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總結髮展成就、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對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佈局。在“三農”工作方面,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基本原則,吹響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軍號。實踐經驗表明,推動全域有機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途徑之一。

鄉村振興的任務有食品安全建設任務、糧食安全建設任務、鄉村社會安全任務、生態環境安全任務、國際農業安全任務等,幾項任務並存,要求走綜合發展路徑。我國在應對糧食安全問題上,積累了較豐富的傳統經驗,然而其餘幾項均爲相對新的問題,而且即便是糧食安全問題的形態與歷史上相比也大不相同。這意味着未來我國的鄉村振興工作唯有創新,纔有出路。正因爲如此,我們必須從在戰略上對鄉村振興予以高度重視。現實中的幾大農業安全問題交織在一起,要在戰略層面尋求同時解決農業安全問題的方法是穩步推進建設的關鍵。

比較國內外現行多種農業類型後,我們發現,有機農業可望實現多個目標,同時解決幾大農業安全問題。這是因爲:第一,有機農產品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第二,大量研究證明,用有機農業技術替代氮肥、農藥、除草劑等常規現代農業技術,可以保障穀物、豆類、蔬菜、水果畝產量與動物生產率水平持平,因此推斷有機農業有助於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第三,近期有機農業產值年增長率高,消費者願意支付有機產品以更高價格,在總體上可增加鄉村板塊經濟權重,有利於穩定鄉村經濟社會基礎,吸引部分城市人員迴流鄉村,有利於解決鄉村社會安全問題;第四,有機農業使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系統健康型技術,不斷完善的技術體系可望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第五,假如一地、一國能夠解決上述農業安全問題,就將爲其他地區與國家解決農業安全問題提供參考,爲解決全球農業安全問題探索道路。

從地理系統意義定義的全域有機農業是指鄉村地理單元內,不落一戶、不落一塊土地,完全實行有機的農業。全域有機農業除了包括有機生產之外,還有有機社區與有機社會兩部分建設內容。2013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課題組在山西省靈丘縣開展全域有機農業建設實踐,進行“有機生產、有機社區、有機社會,三位一體,同步建設”,踐行“兩山”理念,取得階段性成果。實踐證明,全域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可行路徑。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系教授)

相關文章