13個,累計開展就業培訓106場次培訓15625人次,解決就業8379人,實現戶均就業1.8人以上目標。

飲水安全全達標。制定《甕安縣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個責任”“三項制度”,2019年以來,開展農村飲水設施大普查4次,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補短項目10個,整改問題15個,確保飲水安全持續達標。

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甕安縣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持續加強互動交流,海珠區幫助甕安縣開展各類培訓11640人次,獲取廣州市各類幫扶資金9000餘萬元,用於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和殘疾人救助,使用率100%,實施並完成扶貧協作項目37個,惠及羣衆20094人。

持續加強產業合作。通過扶貧協作從東部地區引進潤億塑業、盛世融創、生物節能性爐具等9家企業,已完成投資6.53億元。援建扶貧車間10個,吸納貧困人口2171人;在海珠區設立農特產品旗艦店或展銷中心7個,銷售特色農產品36.1餘噸,銷售收入1.3億餘元。

持續加強勞務協作。海珠區爲甕安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兩地舉辦專場招聘會9場,開展勞務培訓39期,培訓建檔立卡戶1558人,幫助建檔立卡戶實現穩定就業2803人。累計發放穩崗補貼資金15.6萬元,扶貧車間補貼資金34萬元,扶貧專崗補貼資金79.49萬元,增加貧困勞動力轉業就業收入8700餘萬元。

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甕安縣把“脫貧攻堅貴在精準”的要求貫穿始終,精準實施扶貧項目,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認真按照“村申報、鎮審覈、部門論證、縣審定”的申報程序嚴格實施扶貧項目,累計實施並竣工項目347個,涉及資金2.978億元。建立健全防貧監測預警機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脫貧不穩定監測戶和易致貧邊緣戶等重點羣體,拉網式開展大走訪、大排查,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嚴防出現“邊減邊增、邊脫邊返”的現象。

精準補齊短板弱項。制定《甕安縣脫貧攻堅“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工作方案》《關於開展以“五個動態篩查”爲主線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的通知》,按照“不漏一項、不漏一戶一人”的要求,對全縣所有農村人口再次開展動態篩查,補短板強弱項。截至目前,自查、交叉檢查、抽查發現的34個問題均已整改完畢。

精準使用扶貧資金。出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紮實開展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累計整合資金7.60億元,整合項目623個。堅持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公開透明,制定並出臺《甕安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和《甕安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辦法》,對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治理,確保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高效安全運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8年,甕安縣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2%。2019年,剩餘建檔立卡戶1723戶4225人,全部達標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爲零。甕安作爲全省“四個不摘”三個先進縣之一上報國務院扶貧辦,“三下沉五示範”案例入選國務院扶貧辦《脫貧攻堅前沿問題研究》專題、產業扶貧模式入選中科院《連片特困區藍皮書》。2019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對全國1636個有脫貧任務縣的脫貧數據質量覈查,甕安縣排名第262位,名列貴州省2016年和2017年15個摘帽縣第一位。今年5月,省扶貧辦貧困監測中心發佈2019年全省扶貧開發數據質量報告,甕安綜合排名全省第五名;8月31日,甕安縣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

審覈編輯:鄒騏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